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没有征服日本
10442023-08-2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元朝为什么没有征服日本的一些知识点,和元朝为什么没占领日本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力所不及,可惜1274年10月20日,元朝和日本之间发生的“文永之役”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元军分两路在日本的博多湾登陆,打得日军溃不成军。
元军乘机追击,但却由于副帅刘复亨在追击中中箭受伤,攻势减弱,而且天色已晚,元军便停止了进攻。当晚,元军召开军事会议。多数将领认为形势不利,很多人都高估了日军数量,而且国内没有派遣援军,主张撤退。于是忻都下令撤退,但很不幸,撤退当晚,一场台风突然来袭,不可一世的元朝大军被这场大风完全吞没。在这次征战中,元军损失兵力1.3万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不是战死,而是死于这场风暴。
由此,元朝再也不敢贸然发动对日本的袭击。1279年元军第二次入侵日本时刮的一阵足以摧毁元军船只兵甲的台风,因为当时日本人相信是天皇的神灵帮助铲除了元军,所以称作是“神风”。
元朝没有征服世界,原因如下。
首先,元朝只是蒙古建立的一个政权,除了元朝以外,还有金帐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这些政权是成吉思汗子孙的封地,名义上是元朝的藩属国,但是其实各自为政,经常不服从元朝统治,所以,连自己人都没有完全征服,就更别说征服世界了。
其次,元朝南征北战虽然摧枯拉朽,但是毕竟再强大的政权也难以百战百胜,欧洲只是打到了莱茵河流域,进攻日本受到台风影响,两次全军覆没,自然也难以征服世界。
最后,限于当时的认知,元朝并不知道有澳洲,美洲的存在,那么当然无法征服世界了。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发动的两次侵日战争。
1259年(宪宗九年)征服高丽的忽必烈于1268年(元至元五年)命高丽使者携国书赴日,书中要求日本效法高丽来朝“通好”,否则将至“用兵”。日本朝廷祈求神佑,但以“书辞无理”,拒绝接受。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令大宰府备战,加强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备。其后忽必烈又两派使者,均遭日本朝廷拒见。1274年忽必烈发动征日战争。
1274年10月3日,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1274年10月5日至14日相继袭击对马、壹岐岛。16日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丧生。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日军守护藤原经资指挥英勇战斗,但在元军步兵集闭战法和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军处于不利地位。由元世祖授命组成的征日元军,是由蒙、汉、高丽三族军队组成的联军。蒙军不但在战斗力,还有战术方面都远远高于日本。据日蒙古型皮铠本史书记载:击鼓鸣锣,杀声震天。日军战马惊恐不安,跳跃打转,当武士拨转马头冲向敌人的时候,已经被敌人射中。蒙古矢短,但矢根涂有毒液,射上即中毒。敌数百人箭射如雨,长柄矛可刺进铠甲缝隙。元军排列成队,有逼近者,中间分开,两端合围,予以消灭。元军甲轻、善骑马,力大,不惜命,豪勇自如,善于进退。大将据高处指挥,进退击鼓,按鼓声行动。在后退时,铁炮中装铁弹,随着火焰喷出,四面烈火,烟气弥漫;其声凄厉,心碎肝裂,目眩耳聋,不辩东西,被击毙者极多。激战至暮,日军撤至太宰府水城。
然而元军虽然在战场上压制了日军,却不擅长山地作战,无法突破九州岛崎岖的地形进入九州腹地。且日军战斗意志顽强,坚决抵抗,给元军也造成了不小损失,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至船上。当夜意外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自1275年起,幕府就开始为他们认为不久将进行的第二次入侵做了准备。除了更好地组织起九州的武士外,学习中原的战术体系之外,他们还在很多可能登陆点修建堡垒和其它防御设施,这些登陆点中包括博多港。与此同时,高丽国王多次与元朝谈判,反对进一步的入侵日本计划。而元朝也派遣使者至日本,但日本两次下令将元朝派来的使者斩首。忽必烈非常恼火,开始积极筹划第二次入侵。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其中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的江南军就有十余万人(包含辅兵)。发兵两路,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率领四万作战部队,战船九百艘,从朝鲜出发;一路由范文虎率领十万江南屯田部队,战船三千五百艘,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出发。总计蒙古人4.5万,高丽人5万,汉人约10万。元军舰队因供应和人员登载问题而推迟了起航。高丽盟军先行进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同年夏,元军联合高丽人夺取了壹岐岛,而后向九州进发,并在不同地点登陆。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也就是所谓的弘安之战或“第二次博多港之战”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也就是非常有名的“神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关于元军舰队被台风摧毁的原因,有说法认为是因为元军使用的是在内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元朝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及高丽的残酷压迫,导致两地(高丽与中国南方沿海)对于造军船很反感,造船的汉人和高丽人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又一无所知;又或者忽必烈攻日太过仓促,未有充分准备海船,造船人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不过具体原因尚无定论。
