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什么要挖万历皇帝的陵墓

匿名- 2023-08-24 02:35:20

郭沫若为何热衷于皇陵考古

大家好,关于郭沫若为什么要挖万历皇帝的陵墓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要挖万历墓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万历皇帝陵墓谁下令开的
  2. 郭沫若为什么要挖万历皇帝的陵墓
  3. 郭沫若为什么要挖定陵
  4. 万历皇帝陵墓发掘为什么要烧尸骨

万历皇帝陵墓谁下令开的

1955年10月4日是一个被考古界永远铭记的日子,郭沫若为首矛盾和吴晗等六个人呈递一份报告给国家,一份想对明十三陵进行考古挖掘,他们的理由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一定繁荣,挖掘明十三陵可以使之更加繁荣,挖掘出来的文物有助于研究明朝的历史和文化,说不定有改变历史的文物被发掘。

他们想挖的陵墓是朱棣的长陵,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起靖难之役,他赢得了皇位,他想“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于是他把首都从南京搬到北京。有很多皇帝一继位就开始下令建造自己的陵墓,因为皇帝的陵墓非常大,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一时之间无法建造好,于是皇帝还健在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朱棣为自己建造了十三陵,他也是第一个葬在十三陵的明朝皇帝,选择朱棣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新中国建国不久,百姓尚且吃不饱,发掘皇帝陵墓是一项劳民伤财巨大工程,还有当时的技术水平低下,就算发掘出来文物也无法完美保存,总之,当时的情况不适合发掘皇帝陵墓。虽然文物局长建议不挖掘定陵,但最终发掘定陵的批文下来。

我们对考古挖掘陵墓最大的影响应该来自于《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以为摸金校尉拿出个罗盘看看就可以找到陵墓的入口,以为进入陵墓就是挖个洞,其实不全然是这样。

挖掘定陵的考古小组很快定下来,但是他们无法找到定陵的墓道入口,因为是官方挖掘,不可能强行挖一个盗洞,如果那样与盗墓贼无异了,官方挖掘自然力求保护定陵的完整,从地宫大门进入才能更好保护定陵。

一般陵墓为了防止被盗,墓道口尽可能隐蔽,考古小组找了许久无法找到墓道口,他们决定换对象,不挖定陵,改挖其他的陵墓,考古小组改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的陵墓,但一样找不到墓道口,于是又换一个皇帝。最后决定挖万历皇帝的墓,因为万历皇帝在位48年,可能他的史料价值更高。

万历皇帝的陵墓入葬口偶然被发现,考古小组做好发掘的准备,开挖两个多小时后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写着“隧道门”,因为万历皇帝的陵墓是一座和皇后合葬墓,需要重复打开陵墓,因此做个标记。

想不到隧道门只是发掘定陵第一道考验,隧道门之后,考古小组经过挖掘碰到高墙,考古小组挖出石碑,上面介绍了此墙是金刚墙,这是地宫外面的墙。

考古小组小心翼翼拆掉金刚墙,因为他们害怕金刚墙后面有机关,但想不到金刚墙后面是地宫大门,地宫大门有机关,为了防止被盗,定陵在地宫大门后面装了自来石,大门一旦关上就无法从外面打开。后来考古小组在古籍上找到打开地宫大门的方法。

1957年9月21日,定陵地宫大门被打开,保护文物的工作开展起来,因为地宫打开后外面的空气进入定陵,陵墓的温度和真空不复存在,文物面临被氧化的危险。

皇帝的陵墓最重要的是皇帝的尸体和陪葬品,考古人员打开棺材发现棺材里面保存不错,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材整体保存较好。

清理和保护文物一直进行,直到发生反右运动,考古人员被迫加入运动,定陵的保护中断。半年后,考古人员回到定陵,但许多文物得不到保护而发霉腐烂,那些衣服物料全部腐烂。

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体被革命小将从棺材拖出来鞭打,他们的尸骨不存,最后连他们的棺材都被丢出定陵。有人建议定陵发掘出来的衣服应该涂上防腐剂像画一样裱起来,但这只会根本无法长久保存。

可以说,定陵的发掘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得到只有教训,失去了极其珍贵的文物,因此周总理不再批准发掘陵墓,官方也不会主动,而是抢救性发掘,比如施工时挖到什么墓,才抢救性发掘。

