简历头像换装怎么弄好看 民国时期的“中将加上将”是个什么样的军衔你怎么看
5892023-07-21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简历头像换装怎么弄好看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民国时期的“中将加上将”是个什么样的军衔你怎么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简历头像换装怎么弄好看和民国时期的“中将加上将”是个什么样的军衔你怎么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一套对应的军衔制度。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也制定了一套军衔制度,共分为六等,分别是将、校、尉、准尉、军士和士兵,未设立元帅军衔。
当时的将官共分为五级,分别是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和少将。这套军衔制度也与美国的军衔制度颇为相似,特级上将对应美国五星上将,一级上将对应美国四星上将,以此类推。
(国民政府的军衔制度)
尽管这套军衔制度看起来十分完备,但在抗战中,有不少将军却是“中将加上将”这样的奇葩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中将加上将”,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一阶军衔,其全称是“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简单来说,就是让中将拥有上将的职权,但并不予以授星,薪俸也是按照中将的最高标准来给。
那么,既然让中将得到了上将的权力,为什么不直接授予上将衔,反而还那么麻烦地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中将加上将衔”呢?
实际上,国民政府在1935年就颁布了铨叙条例,该条例特别规定,陆军上将的名额有限,不管出现何种情况,都不能再扩编。从铨叙条例的安排来看,陆军特级上将有1人,一级上将8人,二级上将12人,共计22个名额。
当时的具体分配情况是这样的:
特级上将:蒋中正。一级上将:冯玉祥、何应钦、张学良、陈绍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阎锡山。二级上将则是包括了白崇禧、刘湘、顾祝同等在内共12人。
(一级上将何应钦)
对于军人来说,想要晋升就必须得积累战功,一步步向上爬。虽然在抗战中有不少二级上将都拥有了足够晋升的战功,但由于国民政府限定死了名额,因此这些人只能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一级上将之中有人去世,才能够取得晋升的机会。
比如白崇禧,就是在一级上将朱培德病故之后,才补位晋升成功。
但对于国民政府来说,由于当时的国内环境并不平静,再加上占据东北的日本人也渐渐表现出了入侵的态势,上将名额开始显得有些不太够,而且国军部队中不少将领都已经有了晋升资格,却苦于名额限定,迟迟不能得到晋升。因此在多重压力下,国民政府于1936年补充了《陆军中将加衔暂行条例》,创造出了“中将加上将”这一特殊军衔。
在条例出台之后,国民政府就立即拟定了一批获得“中将加上将”的将军名单,他们包括:陈诚、张治中、卫立煌、薛岳、钱大钧、张发奎等人。
(一级上将白崇禧)
而国民政府之所以向他们授衔,实际上是在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你们几位的战功、资历实际上早就已经够得上上将了,但由于政策原因,只能暂时授予你们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军衔,一旦上将位置出现空缺,你们就是优先替补的将军。
国民政府在逃往台湾之前,共将该军衔授予了55名将军。到了台湾之后才停止了授衔。虽然听起来是类似于“准上将”这么一个意思,但不少人始终觉得是拿着中将工资,操着上将的心,并不愿佩带这个特殊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刘湘在1938年死后也被追授为陆军一级上将,虽然国民政府的上将名单有着名义上的人数限制,但死去的将军被追授为上将衔,却是不受到影响的。
(参考资料:《中华民国史》)
成龙个人资料
成龙个人资料
姓名:成龙JACKIECHAN
原名:陈港生
父亲:陈志平
母亲:陈莉莉
生日:54.4.7
籍贯:山东
身高:174cm
生肖:马
婚姻:已婚,有一子
嗜好:缓步跑
嗜好:汽车、唱歌
出道时间:1961
最讨厌的事:浪费
最难忘的事:拍"龙兄虎弟"受伤
喜爱的歌手:都喜欢
最害怕的事:打针,载眼镜(隐形)
最大的愿望:多拍新片
拍片的原动力:各位影迷的支持
最喜欢明星:没有特别喜欢
