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衣服腰带怎么弄好看?好看的电视剧或电影

佚名- 2023-07-18 05:10:03

这套衣服叫什么装,衣服名,还有那个衬衫叫什么 电视剧民国的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关于军阀衣服腰带怎么弄好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谁能帮忙推荐一下,好看的电视剧或电影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
  2. 谁能帮忙推荐一下,好看的电视剧或电影
  3. 北洋军阀的军械装备都是怎样得来的
  4. 红二十五军为什么在险恶的环境下反而壮大了

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退休生活是怎么过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的大清当家人,是摄政王载沣。

不过,他当时可是一点也没有害怕,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一起小的叛乱而已,这样的事情,在大清国200多年的历史中,屡见不鲜,不算事儿。

可惜,载沣失算了,这次小小的起义,却引发了大大的连锁反应,大清帝国面临崩塌的危险。

仅仅不到2个月的时间,载沣就发现,这个世界要变了,再也不是他熟悉的大清国了,没有了慈禧的压阵,他和隆裕太后两个人,根本玩不转这个新旧交替的世界。

1911年12月6日,心力交瘁的载沣,终于向隆裕太后递交了辞呈,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从此退出政坛。

可以说,载沣的选择,是明智的,要不然,大清国“亡国”的罪名,就会扣在他的头上,但是如今,他把这个包袱甩给了隆裕太后,让她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向先人谢罪去了。

大清国只有两个摄政王,一个是多尔衮,一个就是载沣。

相比较于多尔衮的强势,风光,霸道,载沣显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他所谓的摄政王,“含权量”太少。

一方面,是慈禧的强势,他选择载沣,并不是看中他的能力,而是看中他的无能,更方便自己控制,临死了,还把最终决策权交给了隆裕太后,载沣,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

另一方面,载沣就不是当摄政王的料。他性格懦弱,犹豫不决,还有轻微的口吃。大清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但是,偏偏历史选择了载沣。

载沣退位后,就彻底的过起了退休生活。他有足够的退休金,朝廷每年发放5万两银子给他。更何况,他还有偌大的产业。

也许,从退休开始,载沣才真正的活成了他本来应有的模样。

读书纳妾,不问政事,最轰动的事情是孙中山的来访

1911年12月,载沣回到家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好了,我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也许,这才是载沣的理想生活,当摄政王,太难为他了。

载沣的亲弟弟载涛,曾经评价他说:

人人都说他忠厚,实则无用之别名。他做一个承平时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来主持国政,应对事变,则决难胜任。

退下来了,有了大把的时间,载沣终于可以安静的读书了,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宝翰堂”。

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后去给老娘请安,然后就回到自己的书房,洗脸,吃早饭,然后就在书房里看书。中午陪老婆吃饭,下午继续在书房看书,晚上出来溜溜弯,看看戏,或者同孩子们玩耍一番。

载沣读的书主要以史书为主,尤其喜欢读《资治通鉴》。同时,他也读各种自然科学类的书,他最喜欢天文,经常在夏季的夜晚,教孩子们认星星,还会自制工具,观察日食。

载沣喜欢写日记,坚持了10年时间,从未间断。正是因为有了这本日记,我们才了解到了更多的晚清历史。

载沣的原配夫人,是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是当年慈禧为了报答荣禄的忠肝赤胆,给予的一种回报。

出身名门的瓜尔佳氏,不是普通的小媳妇。

1912年溥仪退位后,她和光绪的瑾妃,也就是溥仪时代的端康太妃一起,密谋复辟,两个女人撒出去了大把的钱,结果都被骗子给骗走了,对于复辟,连个水花都没有飘起来。

瓜尔佳氏一直看不起载沣,觉得他太懦弱无能,她的强势,也让载沣渐渐的疏远了她,载沣考虑再娶一个小妾。

1913年,16岁的邓佳氏被娶进了门。这是一个贫民家的女孩,虽然没有多大的学问,但是勤俭持家,聪明好学,谦逊有礼,很快就成了载沣的贤内助。

载沣虽然退下来了,并且表示不问政事,但是,他毕竟是曾经的摄政王,大清的掌舵人,完全不问是不可能的。他可以不问国事,国事会主动找到他,而且,是一件轰动的大事。

大清的通缉犯,曾经的革命党人孙中山,要来拜访他了

这对于载沣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要是大清还在,载沣要是正眼看一下孙中山,和他多说一个字,就算载沣输。

