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性为什么留胡子

匿名- 2023-08-24 04:45:06

古代男子为什么喜欢留胡子 这个风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实古代男性为什么留胡子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古代人为什么留胡子,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古代男性为什么留胡子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写诗的人都有胡子
  2. 古代男性为什么留胡子
  3. 为什么古代要套胡子
  4. 古人为什么喜欢留胡子

为什么写诗的人都有胡子

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有胡子,女诗人哪来的胡子。留胡子与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所处时代有关系,中国古代男人习惯留毛发,因此诗人都有胡子。

古代男性为什么留胡子

古人留胡子不是表现男子汉气概,是一种孝道的要求。

孔子曾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弗敢毁伤。

《孝经》中的观点是: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爱护自己的身体发肤这是孝的开端,扬名后世,彰显父母这是孝之终。

发肤自然包括头发和胡子了。

正因为这样,古人是不剃头,也不剃胡子的,而是采用蓄须。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越一带的风俗:

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太伯和仲雍是周文王的伯伯,按道理是他们继承王位,但因为王季有子昌,周太王想立季以及子昌(周文王)。这两个人就直接离开周的地盘到了吴越之地,他们的做法是断发。

孔子承的是周礼,孔子说发肤不能伤,但他们选择断发,表达自己不再受周礼,采用另一种方式。所以《史记》说示不可用,也就是说我不会回到周地去了,不会和你们抢王位,以示让贤。

唐朝甚至规定谁伤害自己的身体,直接进行处罚。

诏以“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比来诉讼者或自毁耳目,自今有犯,先笞四十,然后依法。——《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一》

这是唐太宗下的诏书,你来告状,如果为了想增加同情自毁身体,不说对错,先打了再说。

《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名儒范宣八岁时手指受伤,他痛哭。有人问为什么哭?

他说:非为痛也,但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这就是儒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当你明白这种文化,你就会明白清朝入关时。顺治皇帝颁布一条法令:

京城内外,限10日;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10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

结果很多人情愿要头发也不要脑袋,文化基础就在这里。因为当孝和生命相冲突,很多人会选择孝,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剃头,他们认为先活下来才能尽孝。

所以头发和胡子在中国人眼中不是小事而是天大的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将夏侯惇的眼睛被曹性射中,此时他做了一个动作:

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一声便匆忙用手拔箭,却不慎连着眼珠子拔了出来。夏侯惇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曹性报回一箭之仇。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是源于身体发肤不可伤的道理。

所以古人留胡子并不是为了男子汉气概,而是一种文化。

如果一个人没有胡子,或者胡子很少是被人嘲讽的。

比如刘备就是属于胡子很少的那一种。

裕即答曰:“昔有作上党潞长,迁为涿令者,去官还家,时人与书,欲署潞则失涿,欲署涿则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当时张裕嘲讽刘备无须。刘备是一个气量比较大的人,但张裕这个嘲讽让他受不了,最后找了一个借故将他杀了,可见古人对须的重视程度。

长一把好胡子不容易,关羽的胡须不错,所以有美髯公的美称。

为什么古代要套胡子

今天的人很少有留胡子的,所以对胡子也没什么特殊的感情。但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古人在胡子上下的功夫,是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

在古代,胡子就是一个男人的标志,一个不可缺少的道具,高兴的时候,会捋胡子;不高兴的时候,会吹胡子;思考的时候,会捻胡子;无聊的时候,会揪胡子……简直就是一个万能道具。甚至,胡子还会成为一个人的名片,比如长了一副修长的胡子,那这个人多半像关二爷一样德高望重;如果长了一副虬髯络腮胡子,那这个人多半像张三爷一样脾气暴躁;如果长了一副稀稀拉拉的山羊胡子,多半摆脱不了穷酸气;而如果长了两撇儿鼠须,那也可以肯定这个人爱耍小聪明,境界不高……

为了说明胡子的重要性,咱先来看看寇准的故事。

寇准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数得着的名相了,在知名度上也跟包公、海瑞是一个级别,粉丝无数。这位寇相爷出身名门,十八岁即高中进士,一路飞黄腾达,刚过三十就做到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所有的人都在为这颗政坛新星的崛起而欢呼,连小寇自己也觉得宰相的位子非己莫属了,得时刻做好上任的准备。