最喜欢食物:鱼翅
最喜欢演员:查理卓别林
最喜欢颜色:白、杏
成名作:功夫喜剧
获奖作品:
1988、1992年荣任世界杰出华裔青年
1990年荣获法国文艺骑士勋章
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银紫荆星章
主演电影:《尖峰时刻2》《赎金之王2》《尖峰时刻》《龙火》《特务迷城》《特警新人类》《成龙的特技》《玻璃樽》《我是谁》《一个好人》《成龙的传奇》《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霹雳火》《红番区》《醉拳II》《重案组》《城市猎人》《超级计划》《双龙会》《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火烧岛》《五福星撞鬼》《金瓶双艳》《飞鹰计划》《奇迹》《警察故事续集》《飞龙猛将》《龙兄虎弟》《龙威天下》《A计划续集》《夏日福星》《威龙猛探》《神勇双响炮》《杀手壕》《师弟出马》《奇谋妙计五福星》《炮弹飞车续集》《炮弹飞车》《迷你特攻队》《龙腾虎跃》《龙少爷》《龙的心》《快餐车》《警察故事》《福星高照》《A计划》《醉拳》《笑拳怪招》《新精武门》《蛇形刁手》《少林木人巷》《少林门》《蛇鹤八步》《拳精》《龙争虎斗》《龙拳》《剑花烟雨江南》《风雨双流星》《飞渡卷云山》《北派功夫》《香港过客》《女警察》《广东小老虎》《顶天立地》《四王一后》《码头龙虎斗》《花飞满城春》《星光龙门阵》《一招半式闯江湖》
唱片专辑:《成龙精选》《真的,用了心》
成龙,原名陈港生,1954年4月7日在香港出生,原籍山东,成龙的父母亲最初在法国领事馆工作,父亲是厨师,也是京剧票友。成龙小时候很喜欢打架,跟那些外国小孩子打。因为他住在山顶领事馆区,几乎附近的尽是法国人,美国人。这种情况一直到他小学一年级,由于常打架,闹事,所以无法升级。成龙除了喜欢打架之外,还喜欢看武侠片。那时候,武侠片大行其道,曹达华,于素秋是当时最红的明星,成龙崇拜他们,一心想上山学艺。一天,他的父亲带著成龙来到尖沙咀的美丽都大厦,拜访京剧武生于占元师傅,他正是成龙崇拜的武侠女星于素秋的父亲,成龙看到这边的学生在旁勤奋的练功,觉得非常羡慕。便要求父亲让他在这练武。
于是,成龙便成为这的一员,于占元师傅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戏行规矩的严厉与苦练。管束孩子做事,练功的方式就“打,罚”。不到四天,成龙就后悔了。最初的那段日子,成龙常常在晚上暗自哭泣。父亲在把他送进学院之后,就飞澳州美大使馆了。后来的十一年漫长生涯,他心里打颤。在这十年间,父亲曾回港探望过成龙好几次,为了于师傅能更加照顾好孩子,父亲要成龙拜于占元师傅为乾爹,但这却没讨到便宜,反而管束得比别人更严厉。
每天大清早五时便起床练功,练至晚上十二点止。早上练各种功,练压腿的时候倒可以睡点觉,几乎所有人都是架著腿睡觉的,吃过饭,就练声调嗓或读书。读书时间,就是打盹时间。每天这样过著有规律的生活,每月等派救济品时,便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候了,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等红十字会的人来送救济品,当中有白米,奶粉,食品等等,孩子们排半天队等待分配给自己的食物。平常他们吃的饭,是大锅饭,烧饭就由女孩子轮流负责,饭是够吃,至于配菜,就得用抢的。
成龙在七小福时期的艺名是元楼,凭著一副身手,他们驻在荔园游乐场,长期表演京剧,他们几个人,一出戏里什么都做,像孙悟空大闹盘丝洞,他们一会儿是妖女蜘蛛精,一会儿是孙悟空用手变的小猴,一会儿是天兵天将,总之,幕后换装穿衣忙,幕前武打北派的忙。此外,片场本是他们经常出入的地方,小时候,演些童角,临时演员之类。所以成龙很早就出道了。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维持国民党坐稳江山的基石,而这些部队主要掌握在黄埔军校毕业生的手中。孙立人作为国民党名将中重要一员,但并非出自“黄埔系”,其是国民党中,少数拥有欧美留学背景的将领。
关于孙立人的远祖,按照《孙氏家谱》,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的孙武;到了父辈,孙氏一族有多人中过举人或进士,其中便包括孙立人父亲孙熙泽,其还曾出任山东登州知府。
