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冷知识 我的祖国相关知识
9612023-09-09
大家好,关于起了水痘,用什么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水痘不建议吃什么药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病史和照片,诊断考虑为汗疱疹。
汗疱疹一般在春夏季容易多发,特别是闷热的天气多见。
很多和患者手脚出汗多,或者手工作业的人,接触各种东西,过敏引起的比较多,当然也和患者本身体质过敏的原因有关。
治疗上,可以外用抗过敏的药膏,瘙痒程度不严重的,可以用派瑞松软膏,瘙痒程度严重的,可以用卤米松乳膏,还是瘙痒难忍的,最好加服用抗过敏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
容易反复的患者,很多和身体的湿热不平衡有关,这时候,最好是中药调理治疗。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水痘”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水痘是由外感水痘时邪所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本病也称“水花”“水疱”“水疮”。临床以皮肤同时出现丘疹、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多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半岁以内婴儿发病少见。本病主要通过接触或呼吸道传播,容易引起流行。一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
古代医学文献对本病的论述最早见于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曰:“五脏各有一证,肝腑水疱,肺脏脓疱,心脏斑,脾脏疹,归肾变黑。”其中“肝腑水疱”似指水痘,并进一步指出:“此天行之病也。”指出本病具有传染性。南宋张季明的《医说》中,对本病论述更为详细,并提出了水痘的病名,其曰:“其疱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者,谓之水痘。”清代吴谦《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曰:“水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顶尖含清水,易胀易靥不浆脓,初起荆防败毒散,加味导赤继相从。”
【病因病机】
一、病因
水痘发病的外因为感受水痘时邪,属湿热疫毒;内因与小儿肺、脾不足有关。
二、病机
1.基本病机痘邪内侵。
2.常证病机水痘邪毒具有湿热之特性,经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上犯于肺,中郁于脾,透达皮肤,发为水痘,可致临床常见的风热轻证;若毒热炽盛,直趋气营,可出现水痘密布,并可并见壮热、烦躁,甚则累及心肝而引起惊风。本病过程大多良好,当邪毒外透,湿浊排除,则疱疹结痂,趋于康复。
3.变证病机变证临床少见,仅见于体禀脆弱、久病不愈的儿童,可出现邪毒内陷心肝而引起惊风发搐。若痘疹破溃再感邪毒,可形成坏疽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属轻型,起病急骤,往往先见皮疹,或同时有发热、鼻塞、流涕等肺卫失和等症。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皮、颜面及腰部常见,四肢及足底、手掌偶见。皮疹初起为红色小斑疹或丘疹,稀疏而分散,数小时至一天后可变为椭圆形、大小不一,疱疹中的疱浆清亮,疹周有红色浸润,数日后,疱疹逐渐变干,中心略微凹陷,然后结成痂盖,再经数日至一周后,痂盖脱落,不留瘢痕。由于皮疹分批出现,故临证以丘疹、疱疹与结痂同时并见为特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11~24天前有明确的水痘接触史,或处于流行季节。
2.皮肤可见丘疹、疱疹、结痂等并存,并呈向心性分布。疱疹壁薄,内含透明液体。
3.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分类大多正常或偏低;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白细胞增高。
二、鉴别诊断
1.丘疹样荨麻疹多见于婴幼儿,但呈离心性分布,疹壁较厚坚实,痒感显著,并反复出现。
2.脓疱疮多见于口周、四肢,疱壁较厚,疱液混浊,为脓液。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水痘多病情轻浅,过程良好。风热轻证,其痘疹稀疏而小,疱浆清亮,不发热或微热,为透邪达表之征;毒热重证,其痘疹多而密布,痘疹根盘红润较著,疹色暗红,疱浆浑浊,并有毒邪窜入气营的临床症状。
2.辨变证水痘在临床上变证极少见,若邪毒炽盛,正气不足,即可出现高热、惊风、抽搐等变证。
二、治疗原则
1.基本治则利湿清痘。
2.具体治法水痘初期应以清热疏风,解表祛邪为主;热毒重证应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因水痘时邪具有湿热之特性,故治疗中要辅以清热化湿及淡渗利湿。
三、分证论治
1.风热轻证
证候表现:无热或微热,鼻流清涕,偶有轻咳,24小时左右出小红疹,数小时到一天后,大多变成椭圆型疱疹,疹壁薄,疱浆清亮,疹根盘微红晕,痘疹稀疏,多见于躯干、颜面及头皮,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浮数。
证候分析:水痘时邪自口鼻而入,蕴郁于肺,卫阳失畅,则致发热,流涕,咳嗽;病邪深入,郁于肺脾,发于肌腠,出现皮疹。正盛邪轻则痘疹稀疏布露,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正盛邪却,湿毒清解,疱疹结痂向愈。
治法:疏风解毒,清痘利湿。
方剂:荆翘散(验方)加味。
方解:方中荆芥、连翘疏风达邪;牛蒡子、蝉蜕、薄荷解表透疹;防风、白蒺藜祛风止痒。
加减:本病为湿热疫毒致病,故常加木通、六一散清热化湿;如发热较高者,加柴胡、生石膏解郁清热;疱疹痒痛甚者,加苦参、防风以祛风燥湿止痒;大便干者,加大黄、玄明粉以通便泻火。
2.毒热重证
证候表现:壮热烦躁,口渴引饮,面赤唇红,口舌生疮,痘疹密布,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苔黄厚少津,舌质红绛,脉洪数。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感邪较重,或素体虚弱罹患本病,邪盛正衰,内传气营。气分热盛则壮热烦躁,口渴面赤;毒传营分则痘疹密集,疹色暗紫,疱浆混浊。
治法:凉营解毒,清痘利湿。
方剂:清胃解毒汤(《痘疹传心录》)加减。
方解:方中升麻、连翘疏散清热,透疹解毒;黄连清热燥湿;丹皮、生地凉营清热;当归、赤芍活血解毒;天花粉清热生津。
加减:高热者,加生石膏、柴胡清热解郁;皮疹密布,疱液混浊者加紫草解毒透疹;湿毒重者加六一散、生苡仁、车前子利湿祛邪;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通便。
四、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轻证。每次1.25~2.5g,每日3次。
(2)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毒热重证。每次5~10mL,每日3次。
2.经验方鲜芦根30g,鲜茅根30g,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0g,大青叶10g,滑石15g,赤芍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热毒重证。
3.外治法
(1)苦参30g,芒硝30g,浮萍15g。煎水外洗,每日2次。
(2)1%龙胆紫溶液涂患处,每日1次。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1.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
2.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结痂。
二、调护
1.水痘患儿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腥膻、肥腻之品。
2.为了防止患儿搔抓皮疹引发皮肤感染,要剪短小儿指甲,同时还要保持衣被的清洁。
3.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儿罹患本病应立即减量或停用,以免造成泛发。
1、年龄较小、无发热、皮损少、瘙痒症状较轻,能够自行缓解恢复,可以进行观察,不需用药;2、年龄较大:伴随发烧、脑膜炎、病毒性肺炎等,可口服抗病毒的药物,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有明显的瘙痒,可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止痒;外用药有炉甘石洗剂。
关于起了水痘,用什么药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