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南面》第十一章“受制”,讲了什么(韩非子中所说什么)
14742023-08-08
大家好,关于《韩非子-南面》第十一章“受制”,讲了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第十一章 解决办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先进第十一】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1.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问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11.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11.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不椁。吾不徙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徙行也。”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1.13闵子侍侧,阍阍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共死然。”11.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徙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11.24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双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11.2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叭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叭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十一章受制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臣子蒙蔽君心,堵塞言路,闭君于事。人言可畏,众口烁金,不得不防,这是人性所决定的,无可厚非。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谁让我们生活在“江湖”中。做事就会出错,就会有人非议,除非不做就没错,没错就不错,但不做,事物就无法发展,不管是明君在位还是权臣当道,终归还是要做事的。贤臣都要防人非议,更不要说本身目的就不纯的誉臣。
听取反对者的声音,是最好的矫正器。反对者的理由无处乎事物的弊大于利,而赞成的理由也无处乎外利大于弊,只是“利弊得失”的问题。如果听取了反对者的声音,将“弊”研究透,使其伤害降到最低,不更加有利于事物的成功吗。但,怕得是,决策者没有将“弊”研究透,反而感觉“弊”很严重,后果很可怕,最好不要做。不管是贤臣,还是誉臣都怕君主将事物的反面无限放大,而决定不做了。就奸臣而已,诱惑君主,是为了中饱私囊,如果君主听信它言,决定不做了,那不是什么也捞不到了吗,所以他必须阻止君主听信它言,或者干脆堵了君主的言论,让他听不到非议。
怎么做才能达到让君主只信自己不信他人呢,臣子的做法就一句话“议是事者,妒事者也。”告诉君主,凡是非议者,是出于嫉妒,不安好心。结果是“人主藏是言,不更听群臣;群臣畏是言,不敢议事。”臣子达到了蒙蔽君心,堵塞言路,闭君于事的目的。
韩非子讲完臣子堵塞君主的言路后,今天讲结果,也就是什么是“壅于言,制于臣”。韩非子认为“二势者用,则忠臣不听而誉臣独任。”意思是这两种局面起了作用,君主对忠臣的话就不会听取而专门任用那些徒有虚名的臣子。在韩非子看来君主只听佞言不听臣语和群臣畏言不敢议事结果很可怕,危害极深。忠臣与誉臣,是事物的阴阳两方,君主要有容得下阴阳两方的品德,要有听得了忠誉臣子言论的心胸,只听一方既不符合“道与德”的要求,也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势者用”的结果就是“如是者谓之壅于言,壅于言者制于臣矣。”意思是像这样的情形,就叫做被言论所蒙蔽,被言论所蒙蔽了,也就受制于臣下了。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来自于外界与外界的传输,尤其在封闭的环境中,这种接受与相信就显的犹为明显。君主的言路被誉臣所封堵,在这个信息封闭的环境中,君主只能听信于誉臣,因为没有其它或相左的信息,就无法产生怀疑与反对的思想。相信了誉臣之言,也就接受了誉臣的控制。其实,反过来想,誉臣的这招更适合君主对臣子的管理,“壅于言,制于君”不正是君主想要的吗?
【二势者用,则忠臣不听而誉臣独任。如是者谓之壅于言,壅于言者制于臣矣。】
在企业管理中,老板还是要听取正反两方对事物的主张,从中找到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建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办成,而不是为了那一方好。站在山顶,你会发现山是由阴面与阳面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传销”绝对称得上是“壅于言,制于臣”的典型案例。中国人的“三思而后行”是生活的智慧,三思,前思利,中思己,后思弊,综合思考后再行动。
第十一章——合军聚众,无注不胜。
任务一:将君主殿提升到7级。
任务完成奖励:名声25点、铜币3w。
任务二:建造一个军营。
任务完成奖励:名声25点、铜币3w。
任务三:将军营的等级提升到3级。
任务完成奖励:名声25点、铜币3w。
任务四:将征兵处的等级提升到4级。
任务完成奖励:名声25点、木材2w、铁矿2w、石料2w、粮食2w。
任务五:将一个武将等级提升到20级。
任务完成奖励:名声25点、铜币5w。
任务六:将任意的一个武将进行觉醒。
任务完成奖励:名声25点、铜币5w。
任务七:攻占一块五级或者五级以上的领地。
任务完成奖励:名声25点、铜币5w。
《论语》第十一章是先进篇,原文如下:
子曰:“先進于礼乐,野人也,後進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從先進。”
这段话的意思是,先学习礼乐的可能是平民百姓,而后学习礼乐的则是有志向成为君子的人。但如果要运用礼乐,我会跟从那些先学习礼乐的人。
这段话中,“礼”是指行为的规范,包括对于祭祀、丧葬、宴请等场合的礼仪,以及人与人相处时的一些繁琐细小的规矩。而“乐”则是指音乐、舞蹈和赋诗等艺术形式,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和文化修养,提高人的素养。
这段话强调了在礼乐教育中,先学习的人,虽然不一定是高贵的人,但他们基础扎实、技能娴熟,拥有高水平的礼乐素养。相比之下,后学习的人可能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他们的水平可能没有先学习的人高。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很多有志于走上职业演员之路的人,都必须先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如肢体语言、表演技巧等,不论是出身门第或者是有着天赋的人,都需要从基础做起。而那些运用基本功表演得更出色的人,不一定是高门之后或者有着天赋的人,而可能是那些先学习基本功的人。
因此,孔子在这段话中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领域,只有先打好基础,掌握好必要的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