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冷知识 我的祖国相关知识
9072023-09-09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坟墓上能不能立碑依据何来,以及坟墓该不建议立碑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我父亲去世4年至今没有立碑,人死后坟墓上立碑一说,非但不是迷信,还很有科学依据,看完让人恍然大悟!
在我们老家一直施行的是土葬,几年前父亲得癌症去世后,我们把父亲埋在自家田地里让他入土为安,虽然墓地是盖好了,但是墓碑却迟迟未立起来。
当时父亲的葬礼是由家族里一些长辈组织的,下葬的一切事宜我们也都听从他们的安排,下葬当天父亲坟上没有立碑,我们这些小辈心里有疑惑,长辈们说村里立碑的师傅不在家,暂时没法立碑,让我们再等等,虽然没有墓碑,但是不影响我们祭拜。
等到父亲过完100天后,我们又去询问是否应该给父亲立个墓碑,毕竟农村家家户户的农田都是紧挨着一起的,父亲的坟孤零零的在田里,要是没有个墓碑,远远望过去就像一个无主的“土包”,看着让人心酸又凄凉。
但是没想到家里的长辈(姑爷爷)还是不让我们给父亲立墓碑。在我们再三追问之下,姑爷爷才说明了不立墓碑的真实原因:
1、父亲是得癌症病逝的,不是正常的自然死亡(老死),这种原因去世的,按照我们当地的殡葬风俗,不能立刻立墓碑。
2、立墓碑需要花费20000元,父亲刚去世,家里经济条件暂时不允许我们花钱立碑,姑爷爷说缓几年后,这样村里立碑的师傅不会瞎要钱。因为如果家中亲人刚去世,就立刻立墓碑,容易被人坐地起价。
3、父亲去世后时,我弟弟还没有成家,所以如果立了墓碑,墓碑上子孙后代的名字就没办法刻。(我们当地风俗,墓碑上除了要刻配偶的名字,还要刻上子孙后代的名字,这样寓意着子嗣绵长)所以,姑爷爷说,墓碑上刻着父亲的名字,显得太单调,所以干脆先不立碑)
4、我们当地立碑,碑文上除了刻逝者的名字,还需要刻配偶的名字。之所以没有给父亲立碑,是担心如果刻上了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对母亲的影响不好。
5、父亲去世时只有57岁,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不到60岁的人去世了,不能立碑,需要年龄满60岁了才行。
立墓碑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要立墓碑?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立碑起源于汉代,当时只有士大夫一类的人,也就是说要有身份的人(贵族、皇族的人)死后才能立碑,平民百姓或者一些奴隶是不能立碑的。
后来到了唐宋年间,民风和制度越来越开放,殡葬方面的管制也越来越松,于是对民间殡葬风俗也越来越包容和开放,普通的老百姓去世后,也被允许可以修建坟墓,建立墓碑。但是当时只有有钱的豪族,才会大肆修建墓园,墓碑的材质也是特制的石头材质,穷苦人家一般只用木头立碑。
而到了明清时期,民间立碑比较普遍,尤其是清朝时期,平民百姓立碑之风盛行。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立碑又成了“流行”,只要风水允许,家中亲人去世后,家属都会立刻给立上墓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如何辨识先祖坟茔还是很在意的。起初,在墓前木桩系上纤维质的纸或帛,写上死者名讳、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也就是所谓的“铭旌”。但是随时时间流逝,纸质的铭旌暴露在空气中,每天遭受着风吹日晒,上面的字迹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还会腐烂,这样也会影响后人的拜祭。
慢慢的,人们把纸质的“墓碑”由其他材质来代替。家里条件越好的,墓碑的材质也越好,在古代有钱的贵族甚至会用玉石来当做墓碑,于是为先人立碑也可以侧面体现一个家族的实力和财力,也是告慰亡灵、昭示后人、光宗耀祖的大事。
坟墓上到底能不能立碑?一般来说,坟墓上都是可以立碑的,但是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殡葬习俗,立碑的时间不一样。有的习俗,下葬时就可以立碑或者隔一段时间立墓碑。
那么,关于坟墓上能否立墓碑这个问题,我咨询过一些不同地方的朋友:
1、在江西农村地区:首先要根据墓地的规模和环境决定墓碑的大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会造成墓地整体环境的不协调,这在某些风俗上是很不吉利的。
