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知识(蝗虫科普)
7092023-08-26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蝗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蝗虫为什么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加竖心旁念惶,人心惶惶。加火念煌。辉煌。加几念凰凤凰。加重念蝗,蝗虫。
蝗虫是幼虫为害大还是成虫为害大?这是一个不必争论的问题,这就好比一个小孩子力量大还是成年人力量大、一只幼虎能吃人还是一只成年虎能吃人等问题是一样不言自明的。蝗虫为害,主要是吃庄稼的叶子,吃得越多为害越大。就一只蝗虫来说,你说是幼虫食量大还是成虫食量大?自然是成虫食量大,那么自然是成虫为害更加严重。
蝗虫是一种晚春出现、晚秋绝迹的昆虫,只有靠卵越冬繁殖。到了秋天,蝗虫会把卵产到向阳坡的土壤中,自己死去,而卵在来年春天孵化成若虫,然后长大变为成虫。在温带地区,蝗虫一般一年生两代,热带地区可能生三代到四代,我国的蝗虫多是一年两代,也就是说分为夏蝗和秋蝗。夏蝗是秋蝗产卵越冬后繁殖而长成,秋蝗是夏蝗产卵后当年繁殖而成。夏秋两季是蝗虫产卵繁殖期。有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说的蝗虫是三季人,其实蝗虫并不是都能经历三季,秋蝗从幼虫到成虫只能经历夏秋两季。
一只成年雌蝗虫可,一次产卵50到100个,一周内可能产两卵,第二次产卵比第一次更多,产卵后如果温度和湿度合适,一般14到20天内即可孵化。俗语说旱生蚂蚱涝生鱼,蝗虫在旱天更易于繁殖。
说到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是一样的,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成度不同。从个体的蝗虫来说,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比较小;而成年蝗虫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所以,个体的蝗虫为害严重的时期自然是成虫期。
但是,从群体的蝗虫为害来说,那就主要看发生的季节。比如说夏蝗产卵后遇到天旱,这时候蝗虫繁殖非常快,孵化而变成幼虫的机会非常多,虽然个体上食量较小,但由于群体增多,为害也是相当严重的。而秋蝗一般在秋雨较多时期,也是庄稼告秸秆成熟老化期,虽然成虫食量大,但对庄稼的危害并不是太大。所以,为害较为严重的是夏蝗,往往成虫期庄稼的叶子还比较嫩,含水量较大,最容易遭受蝗虫攻击。
总体来说,蝗虫为害往往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并呈季节性,干旱少雨时容易成灾,而深秋随着季节变冷自然消亡。蝗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时期,但灭蝗最好在蝗虫的幼虫期,特别是在蝗虫的翅膀还不发达,只能蹦跳不能长距离飞行的时期,最容易集中扑灭。
2019年11月14日,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数以百万计的蝗虫近日涌入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部分地区,在城市上空盘旋,发生蝗灾,引起市民的担忧和恐慌。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应该加个定语“现在蝗灾在中国比较少见了”。
纵观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史,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灾、旱灾和蝗灾这三大灾难,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成长史!蝗灾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尤为深远,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蝗灾”这个话题。
一、蝗灾的历史渊源
(1)、“蝗灾”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对蝗灾的相关记载: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所著《除蝗疏》中,对于蝗灾造成的巨大危害有过较为明确的定位:
“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陂,水旱为灾,尚有幸免,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灾。”发展到清朝,由于历史文献和相关书籍的记载详细,蝗灾显得尤为严重。其中《清史稿·志十五·灾异一》中详细记载了清朝时期蝗灾的发生情况。
(2)、“蝗虫”:在中华汉语词典里解释:“俗称蚂蚱。昆虫。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后肢发达,善于跳跃。能成群远飞的叫飞蝗,不能远飞的叫土蝗。食庄稼,是害虫。”
(3)、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蝗灾流行的主要种类
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
二、蝗灾的主要危害和成因: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颗粒无收,引发严重的粮食短缺危机。蝗灾一般伴随着旱灾而来,有“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一般老百姓种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老百姓的日子还可以勉强维持,可一旦遇到旱灾,本来农作物就歉收,再加上一场蝗灾,真可谓雪上加霜,对老百姓的生活打击是致命的,会发生大面积的饥荒,饿殍遍野,十室九空都毫不夸张!