但是,现在变天了,大清已经亡了,现在的天下,是革命党的天下,孙中山是党魁,是国父,是临时大总统,是载沣需要仰视的人物。

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北上谈论国事,出任全国铁路督办,在这期间,孙中山到醇亲王府拜访了载沣。

孙中山无疑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拜访的载沣,他要让载沣知道,当年你爱理不理,如今你高攀不起。当然,国父的胸怀是伟大的,这仅仅是我等小人物的猜想。

孙中山高度评价了载沣的主动退位行为,对他退位的表现也非常满意。载沣没有说话的机会,只有唯唯诺诺的点头,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临行前,孙中山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后潇洒的签上大名,送给了载沣,载沣视若珍宝,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在他眼里,这就是他们全家的“保命符”。

这张照片,一直到载沣临死,才交给自己的小儿子溥任,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迅速分裂,城头变幻大王旗,民国总统走马观花的换,让载沣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载沣知道,爱新觉罗家族是彻底完了,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紧北洋政府的大腿。

溥仪退位的时候,北洋政府曾经给的有优待条件,承诺保留皇帝称号,仍然居住紫禁城,每年给400万两零花钱。

为了能守住这一份来之不易的“优待条件”,载沣曾经和袁世凯达成了一项秘密交易,清朝皇室,拥护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把优待条件写入民国宪法。

看来载沣也很与时俱进啊,知道写入法律的东西,才是最牢靠的。

可惜,袁世凯称帝83天后就死了,承诺的优待条件,也没有写入民国宪法。

张勋复辟,载沣没有参加,也不发表任何言论,因为他知道,一切复辟活动都是徒劳无功的,抱紧北洋政府大腿,才是正事。

1924年,载沣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冯玉祥废除了优待条件,把溥仪撵出了皇宫。

大清国彻底凉凉了,载沣也变成了真正的退休老头。他的巨额退休工资没有了,好在,他还能靠变卖家产生活。

移居天津,低调生活,最痛心的事是溥仪投靠了日本人

1928年,北伐军打跑了张作霖,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了当家人。这是载沣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北洋政府时代,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徐世昌,黎元洪,段祺瑞,好歹都是大清的旧臣,不看僧面看佛面,多少还给载沣一些面子,不会太为难他。

南京政府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群什么人啊,是大清时代的“起义军”,是“造反派”,是大清国眼中的“匪”,是完全势不两立的人。

因此,载沣终日惴惴不安。

其实载沣完全是多虑了,南京政府的目标是北洋政府,至于大清遗老,早就不是革命党人的对手了。

这个时候的溥仪,已经逃到了天津,在日本人的庇佑下,生活在天津日租界的静园。他频频向载沣发出邀请,让他到天津去住,他已经在天津的日租界,给载沣买好了房子。

载沣心动了,他决定到天津的租界去住,但是,他坚决不住日租界。最后,他住到了英租界。

在天津,载沣是真正的隐居。

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对外称姓“王”,他住的房子,被称为“王公馆”。他平时不与任何人来往,只有几个至亲的人,知道他在那里住。

到天津以后,载沣的家庭教师辞职了,几个儿女们没有了老师,载沣就考虑让孩子们到外面的学校去上学。

1929年秋天,载沣的四子溥任,六女韫娱,七女韫欢走进了当地的一所贵族学校,耀华学校。这是一所真正的贵族学校,里面不乏袁世凯,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民国要人的子女。

为了避免泄露身份,载沣不敢用汽车送他们上学,而是雇了三辆黄包车,每天按时接送三个孩子上学,严格禁止与外人过多的接触。

这是载沣一生中最悠闲,最快乐,最有生活品质的一段时光。

虽然没有了大清的养老金,没有了民国的优待条件,但是,载沣依然是亿万富豪,他有数不尽的家产可以变卖,他北京王府里,依然有几百号的佣人,他从中挑选了二十几个精明能干的,在天津伺候他们一家。

在天津,他用上了最先进的生活电器,电话,汽车,抽水马桶,电风扇,席梦思床,高级沙发,甚至是暖气,应有尽有。

载沣一家九口人,在天津过起了隐形富豪的生活。惬意,舒服,安全感十足。

不过,这种安全感和惬意的生活,被一件小事给打破了。

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两个女儿会有一个演出表演,作为一个老父亲,载沣是很希望体验这种温馨的家庭生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以为人们已经忘记了他摄政王的身份,于是,他欣然前往参加。