2、在河南农村地区:在农村逝者去世3年后才能立墓碑,同时碑文上只能写亡者的名字,不能写生者的名字,如果是不到5岁的孩子夭折了,只下葬立坟,不能立碑。
3、在湖北农村地区:在湖北地区如果是火葬,那么则不用特意的立墓碑,直接在墓园墓地上刻上逝者名字就行,如果是土葬立碑应位于坟墓的正前方,与地下的棺椁一致,祭祀祖先时方显得虔诚庄重。墓碑和墓穴的距离一般是距离穴位的9寸到6尺之间为宜。同时墓碑不能选择奇怪的造型,不能有角。
4、在浙江农村地区:在农村立墓碑,选用的颜色主要以黑色或灰色,因为黑色和灰色有凝重、庄重之感,并且黑色和灰色在色彩上属于冷色调,为阴,适于阴宅使用。切记不能选择彩色的材质作为墓碑,因为花岗岩里杂质比较多,有的石头里会有彩色的渣质,所以如果选择花岗岩,不能用彩色的。
关于民间立碑的一些讲究。现在城市里大部分都是火葬,人去世后直接送到火葬场,火化后的骨灰直接供奉在墓园里。而在某些地区的农村还保留着土葬的风俗,无论什么样的殡葬方式,在民间立碑已经很普遍了,立碑有很多讲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最好不要触碰到各种禁忌。
1、立碑后碑文上一般都是写亡者的名字,比较忌讳写生者姓名,所以在有些地方,夫妻间如果有一方去世了,另一方没有去世,那么则不会立碑。等双方均去世后,合墓时会在碑文上刻上两人的姓名。
2、一般人去世后3年内不能立碑,民间有“守孝3年”的说法,孝期内祖坟不能动土,清明节也不能扫坟添土,所以,一般都需要等3年才会立碑。
3、早夭的孩童、车祸横死的人、没有子孙后代的不能立碑。但我们当地有个说法是,对于无子孙后代的,如果有旁系的后辈,愿意每年清明节时祭拜,可以立个简单的墓碑,上面只能刻上姓名和出生年月。
4、父母没有立碑,或者父母还在世的也不能立碑。
5、立碑一定要是黄道吉日,不能随便瞎立。如果是给逝去的亲人立碑,一般都是选择亲人去世1周年、3周年、5周年时间段,一年里面有清明前后,农历10初1前后,还有年底腊月前后为好,具体的时间要选个黄道吉日,千万不要和已故立碑的人犯冲,防止给亲人带来不利埋下后患。
6、立碑的山向,和坟地穴位的山向要相一致,比如传统的东北艮方为鬼门,一般不要立碑。
7、碑文一旦刻上后就不能更改了,所以在立碑前一定要核实文字,不要有错别字。
8、立碑后最好在坟前摆一些供品,家人也要在碑前磕头、烧纸、燃放鞭炮以表示敬意,有些地方风俗还会摆上一些殡葬用品表示敬意。
9、如果去世者是年轻人,那么碑文上简单的写上名字和时间就行,别的不用写。
结语。给亡者立碑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太清楚立碑的事宜,切莫瞎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好就是请一些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操作。
以前土葬在立碑这件事情需要考虑很多,现在施行火葬后,很多墓园里在买完墓地后,一般都自带的有一块小墓碑,所以坟墓上立碑一说是允许的。
立碑其实也是为了方便后代子孙来缅怀先祖,寄托哀思。所以,立碑对于至亲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一块冰冷生硬的石头,它是留存逝者音容相貌和美好回忆的精神寄托。通过墓碑,我们可以让这些回忆保存的更久,可以让那份亲情继续温暖自己。
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我叔是地理先生,他说按古代的礼制,双亲都去世以后,还要再守孝三年才可以立碑。古时候倘若父母过世,是需要回家守孝三年的,就算是官吏,也需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满期后才能够回去接着做官。
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都不一样,不要说南方北方、不同省份,即使是同一个县、同一个镇,做法都不一样。近年来,传统的东西丢得差不多了,年轻人不喜欢烦文缛节,也不再守孝三年,怎么方便就怎么来。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双亲去世,该怎样立碑,有什么讲究呢?1、有些地方采取夫妻分葬的方式,一人一墓,双亲各自立碑。现在没有了三年守孝期,子孙又嫌麻烦,所以一般是在亲人下葬时就立好墓碑,也有人在清明节祭祀那天立碑。
夫妻分葬,后人为了以后祭祀扫墓方便,可以将双亲的骨灰捡在一处,重新安葬。
