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冷知识 我的祖国相关知识
8852023-09-09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为什么中原王朝不烧草原和为什么不建议去草原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为什么中原王朝不烧草原以及为什么不建议去草原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我是沧海拾珠录,我来回答。中原王朝烧过草原!不止是烧过,而且都是在政府的命令下,由边境的军队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烧。
中原王朝在与草原游牧民族的长期对抗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当军事实力不足以同游牧民族硬刚的时候,中原王朝就会从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对游牧民族进行打击和影响。其中,每年秋季到草原防火烧荒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草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生产、生活基地,水源和草场是最重要的资源。如果草原遭到了破坏,势必会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为了防备柔然的入侵就在每年秋季草木干枯的时候派军队深入草原烧荒。这些军队在草原遇到水源还会投毒,旨在阻止柔然部落的南下入侵的脚步。到了明朝为了对抗北方的蒙古人,明军也玩过这种战术。《明史》记载,这一政策开始于明成祖时期。“我朝太宗皇帝,建都北京,镇压北虏,乘冬遣将出塞,烧荒哨瞭。每于冬初,命将率兵出塞烧草,名曰‘烧荒’,盖防虏南向,且耀兵也。”到了明隆庆年间,纵火烧荒则“玩”出了新高度。
隆庆皇帝朱载坖
明隆庆皇帝朱载坖在位时间比较短,仅仅在位6年。他在位期间纠正了他父亲嘉靖皇帝时期的许多错误。任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采纳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建议,与蒙古俺答汗议和,是为隆庆和议。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坖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而隆庆合议的达成就与明军定期出塞纵火烧荒密不可分。明代隆庆时期官员方逢时在诗词《烧荒行》中写道:汉家御虏无奇策,岁岁烧荒出塞北。可见,明军当时已经把出塞烧荒作为正规的军事行动来对待了。从烧荒的效果来看,也确实给塞北的蒙古部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蒙古部落人口减少、经济疲惫。明军之所以这么做,也与彼时明朝边军的战斗力已经无法在野战中与蒙古骑兵匹敌有关。于是在边军的建议和内阁辅臣的倡导下,每年秋季草原牧草枯黄之际边境的明军都会在将领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出塞烧荒。以达到“御敌于千里之外”的目的。
那么烧荒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我认为也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防御的作用。隆庆朝期间明政府与俺答汗可以达成隆庆合议,烧荒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草原地广人稀,地域规模异常庞大。明军外出纵火不敢深入草原腹地太深,否则纵火部队很有可能会被蒙古骑兵切断回路,被围歼在草原上。所以他们只能进入到离开长城一定的距离附近放火。秋季草木干枯,一烧着就能引燃一大片不假,但是塞北的草原也不是大面积的成片草原。草原其实是由草场、戈壁、湖泊、丘陵相互交错组成的,火烧到没有草的地方自然会停止蔓延。烧荒对草原的损坏还是有限的。
荒漠草原图片
其次,中国、北亚一带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秋、冬两季是西风盛行的时节,从北极和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高压气团是影响天气的主流,蒙古高原更是常年刮西北风。明军自南向北纵火,是“顶风作案”,稍不注意火焰就会烧向明军自己,而火势向北蔓延其实是比较难的。所以,明军每次出境烧荒的效果往往也达不到预期。
季风气候图
到了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是主流,风向北吹。可是这时候草原的草已经绿了,饱含水分的牧草是根本点不着的,想纵火也没条件了。
所以,明军的纵火最多是个战术手段,达不到战略手段的维度。最多也就是把长城以北的部分草原烧光了,让南下的蒙古大军没有在边境放牧取食的条件。可是蒙古大军还是可以凭借高超的机动能力,快速越过烧得“乌漆嘛黑”的草原,一路咒骂明军一路突破长城,进入中原劫掠。一旦进入长城,取食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历史冷知识#
作为一名经常到五台山朝拜的山西人,我非常愿意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提前明确一个概念,我们平常所说的五台山是指五台山景区的台怀镇,五台山因为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而得名,从空中俯瞰像一朵莲花绽开在黄土高原上(这点很像西岳华山的地貌特征)。
台怀镇正好坐落在莲花正中央的位置,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古人在五个台顶都供奉了东西南北行五方文殊菩萨,但由于五个台顶相距很远,如果到五个台顶朝拜,不仅旅途遥远,道路难行,同时气候也阴晴多变。所以为了让老百姓方便朝拜文殊菩萨,我们的老祖先就把台顶的文殊菩萨都请到了台怀镇大大小小的上百个寺庙中供奉。这也是为什么五台山是从古至今是佛教香火很旺的朝拜圣地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描述,大家就可以知道,其实如果自驾到五台山是非常方便的,全程高速,进山时按人头购买门票,汽车不需要额外花任何费用,同时台怀镇里酒店、客栈等配套旅游设施也非常齐备,如果不去五个台顶朝拜,我个人认为:开车自驾到五台山是最为便捷的旅游方式。因为台怀镇面积不大,大大小小寺庙离得很近,您可以把车停在五台山停车场,徒步进行游览。
下面我再给您推荐几处台怀镇有名的寺庙,您可以按先后顺序徒步进行朝拜:
1.殊像寺:以文殊菩萨塑像高大精美著称。
2.五爷庙:不谦虚的说,五爷庙是全华北地区香火最旺的寺庙,许愿极为灵验,寺庙很小,但名气很大!