刚走到大门口,传达室老大爷立马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说:“王爷好”。

载沣心里吃了一惊:“这真是名人的烦恼呀,怎么一出门就被人认出来了,怪我没有戴口罩和帽子”。

载沣刚想让大爷不要声张,来了两个警卫,啪的一个敬礼“王爷好”,然后分列他的左右,俨然一副要保护他的样子。

校长听说了,赶紧出来,人群围了过来,有人大声的喊:“醇亲王好,摄政王好!”也有人窃窃私语:“他就是金韫欢的爸爸,大清的摄政王”。

载沣汗都下来了,他本来就有轻微的口吃,现在更说不出话了,还是校长会来事儿,他站到椅子上大声的说:“同学们,我们欢迎醇亲王来光临我们学校,这是我们的光荣,大家让出一条路,让醇亲王到办公室休息”。

在办公室,校长说的什么,载沣完全没记住,他的魂都吓飞了,原来大家并不是不知道他的存在,只是都不说而已,他完全是自欺欺人。

最后,载沣大笔一挥,给校长捐赠了大笔的捐款,才仓惶的从学校逃出来。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出门了。

九一八之后,溥仪在日本人的掩护下,逃到了东北,当上了傀儡皇帝,这是载沣最痛心的一件事。

虽然溥仪多次邀请载沣去东北,回到他们的“龙兴之地”,但是载沣一直没有去。直到1934年,他才答应去长春看看。

当他看到溥仪在东北的境遇,名为皇帝,实际上就是傀儡,甚至比傀儡更悲哀,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载沣更加坚定了远离日本人的决心。

他很快回到了天津,但是,他四女儿,五女儿却留在了东北。

回到北平,安度晚年,最有贡献的事是出售王府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们威胁载沣,要么去长春住,要么住到天津的日租界。

这个时候的载沣,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势力,他们没有任何与日本人抗衡的力量,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保住他的亿万家财。

为了不得罪日本人,也不让民众知道他投靠了日本人,他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他偷偷的搬到日租界,同时保留英租界的住宅,两边都有佣人活动。

1939年,天津发大水,洪水冲进了载沣的家里,许多珍贵的字画,前清皇帝的赏赐记录都泡到水里,成了一堆渣渣。

载沣痛心不已。

考虑到日本已经占领了北平,住天津和住北平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载沣决定,回到北平的王府居住。

从1928年到1939年,这11年时间,是载沣从45岁到56岁,他一生中的盛年时光,都在天津度过了。

回到北平的的载沣,没有住进王府的正宅,而是住到了西侧的王府花园,1962年,这里改为宋庆龄的住宅,现在是“宋庆龄故居”,国家保护的文物单位。

1942年,载沣经历了两件大事,一喜一悲。

喜的是,这一年是他的60大寿,溥仪作为长子,没办法亲自回来,所以他派了溥杰回来,一同回来的,还有溥杰的日本妻子嵯峨浩。

悲的是,60大寿的5个月后,陪伴他多年的侧福晋刘佳氏去世了。

这是一个苦命的女人,虽然嫁给了王爷,但是却是小妾的身份,在王府是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她的娘家人并没有跟着她荣耀起来,到王府里,依然是一副下人的身份。

他们的医疗条件本来是很好的,有名医,有药品,有保养品,但是她和载沣都不相信医生,不仅仅是西医,连中医也不相信,最终过早的去世了。

刘佳氏去世后,载沣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的精神依靠没有了。

1949年,北平解放,载沣的心再次紧张起来,毕竟是曾经的摄政王,他知道改朝换代中,他这种前朝遗老,是首先清算的对象。

不过,很快载沣就释然了,王府又回到了他的手里,并明确是他个人的私宅。作为前清遗老,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载沣再一次多虑了。

1949年10月底,载沣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出售王府。

在原来的载沣心里,王府就是他荣誉的象征,打死他都不会卖的。但是,载沣也是一个开明的人,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前行,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了,大清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再抱着他不放,就是彻底的迂腐了。

他把王府出售给了急需房子的高级工业学校,搬到了东城魏家胡同46号,1950年,他再次把这座大房子出售,当成了干部宿舍。

1951年2月3日,因为糖尿病恶化,载沣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埋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享年68岁。

载沣是幸运的,出身于帝王家庭,一辈子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

载沣也是不幸的,他的前半生是没有自由的,他婚姻是慈禧安排的,他的工作是慈禧安排的,他当摄政王也是慈禧安排的。

当一个人的能力与职位不匹配的时候,他坐到那个位置上,其实就是一种痛苦,载沣的摄政王,当的就非常的痛苦。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急流勇退,远离朝堂,相比他那一辈子没有自由的哥哥,光绪,他应该是人生圆满了。