为什么蝗灾会伴随着旱灾发生呢?
(1)、蝗虫的繁殖和生长都比较依赖干旱的环境:
蝗虫会把卵产在土壤中。含水量在10%~20%的土壤比较坚实,最适合它们产卵。
在干旱的年份,由于河流湖泊水面萎缩,水位下降,低洼地裸露,土壤变得比较坚实,且地面植被稀疏,为蝗虫提供了适合产卵的场所。蝗虫在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尽后,这些蝗虫就会迁徙到下一个地方,引发蝗灾。
(2)、古代中国,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尤其在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以后,以阴阳五行或者上天感召来解释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认为发生蝗灾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人们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的应对措施。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人们认为蝗虫上天派来惩罚人类的“神虫”,不能捕杀,更不能去吃,否则会导致上天更严重的惩罚。所以在古代,人们是绝对不敢去吃“蝗虫”的,直到清朝以后,才慢慢出现了人类主动应对蝗灾这种灾难。
三、目前我国对于蝗灾的主要应对方法:
(1)、兴修水利,改变生态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只有解决了干旱问题,不仅解决了几千年困扰国人的农业生产水利问题,还间接使发生蝗灾的几率大幅度下降。所以中国现在很少发生蝗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些年十分重视生态保护,实行“退耕还林”,“保护植被”,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了蝗虫的天敌,所以中国近些年才没有爆发蝗灾问题。
(3)、重视研究防治“蝗灾”的科技
运用科学,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治理蝗灾问题,改变以往的封建落后思想,才能有效治理“蝗灾”问题。
(4)、中国吃货又有了新的作用
对于今日中国的吃货来讲,野生的蝗虫绝对是抢手货,现在市面上的“蝗虫食材”大多数都是靠人工养殖的。
虽然蝗灾在中国几乎绝迹了,但我们依然要重视防治“蝗灾”问题,因为“蝗灾”在世界其他地方依然活跃着它们的身影。对于“蝗灾”但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自有人类文明以来,蝗虫就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于人类的斗争中,蝗虫也在进化,所以我们同“蝗虫”的战争依然在继续……
(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留言咨询。)
某年某地暴发了竹蝗虫,把大片竹林的竹叶吃光了。在这次蝗灾中,最得益的是农民养的鸡,那些公鸡和母鸡连着数天吃得撑到了喉咙,农民把稻谷散在地上,那些鸡都懒得去吃,并且那些母鸡一天能下两个蛋,上午一个,下午一个,你说乐也不乐?
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如果我是一个经济学家,我就说,满眼所见,天下尽是资源,蝗虫也是一种资源!
蝗虫为什么是资源呢?因为它可以成为饲料呀!可是蝗虫作为一种饲料资源,有谁去研究过它呢?没有吧!太可惜了。
其实中国的农业,其饲料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途,当然这里的饲科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生产饲料,另一类是农业养殖饲料。
对于农业的养殖饲料主要包括水生和岸生两类,水生饲料包括澡类、浮游生物类以及水生动物及幼体,比如蚪蚪,幼鱼、幼虾等,水生饲料只要水体营养成份得法,温度适宜,生长是很快的,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且这种饲料喂养的鱼禽肉质口感更好。
岸生农业养殖饲料有各种虫类、蚯蚓、当然也包括蝗虫,其资源是野草、:农作物桔杆等,这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该种饲料与工业生产的饲料配合使用,能有效提高禽畜肉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如果要说蝗虫存在的意义,把其作为资源,作为饲料,将蝗虫之灾变成蝗虫之利,那将就是蝗虫存在的意义。
蝗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和蝗虫为什么皇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