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冷知识 我的祖国相关知识
6312023-09-09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总有人对赵孟頫的书法评价不高和赵孟頫为什么不建议学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为什么总有人对赵孟頫的书法评价不高以及赵孟頫为什么不建议学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对赵孟頫的书法自从傅山的评价之后,于是就争议不断,这里面有好多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是以下三个方面:
人云亦云,自以为是
不瞒大家,我之前就是这类人。最早开始学书法的时候,一开始买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想看看我应该选哪家的门派来练。本来我一开始是挺喜欢赵孟頫的书法的,但是就是因为看了一些书法的论著,说赵孟頫人品不好,书法也不好,软俗等等,吓得我呀不敢学赵书了,那个时候是八十年中期的时候。
于是后来目标就转向颜柳,因为“颜筋柳骨”那个时候这两家名气大得很,因为不喜欢颜真卿胖嘟嘟的感觉,于是就选择了跟我一样瘦硬的柳公权作为入门。
后来自己也到处说赵孟頫不好,是叛徒一类的等等,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认真去了解过当时的背景、情况,就是想当然地人云亦云,好像自己还懂的不少似的。
这种看法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去年开始重新捡起书法的时候,因为要写自媒体文章,仔细学习了书法史,就是七本一套的书法史,讲的很细,让自己对赵孟頫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于是从原来一个反对者成为了现在的“雪粉”(赵孟頫也称作赵松雪)。
因人废书,历史偏见
其实元代和明代的时候,赵孟頫一直都是神级的人物,是很多学书法的人的偶像。这其中有两个人物很有意思,可以说是赵孟頫名誉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个是董其昌,董其昌自己觉得自己一直很了不起的那种人物,自视甚高,但人家也确实是有水平的,后来也成为了一代宗师。董其昌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赵孟頫一直都是众人的偶像,董其昌也把赵孟頫当作了要超越的对象。
所以,董其昌练了没多久就自认为已经超越了祝允明、文徵明这些人了,后来又练了十几年就不把赵孟頫也放在眼里了。年轻的时候,董其昌经常拿自己跟赵孟頫来比较,他评价赵书说:
赵书因熟而生俗,董书因生而生秀。但是等到董其昌晚年的时候,心平气和地来看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时,他从心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另外一个是傅山,傅山早年的时候学的是赵孟頫的书法,而且学的还不错。但是自从明亡以后,因为国破而心情难以释怀,于是把心中的不忿发泄到了赵孟頫身上,他告诫子孙:
“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意思是说,因为鄙视其人,进而鄙视其书法。这样的评价也属于以人废书的观点。
后来随着清政府政权日益稳固之后,再对比明末的黑暗与混乱,晚年的傅山也开始心平气和重新看待很多事情了。这其中就有对赵孟頫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傅山在《秉烛》一诗中这样写到:
“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馀一笔,何处发文章?”诗中用“奇、异”这些词汇来表达诗人对赵孟頫的敬佩之情,他也开始理解赵孟頫了。
这两位著名的宗师级人物都能在晚年人书俱老的时候对赵孟頫重新看待,并且给予极高的评价,而现代人却还对赵孟頫说三道四也真的是可笑。
明末的王铎同样是贰臣,但现在学王铎的人却比学赵孟頫的人似乎还多。就连蔡京的书法,现代人还能够客观地去看待,那么如果还对赵孟頫的书法因人废书就说不过去了。