历史是过去的,能改变过去只有过去,也许一片陵墓挖出来的竹片可以改变历史,也许从陵墓挖出来的玉片成就一个土豪。

郭沫若为什么要挖万历皇帝的陵墓

郭沫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对历史有着独特的研究,曾著作多本历史书籍,在哪个年代,中国许多的文物都流失到了国外,令郭沫若非常惋惜,郭沫若由于喜欢历史,尤其对考古非常感兴趣,觉得古代帝王的坟墓里会有许多重大的历史发现,他的梦想是把中国各大帝王的墓挖出来看看。

在1955年,郭沫若和一批历史学家想打开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遭到很多的人的反对,由于当时的技术达不到现在的要求,怕墓里的珍贵文物,会遭到破坏,就算挖出来,也会怕得不到妥善保护,得不到应有的历史价值。

但是郭沫若还是不死心,于是请示了上级部门,为了很多的了解明朝的历史文化,便同意了,但是,到了朱棣的陵墓后,挖掘却是困难重重,已连挖掘的几天还是不见进展,于是郭沫若一脸失望的回去了。

郭沫若一看朱棣的陵是挖不了了,于是改挖了万历皇帝的坟墓,郭沫若一行人来到了陵墓,一连几天毫无进展。(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这天,郭沫若的队员,在定陵勘探,觉得很累,便在一个石头上做个下去,结果突然看见,城墙的上方有几块砖掉了下来,露出了一个圆洞,原来这就是进入地宫的入口,众人进去一看,被皇陵里的景象惊呆了,发现许多的陪葬品和珍贵文物在里面,可是也有被毁坏的文物,原来众人打开皇陵以后,许多的字画和书籍以及其他文物,接触到空气被氧化了,很快被灰飞烟灭了。

这座几百年的陵墓终于展示在后人面前,后来郭沫若又提议挖掘乾隆和武则天的皇陵,这次上级部门不再答应郭沫若的请求了,如果这次还是像上次的情景,许多的文物被破坏,那不如不挖,等到有条件的时候再挖,还命其他10年之内,不许再挖皇陵。

郭沫若为什么要挖定陵

郭沫若挖定陵的原因是为了证明秦始皇墓真实存在,并发掘出其中的文物遗址。这个行动是为了弥补中国历史上的遗憾,同时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探索和保护。内容延伸: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地位和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的统一中国和治理政治等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但是,他的陵墓却一直是一个谜团,直到郭沫若的挖掘行动才一步步揭开了秦始皇陵的面纱。挖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等文物遗址,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此外,挖掘和保护秦始皇陵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案例之一。

万历皇帝陵墓发掘为什么要烧尸骨

不是挖掘时烧的,是文化大革命时候烧的。

1956年-1957年,郭沫若带领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

此前,定陵就遭到过破坏,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定陵中埋葬3人,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

相关资料显示,出土时,孝端皇后上盖缎被,尸体身下铺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有四层褥垫,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100枚“消灾延寿”金钱。皇后头戴黑纱尖形棕帽,装饰着金簪,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间系着绣云龙纹长裙。

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各种陪葬品,最上层盖的是织锦被,被下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尸体的下面垫着一条锦被,被下还有9层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玉带,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珍贵金器数百件,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但是,因为技术有限,当墓门打开后,墓室内部分书画、织锦,珠宝等随着空气了流入,氧化了。

1958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发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开……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的罗纱织锦……”一经公布,引发了海内外无数艳羡的目光和赞叹之声。

但是,因为技术有限,部分陪葬品受到损坏。此后,有关部门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

郭沫若挖掘定陵后,万历皇帝开始声名远扬。

1966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因为这座墓已经挖掘,所以出入很方便。就这样,人们冲进了定陵,烧毁了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3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本身质地坚固,虽然历经几百年,仍然完好无损,但也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

关于郭沫若为什么要挖万历皇帝的陵墓和为什么要挖万历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郭沫若开发帝陵,毁了大量文物,一个失误影响中国几十年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4/128992.html
上一篇:郭麒麟23岁,张云雷27岁,为何郭麒麟要叫张云雷舅(为什么郭麒麟喊张云雷小舅舅)
下一篇:都江堰近年来经济繁荣吗(都江堰近年来经济繁荣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