谁能帮忙推荐一下,好看的电视剧或电影

你好,很荣幸为你推荐我觉得不错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绿皮书》。

绿皮书,是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标注了各城市中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他的作者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

这部影片属于那种轻松又好看的电影,故事也比较简单感人。整体还是公路片的方式,借旅途,将这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系到一起,从固有的印象到逐渐和解。我们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我们希望人和人之间真的能保有起码的善良、理解和平等,这是种美好愿望。包括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等片子也都是如此。适合有一点压力人看,可以放松放松。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只听我说没有那么精彩,你可以去看看,会有很好的体会,很支持你去看一下。

北洋军阀的军械装备都是怎样得来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就是三种方法,

第一从国外购买。

民国时期中国虽然有些兵工厂,但主要生产枪械而已,以步枪和手枪为主,数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北洋军阀的火炮、机枪以及大量枪支,都要通过进口。至于子弹和炮弹当然也要进口!

以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例,他就出巨资购买了国外大量军火。

日本资料显示,在1925年5月至1926年4月间,张作霖从德国购买了17.1万杆步枪、4500万颗子弹和62挺新型机枪。

其实,日本人也出售了大量武器弹药给张作霖。

1923年2月,日本把购自意大利的步枪1.3万支转卖给张作霖。

1923年8月,日本又将价值368万元的枪支约2.2万件运入奉系,其中有1万件为日式步枪。

日本还替张作霖向美国雷明顿公司订购了当年沙皇俄国委托生产但未交付的俄式莫辛-纳甘M1891步枪3.1万支,每支步枪配枪弹1000发,并附刺刀。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又得到日本兵工厂所产步枪3000支与所配枪弹,及直接从日军驻旅顺军械库运来的枪弹100万发。

当时奉军要人魏益三回忆,在战事正紧期间,奉军还得到日本供给的步机枪弹4000万发、炮弹10万发。

不过,也许大家不知道,国际社会为了中止中国内战,曾经对民国实施了长达10年的武器禁运。

所以对外购买武器也是困难的,通常需要通过走私和第三方商行转交,价格更为高昂。

当时一支勃朗宁手枪在法国仅售50~80法郎,但在中国可以卖到360~540法郎。至于连发武器,比如重机枪就更是天价了,甚至有价无市

第二自己生产。

北洋军阀中的大军阀,也就是掌握多省的军阀,通常都有自己的兵工厂。

这些兵工厂可以自产一些武器,但数量较少,质量也差。

兵工厂中,以张作霖的沈阳奉天兵工厂最好。

1925年张作霖爱将杨宇霆升又对兵工厂进行扩建。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扩建之后的东北兵工厂有机器8千余部,职工数万人,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

1930年的东北兵工厂可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机关枪1000挺以上,一个月即可装备一个整编师。下属的迫击炮厂,每月可制造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九一八事变"后成为日军的战利品,当时日本占领沈阳后就缴获了10万余支步枪,手枪6万余支,仓库里成堆的炮弹和子弹有数百万发,成堆的大炮连炮衣都没有褪下。

然而,这是极其罕见的,为此张作霖投入巨资,花费10年时间。

普通军阀当然没有这个能力!

比如四川兵工企业就很烂。抗战爆发时,四川兵工厂仅能制造土造步枪和手榴弹,以及很烂的仿造启拉利轻机枪,数量还相当稀少。

这也是20万川军武器装备很烂的重要原因。

第三抢夺。

抢夺就是枪别人的军火。

这主要是战时缴获,或者是一些穷军阀,比如西北、西南一些军阀没有钱购买武器,只能靠抢劫其他军阀。

1918年2月25日“秦皇岛劫械”事件就是典型。张作霖下令劫获了当时掌控北洋政府的直系军阀从日本购买的大量军火武器,包括大炮、步枪、机枪以及其他武器,合计3万多件。

红二十五军为什么在险恶的环境下反而壮大了

谢谢邀请。在红军长征期间,有一支红军队伍创造了奇迹。这支红军在其他长征红军队伍都严重减员的情况下,反而发展壮大,人员从长征时的2900人发展到3400人。这支神奇的红军队伍就是诞生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那么,为什么红二十五军能够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呢?