可让小寇失望的是,一连准备了好几年,也没见皇上跟他提升迁的事儿。这种事儿又不能去问,急得小寇抓耳挠腮。这时,有人给他传话了:“小寇啊,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国家也是有规定的,圣上说了,你是个好宰相,就是年纪太小了,再等几年吧。”(宋王巩《闻见近录》:“寇忠愍为执政,尚少,上尝语人曰:‘寇准好宰相,但太少耳。’”)

小寇一听,原来如此,看看历任宰相,哪个不是胡子一大把?再看看自己,虽然胡子有几根,但离“德高望重”的程度还差得远。那时候又没有增毛剂,韩国的植皮术也尚在启蒙阶段,怎么办?小寇不愧是一代名相,这点小事休想难得住他——既然在外形上拼不过你们,那我就在颜色上下点功夫,“乃服何首乌,而食三白,须发遂变”。即采用民间偏方,服用何首乌、三白,生生把漆黑发亮的胡子吃成了白胡子。“这下皇上不会再嫌我年纪小了吧?”从此,小寇就带着一把白胡子招摇过市,希望皇上能看到自己的“变化”。

事实证明,只要你有变化,领导早晚会注意到的,没过多久,小寇就顺利地坐上了宰相的位子。

把黑胡子变白可以向领导表明心迹,那黑胡子是不是就不吃香了呢?当然不是,把白胡子变黑同样能达到效果,比如元朝的史天泽。

史天泽自幼跟随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战,出将入相五十多年,为大元帝国的建立创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人总是会老的,胡子也总是会白的,到七十岁的时候,忽必烈望着老史花白的胡子,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您老活到这岁数真是不容易,国家为了报答你们这些有功之臣,特地建了一大片宫殿,想让你当个总管,你看怎么样?”

老史一听,这不是杯酒释兵权吗?虽然我到这个岁数也该退了,但人和人不一样,我还有一大把力气等着为国效力呢,哪能这么快就撒手不管了?于是老史一句话也不说,回到家就让儿子准备药水,连夜用毛笔把那把花白的胡子染得漆黑发亮,看上去比孙子还年轻。

第二天上朝,忽必烈一见老史的胡子,以为花了眼,再仔细一看,是黑的,没错!难道几千年来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返老还童丹终于炼成了?

老史见忽必烈这么兴奋地看着自己,也没想瞒他,就开门见山地说:“返老还童丹还在研究中,你就别兴奋了,我这个是我昨晚用药水染黑的。”

忽必烈这才回过神来,责怪他说:“好好的胡子你染它干什么,一点个性都没了。”

老史不慌不忙地说:“昨天我照镜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胡子全白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老了,不能再为国效力了。我一想,这怎么行呢?我才刚刚为国家奉献了五十年,怎么能这么快就老呢?所以我就把胡子全染黑了,陛下您看我现在是不是又年轻了?”

忽必烈被感动得眼泪湿了好几条毛巾,感慨地说:“要是大家都能像你这样,我大元帝国何愁不强盛!”便又让老史多干了几年宰相。

看到了吧?只要在胡子上下点功夫,就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那么,在这两个故事里面,胡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按理说,把胡子变白和变黑,都不能改变寇准和史天泽年纪太小和太大的事实,但皇上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态度,只要你表达出强烈的、不可阻挡的为国效力的愿望,什么规定,什么原则,什么论资排辈,统统靠边站!

在古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胡子作为男人的标志,更不能随便处理,所以当小寇和老史为了报效祖国把胡子不当胡子的时候,皇上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感动,就算违背自己制定的制度,也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全天下人一个榜样!说白了,皇上看中的不是胡子,而是你的态度。

古人为什么喜欢留胡子

第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第二胡须是成年男子的象征。胡须,俗称胡子,泛指生长于男性上唇、下巴、面颊、两腮或脖子上的毛发。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胡子是男性的象征,而现在男子都不留,网友 这是女性的选择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4/132220.html
上一篇:只有我的韩剧tv看有些剧就特别卡有些剧不卡吗
下一篇:可乐与娜娜到底是什么关系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