但是需要确定的是,虽然元军遭遇了台风,但是台风发生时,并不是所有的元军都在船上,绝大部分屯驻在平户岛、鹰岛等九州岛西北部的岛屿进行休整,准备向东移动,袭击太宰府。
实际上元军对日军的作战非常不利,在台风发生之前,日军就在壹岐岛之战中打败了元军,逼迫元军东路军放弃壹岐岛,南下平户岛与主力会合。日军主帅少贰资能取得胜利之后,因为战伤而死亡。国内某些文章,宣扬说元军打败日军,击杀日军统帅少贰资能,这是不对的,少贰资能是在胜仗当中身亡。
台风发生后,元军溺死不少,物资损失严重,士气也暴跌。但大部尚存。少贰资能之子少贰景资率领数万九州军,水陆结合,对剩余的援军发起迅猛打击,运用主场优势各个击破,元军除了范文虎、忻都等人率领少量士卒逃回之外,都被歼灭或俘虏。
当战争结束时,宇都宫贞纲率领的西国援军(号称六万,实际兵力三万不到)尚在路上,未能赶到。则少贰资能、少贰景资父子打败元军是以少胜多无疑了。
一般认为抛弃士卒逃亡,导致剩余士兵士气进一步暴跌,终于全军覆没的责任人是范文虎。但这很可能只是元史的讳饰。如范文虎这样一个南宋降将,如何能作为大军最高统帅?假设范文虎是第一责任人,为何归国后并未受到重罚,且很快又升官?也许在史料当中,范文虎只不过是帮蒙古人忻都背了锅罢了。
日本国内一直认为八幡大菩萨的神风打败了蒙古军,而日本最出名的神风特攻队就是来源于这个典故。其实并不是什么神风,只能说日本的运气比较好吧。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国土面积也是世界前列,尤其是到了元朝更是到了顶峰。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自灭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安南、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瓜分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的漠西领土,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纬55°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则有2267万平方公里。比现在俄罗斯和中国的面积之和还要大。
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别行政区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可以说当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侵略性的朝代,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辉煌的时期。自铁木真统一蒙古以来就一直对外扩张,到了忽必烈时期也没有停下步伐。那么对于当时位于中国附近的东亚小国日本,元朝为什么没有占领日本呢?是因为当时连年战争使得元朝无力攻占日本吗?不,当时元朝通过战争敛聚了大量财富,国力空前强盛。而当时日本正处于镰仓时代后期,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可以说,当时的元朝对上日本是处于碾压趋势,可为什么当时唯独日本幸免呢?
据资料记载,日本镰仓时期,忽必烈为使日本臣服,曾先后两次向日本派出庞大远征船队。公元1274年,忽必烈曾派出一支9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东征日本,后因天气恶劣被迫撤退,最终遇到暴风雨而全军覆没。1281年,忽必烈又组织了一支4400艘战舰组成的超大规模舰队再次东征日本,结果在高岛附近又一次遭到台风袭击,绝大多数船只沉入海底。
而据汉文史料记载,1281年蒙古军队的大多数战舰都是平底河船,此种战舰的结构并不适于航海作战。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忽必烈命高丽王造舰900艘,并规定于正月十五日动工,限期完成。六月,900艘军舰完工。当时,造船业发达的中国江南及沿海地区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区仍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
一方面,高丽对于造船很反感,认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这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实属难事。高丽工匠只得在匆忙间敷衍了事,这些舰船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元朝本来能占领日本的一场时机就这样错过了。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元朝为什么没有征服日本和元朝为什么没占领日本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