一、战无不胜的红二十五军。

一支军队想要发展壮大,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胜仗。对于条件艰苦的中国工农红军,还要再加上一个条件,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打缴获超过消耗的胜仗。纵观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一路上红二十五军几乎战无不胜,打出了自己的军威。

在长征出发前,红二十五军就打出了一场震惊敌胆的胜仗。当时的红二十五军在皖西活动,接到去鄂东的通知后,马上出动。一路上红二十五军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并且在斛山寨打垮四个师敌人的进攻,俘敌四千余人。这一战充分显现了红二十五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在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经历了独树镇、庾家河血战,在严重不利的情况下,击溃优势兵力敌军的堵截。在途中,红二十五军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红二十五军连续打破敌人两次“围剿”,歼灭陕军警一、二、三旅,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随后,红二十五军继续北上,迎接中央红军。留在鄂豫陕的部队在陈先瑞、郑位三等人的领导下,发展为红七十四师,后编为一一五师留守处。红二十五军最终到达陕北苏区,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在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中,除了板桥镇是因为出发时因耽搁时间遭到敌人袭击而失利,其他的战斗全部都取得了胜利。这种战绩,在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正是由于红二十五军战无不胜,才得以在险恶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

二、红二十五军超强的战斗力。

红二十五军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与它超强的战斗力是分不开的。首先,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都是百战老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这支诞生在鄂豫皖根据地的部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几乎每天都在战斗。在敌我势力极端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在残酷的战火中学会了打仗。

其次,红二十五军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在战争中,优秀的指挥员往往会决定战争的命运。在红二十五军中,恰恰拥有了以徐海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将领。徐海东由于战功卓著,被敌人视为死敌。当时敌人对他的首级开出的赏金最高时达到了25万银元,是红军将领中最高的。在解放军的历史上,从红二十五军中就走出了大将以下97名开国将军。

第三,由于红二十五军打得胜仗多,缴获大,使得红二十五军准备精良。红二十五军来到陕北的时候,每个连都装备有9挺轻机枪,这种装备水平在当时是一流的。由于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使得红二十五军在战斗中的火力大增。和红二十五军交手的敌人都吃过我军火力猛的亏,对红二十五军的机枪有着畏惧感。

在独树镇战斗中,由于天寒地冻,我军的枪栓被冻住,枪支无法打响。敌人趁势冲上来,以兵力优势想要围歼我军。我军以肉搏堵住敌人后,生火烤开枪栓。当机枪声响起时,敌军就如同潮水一样退下去,嘴里还喊着,红军的机枪响了,快跑。

正是由于有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红二十五军才所向披靡。无论处境多么困难,在红二十五军指战员的奋战下,都能够化险为夷。也正是如此,红二十五军才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三、坚定的革命信念。

绝大部分红二十五军指战员的年龄都在13到20岁之间,敌人讥笑他们是一群“娃娃兵”。但是,正是这样一群年轻的士兵,却不畏艰难困苦,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这是因为这些士兵心中,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埃德加斯诺曾经与徐海东探讨过这个问题。徐海东介绍说这些战士大都是烈士的遗孤,对敌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再加上敌人在根据地采取的烧杀政策,更是加深了这种仇恨。他曾经带领部下经过被敌人烧杀过的城镇,他的战士们面对敌人的暴行,无不失声痛哭。

正是有着这种刻骨的阶级仇恨,使得这些指战员们百死千伤,也不溃散。徐海东对斯诺说,在鄂豫皖反围剿的战斗中,他的部下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在长征中,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也是如此。即便是身负重伤也不愿意离开部队,千方百计也要和部队在一起。

正是有着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才甘愿为革命付出任何牺牲。在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时,打破敌军的两次围剿后,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得以休养生息。但是,在得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的消息后,红二十五军便决定主动出击,迎接党中央北上。

徐海东在动员大会上向全体指战员说,“我们这次西征北上的行动,就是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这对全国革命是有重大意义的。”正是有着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才使得红二十五军有着坚强的战斗意志,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结语:

红二十五军能够在险恶的环境里生存发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打胜仗。而战争胜利的保证,则是由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的坚定的革命信念,超强的战斗力决定的。正是有着党的正确领导,有着优秀的指战员,才让红二十五军创造出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好了,关于军阀衣服腰带怎么弄好看和谁能帮忙推荐一下,好看的电视剧或电影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凭 我不是大明星 走红,一件大衣卖几十万,如今演电视剧被吐槽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2975.html
上一篇:净血疗法怎么弄好看(郑州市银屑病研究所听说3D自体净血疗法效果不错是真的吗)
下一篇:光影头像人物怎么弄好看(ps制作脸部光影效果)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