赝品赵书带坏了很多人
这一点还是从最近临摹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中得到的信息,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有一首这样的诗:
“朴质一漓成侧媚,吴兴赝迹日纷沦。明珠美玉千金价,自有流光悦妇人。”此诗批评许多托名赵孟頫的伪帖将赵孟頫的朴质变成了浇薄俗媚,而这种浇薄俗媚的伪帖却因为得到了很多世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流弊日深。
在启功先生自己的注释中这样写到:
“赵书真迹,今日所见甚多,然在有清中叶,精品多入内府,世人可见者,率属翻刻旧帖,其中尤多伪帖。若陕西碑林之天冠山诗,用笔偏侧,结体欹斜,而通行海内,摹之者,流弊日滋。即此浇漓伪体,当时亦曾有学之得名者,致包慎伯、康长素共斥赵书,盖未尝一见真迹也。今日传世之真书碑版,如胆巴碑、三门记、福神观记、妙严寺记等,无一不精严厚重,其他简札,更不及具陈矣。此诗少作也,故有微词可悔。”启功先生认为,在清代中期的时候,赵孟頫的真迹几乎都在皇家内府,市面上根本看不到真迹,市面上好点的就是翻刻的旧帖,还有很多甚至是伪帖。那些非议赵孟頫书法的人,甚至一生都没见过赵书的真迹。
但现在不同了,我们现在有机会能够看到赵书的真迹,印刷术的发展也使得我们能够得到最好效果的复制品。因此从传世的赵孟頫的碑版真书《胆巴碑》、《妙严寺记》等作品来看,赵孟頫的书法无一不是精严厚重,而他的简札书法更是没的说。
综上所述,如今对赵孟頫书法的非议可以休矣,与其说三道四还不如好好学习。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赵孟頫的字体多以行书,行楷为主的,对于初学者还是以楷书,隶书入门。感觉学习的人少,是因为现代人比较喜欢炫技术,花里胡哨的字体。多已瘦金体,草书。
恭喜你!你的书法品味在提升。
赵孟頫是学王羲之出身的,但是,赵的成就远未达到王羲之的高度,这里包括笔法,结体以及整体的书法艺术感觉。
例来有公正的评价赵孟頫书法,说其是王羲之笔法的简化版,我感觉是较公正之言,我们可以看一看一些赵孟頫学王羲之的一个单字,比如依然的依字,王羲之的依字越是细节越是精巧,尤其是右方的衣,其竖钩,还有最后的一捺化成的点钩。你再看赵孟頫的依字,完全是王羲之的结构及笔法,但是比之王书,赵孟頫就显得粗陋了,简单了!
赵孟頫是走王羲之的路数,但是,王羲之的书法秀逸潇洒,温文儒雅,而赵孟頫的书法是端正挺拔,舒展大方!赵的书法一定是好的,高的!但是到达一定境界后再看赵的书法怎么都缺少一种秀逸的成分!
再有一点就是赵孟頫的书法过于熟,而少生,这就不符合书法的:写到熟时是生时!对于高端的书法来说,熟是浅,而生才是突破啊!
我不是贬低赵孟頫,赵孟頫是书法宗师级的大家,我等望尘莫及,只是我们搞艺术的喜欢探求一个真字,真谛的真字,我认为赵孟頫与王羲之比较的话,还有很长,很大的距离!
赵孟頫作为楷书入手在杭州那边少年宫里比较流行,流行的原因是它很简单,而且赵体楷书行书意味十足,写赵体入门,对楷书的认知不会太板正。大家不要以为带行书感觉的楷书就难,根本不是这回事。
首先,为什么说它简单,我们从它的特征去做分析。
赵体技法就是切铺毫切铺毫,可以说手熟以后,这动作那是太简单不过,每一个字都是这样,切铺铺毫收笔,这个动作熟练以后可以写的特别快,也可以讲它的技法就是这么单调。
另外,唐楷中,书家会在一个字的处理上想尽办法,我们学习唐楷其实最难的点就是学习古人对字的处理,比如我举例欧阳询。
首先,我们看到同样的字在点画形态上全然不同,并非我们想象中楷书相同的字会处理成一个样子,实际上如果处理一致我们认为它呆板、不够活,其次结构处理上也全然不同,这是唐楷中最难揣测的变化也是唐楷学习的精华。
但是在赵孟頫的楷书中
我们能够看到,相同字的处理几乎一致,但是因为赵孟頫楷书中带有行书意味,故而也同样不显得呆板。
最后,赵体楷书入手其实真的对楷书的认识与学习特别有帮助,第一个就是意识到楷书并非我们经常看到的,每个字一样大,相同的笔画写的一模一样等;其次呢,赵体楷书起笔方切较多,所以其实显得特别硬朗;再加上赵体楷书流动的行书味道,显得特别的活泼,耐得住评味,故而赵体楷书极为适合初学入门。
OK,关于为什么总有人对赵孟頫的书法评价不高和赵孟頫为什么不建议学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