2、大多数地方的习俗,采用夫妻合葬方式。因为中华文化,夫妻白头偕老不离不弃“生同衾死同穴”,立一个夫妻碑。
3、若父亲先去世,碑上可以先写上父亲的名字;母亲的名字可以一起写,也可以不写。因为母亲还活着,名字写上墓碑忌讳。
(未亡人名字涂红)
4、在城里买墓地,各地公墓的规定不一样。如果是夫妻合墓的,有的公墓做法是: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名字先不刻,预留个位置,待她百年之后再刻上名字。
有的公墓,连母亲的名字也一块刻上,图省事,但这里是有讲究的。
亡父的名字要涂成金色,以表示尊敬;而母亲的名字要涂成红色,不要贴照片,也可以用红布把名字盖住。
刻墓碑也有讲究,“故、皇、先、显、妣、考”用法不当,是会闹笑话的。双亲去世无论是土葬还是公墓,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最好尊重一下传统。“故、皇、先、显、妣、考”这些传统中常用字,很有必要了解与传承,若敷衍了事、潦潦草草,不敬畏鬼神,还不如将骨灰火化后直接随风消逝。
考和妣的用法爸妈活着的时候叫父母,他们去世后,就不能再称作父母,碑上更不能直接写父亲母亲。
他们过世以后,父亲称考,母亲称妣。
父亲去世后,也不能写亡父、父亲大人,要称先考、显考。如果在碑上直接就写,亡父某某某、父亲大人谁谁谁,是对父亲的不敬。
现代人不懂,比如有些墓碑直接就写“慈父X慈母X之墓”,落款儿子儿媳孙子。按传统来说,这种写法也不对。
母亲可以称为慈母、家慈、先慈,但父亲不能写为慈父,父亲要用“严”,家严、先严。
家严、慈母,是对父母生前的尊称,他们逝世后就应该称作先严、先慈。而墓碑就应该写“先考、先妣”;
在公墓上,你不按传统来,至少也要写“先父先母”;当然,你要写“爸爸妈妈、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之墓”,谁也不会管你。
如果死者的儿子儿媳全都不在了,由孙子立碑。则要加个“祖”字,先(显)祖考、先祖妣。
皇、先、显的用法与区别①“先、显”的用法和区别
在农村,有些很古老的墓碑,顶端是“先考”。你一看就会知道,这是父亲去世了,儿子立的碑。同时,死者的父母长辈中,最少还有一个人活着;或者,他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孙子。
在死者的父母(岳父岳母)长辈中,只要还有一个人在世,他死了就只能叫先走。在这个家庭里面,还显示不出他,所以称为“先”。
如果亡者的父母(岳父岳母)、长辈中,一个都没有了,他就是在家里面辈分最大,地位最尊贵。
同时,除了没有长辈外,他还有孙子辈,就写显示的“显”,显考。如果没有孙子辈,他还不能称“显”,只能称“先”。
妣是母亲,先妣也是亡者的公婆、父母中,至少有一位长辈还在世,称先妣。显妣和显考一样,都是长辈没了而且有孙子辈,就可以称“显”了。
显和先之分,上边没有老人了,下面有孙子辈,才能称“显”,否则称“先”,男女都一样。
②“皇”字的用法
皇,就是大的意思,并不是只有皇家才能用。元朝有个皇帝叫元成宗,他规定皇字只能皇家使用,老百姓不能用,要改用“显”。
所以,明清的碑文基本上是“显考”。到了民国,皇帝被赶下台,民间的墓碑上“显考”“皇考”都有。
因此,皇与显基本可以通用,皇考、皇妣可以分别写作显考、显妣。
③“故”的用法
“故”的意思就最简单了,就是死、逝世、不在了的意思。其实这个字有点多余,比如“故显考”,“考”就表明父亲过世的意思,你再加个“故”字,显得重复多余。
其实立碑还有许多说法,例如墓碑有一般通用的格式,就像写作文一样;墓碑残破应及时处理;刻碑时,文字要准确无误,要用正楷书写;立碑人、子孙排列都很有讲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写在最后中国人立碑,外国人也立碑。立碑是一种纪念,是一种尊敬,是传承和信仰,跟迷信无关。立碑是对逝者一生成就的肯定和记载,是写给别人看的,写给子孙后代看的。
因此,立碑就必须要有所讲究,碑文要清楚,准确,一目了然。中华传统传承了几百几千年,自有优点,一点也马虎不得,否则后代子孙面对祖先的墓碑,就会迷惑不解。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欢迎留言批评,互相学习进步!
(网络图片、侵删)
活着的人是不会给自己去立碑的,只有死后,下葬了儿女们会给你立碑,立碑的意义是,表示下辈人的一份孝心,另外,因墓地的人埋葬的比较多,扫墓的时候方便一眼认出是自已的亲人,所以立碑是双重意义,活着立碑干嘛,又不上坟扫墓,人还健在不立碑。
基础不牢,容易倒
关于坟墓上能不能立碑依据何来,坟墓该不建议立碑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