有这样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熏陶,孙立人学业自然不错,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考取看美国普渡大学。这时的清华只是留美预科学校,主要教授基本科目。三年后,从普渡大学毕业的孙立人,鉴于近代中国贫弱,选择了投笔从戎,考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华学习期间,酷爱篮球的孙立人,还入选了中国国家队,参加了1921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并击败了小日本,最终成为了冠军。算起来,孙立人还是姚明的前辈。由此可见,孙立人是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毕业后,孙立人到过欧洲游学,见习强国的军事。归来,得到引荐,成为了财政部税警总团四团团长。彼时的税警总团,实则是蒋介石“大舅子”宋子文的私人武装。凭借财政部的财力,这支税警总团不仅装备先进,而且官兵素质也高,编制不亚于一个步兵师。
淞沪会战爆发后,孙立人率领四团,前往增援。在小日本都称之为“血肉磨坊”的淞沪战场,孙身先士卒,两次亲自带领预备队,击溃日军,夺回了被突破的一线阵地,因功晋升为少将支队长。在此次战役中,孙奉命将阵地交由36师接防之前,决意消灭进犯之敌,不料为日军散榴弹炸成重伤,全身身负13处重伤,后经过8小时的手术,方转危为安。
1941年12月,为保证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孙所部新38师(由税警总团伤愈兵整编而成),编入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入缅作战。期间,发生了英缅军第1师和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的大事件。英国人转而向中国求救。
奉长官部的命令,孙立人沉着应战,率领新38师113团1000余人,击溃小日本精锐33师团(借用《亮剑》李云龙的台词:老子打的就是精锐),救出英军7000余人,史称“仁安羌大捷”,孙不仅得到了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还得到了“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誉。
这仅仅是中国远征军一次入缅的插曲。正如丘吉尔所言一样,“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是说有奶就是娘。在缅甸战场上,英国人也如丘吉尔所言,一开始就制定了“弃缅保印”的战略。所谓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只不过是英国人为了延缓日本人的攻击,将中国军队拖入缅甸,以掩护自己的撤退。
以至中国远征军的侧翼安全,常常暴露在日军火力之下。侧翼原本应是“英国人的干活”,只不过,英国人为了逃跑,便不顾道义,撇下了中国对军。可怜中国远征军一次入缅的10万人,溃退回国内之时,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孙立人所部则选择了撤入印度,与廖耀湘的新22师,组成了新一军,接受美国军事装备及训练。1943年,新一军卷入重来,轻而易举击溃小日本的又一精锐,18师团,其中便少不了孙立人所部新38师的功劳。
这里有人提出异议,觉得有些神话孙立人而夸大战果。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什么意义?关于新一军的战果,最可信的原始史料,应该是在新一军凯旋归国后,孙立人在广州白云山麓修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时,亲自撰写的碑记,内容如下:二年以来……迭克重镇,归复土地六万平方公里,毙敌官兵七万四千人,伤者倍之,而我将士壮烈成仁者亦及万余。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为抗日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英雄,也诚如历史上的韩信、岳飞等人一样,因不懂政治,最终导致了却在壮年之时被软禁长达33年。原因嘛,一则是孙立人的欧美留学背景,与黄埔系在意识形态有些格格不入。在远征军第一次撤退方向以及在东北战场,孙立人都曾与长官杜聿明,存在重大分歧而发生激烈争吵。为此,在辽沈战役期间,蒋介石不得不将孙立人调离东北战场。
其次,国民党退守宝岛后,美国开始对蒋介石表现出失望,确定了“弃蒋保台”的政策。从而寻找到有美国留学背景的孙立人,作为新的代理人,以取代蒋介石。尽管孙立人不为所动,也将前前后后告知了陈诚,并请其代为转告蒋介石。
此举并没有取得信任,反而增加了蒋介石的猜忌。由此,蒋导演构陷了一起“郭廷亮匪谍案”,将孙立人软禁。至其恢复自由,已是1988年。孙立人幼子回忆父亲获释后所说的一句话,至今难以忘怀,孙立人说:我一生之中,最遗憾的是在最成熟的阶段,不能为国家做事。
满腹冤屈,想到的还是“国家”。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尽管政见不同,孙立人在抗日战争中,为驱除日寇,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