3.罗睺寺:开花现佛。
4.塔院寺:五台山标志性白塔,内藏佛祖舍利,也是五台山必去寺庙之一。
5.显通寺:五台山第一大寺,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历史最为悠久,极富佛教文化内涵的寺庙。
6.菩萨顶:历朝历代各个皇帝朝拜五台山的行宫,皇家寺庙。
7.黛螺顶:登黛螺顶朝拜相当于到五个台顶都朝拜一遍,所以去这个寺庙也非常有价值。
一般朝拜完这几个寺庙,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住在五台山,次日再对其他庙宇进行朝拜。也可以选择当天踏上返程。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到您,晋善晋美欢迎您的到来[微笑]
【点击关注景小旅游摄影,带您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那曲简介:
色尼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偏北,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南与当雄县接壤,北与聂荣、安多县相连,东与比如、嘉黎县相靠,西与班戈县毗邻
。海拔均在4450米以上,东西最大距离23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5千米,总面积16195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3年)。
那曲古为苏毗部落,是土蕃王朝主要的军事粮草和马匹供应基地,唐宋以来为主要交通驿道,名土特产品主要有牦牛、藏北绵羊、酥油等。
1942年,西藏地方政府噶厦设绛曲基巧。
1956年10月,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那曲设立基巧办事处。
1959年10月7日,成立那曲县人民政府。
1965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黑河县改名为“那曲县”。
2017年10月,国务院批复,那曲县撤县设色尼区。
为何树木无法生存?1.那曲的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寒缺。树木也是需要呼吸的,那里的海拔高度不适合大型树木生长,所以山丘上面都是光秃秃的,只有草和少许小灌木。
2.那曲县没有树木,不仅仅是因为海拔太高的原因。那曲县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2℃,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空气稀薄,普通的植物都很难长久存活,跟别说大型树木了。
旅游哪里没有陷阱呢?
首先说让我们诟病的报团游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坑在等着我们。
草原旅游上有没有陷阱呢?肯定会有。这也不是草原的专利,全国大部分旅游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陷阱在等着你。看到网友总结的那些,什么洞房不要进,寺庙烧香不要去,还有珠宝玉石等特产不要买。
那么草原旅游上有哪些陷阱呢?草原上的旅游项目有很多,先说说骑马。网友总结:上马容易,下马难!
草原上的骑马,想要体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的感觉,但是被一部分不诚信的商家,短期的宰客行为,以各种名目来欺骗游客。骑马时间计算上,骑马费用上,总之就是让你多掏钱。
草地禁止碾压,这是常识。但是现在有的地方,草地已经被碾压出路来,就是这样的路轻易也不要下去,说不定会出来一群人骑着摩托车、骑着马,告诉你碾压了草地,不给钱是走不了的,报警也得看给钱多少了。记得去年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在路边停车拍摄,看到有两辆自驾游的车,在广阔的草原上终于可以尽情越野了,每个人开车在草原上放飞自我、疯玩一圈。当时还好意提醒这是不予许的,但是好像他们同车边录像边说:”没事,这不是私人草场“,结果他刚说完,就看远处有骑马、骑摩托车追过来喊他们停下。
PS:【其实这个不是陷阱,这是游客自己非要去草地越野,跟上面的还有明显区别。】
旅游包车(吃住行)陷阱
报价明显低于正常价格好多,要么在车型上更换,要么就是在里程上减少。要么就是领到高消费地方,你不消费不走。至于是游玩项目,还是品尝烤全羊就看哪里方便了。
购物陷阱
以次充好,比如去年报道的买牛肉干结果发现是猪肉的。
这是真的牛肉干,纹理比较大,但是现在有的瘦肉猪纹理也比较大,可以做到以假乱真。其实旅游中的陷阱很多,无论是去草原旅游还是去其他地方旅游,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行为一定会有后面的陷阱在等着。旅游购物尽量不要在旅游去购买所谓的特产。最后说一句话。有的旅游的地方确实旅游做的很好,甚至有的旅游经营者也很冤枉,因为他做的是诚信的。只是部分人,导致旅游的各种陷阱让大家诟病。
这些问题并不代表全部的旅游地方都这样,也并不代表草原旅游全部是陷阱。这里面说的仅仅是有这样情况的产生,并不代表说所有的经营者都是这样的。
清者自清,现在信息传播途径多,传播的也快,以前的短视行为会越来越行不通了,只有做好自身旅游服务才会有更多的人来旅游。
游草原网,分享最美的草原自然景色风光。关注【游草原网】,让我们一起自驾游草原。游草原网,专注于草原旅行,分享最美的草原风景。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关于为什么中原王朝不烧草原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