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五大主力”能不能打得过日军的甲级师团

匿名- 2023-08-24 06:34:30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五大主力当中,哪个最难打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五大主力”能不能打得过日军的甲级师团这个问题,国军为什么打不过共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秦国部队装备精良,人数最多,反而打不过粗制滥造的农民军
  2. “大决战”中,国民党之间都被分割包围,怎么还可以互相打电话
  3. 1946年国军有530万人,美式装备,能打赢1937的日本吗
  4.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五大主力”能不能打得过日军的甲级师团

为什么秦国部队装备精良,人数最多,反而打不过粗制滥造的农民军

我是真君,我来回答。

秦始皇依靠百万秦军统一天下,可没想到在他死后不到三年的时间秦朝就被推翻了。

那么,纵横百年的虎狼之师秦军怎么面对农民起义军这么不堪呢?

其实,并不是秦军的战斗力不行,在秦朝末年这场巨大的混战中,秦军仍然代表着当时华夏军队中一流的水平。

只不过,这支军队的统领秦二世胡亥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他的手中,哪怕如虎狼之师大秦军,也是被坑的不要不要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秦军主要有三个去处。

第一个去处,镇守北方的长城沿线防备匈奴人;第二个去处,南下百越将岭南地区纳为秦国领土;第三去处,镇守中原。

秦始皇在灭掉山东六国之后,他非常清楚必须要将秦军派往山东六国原来的土地上看着。要不然,一不留神这些国家又反叛了。

光派人看着还不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经常在各地巡游,镇压那些不服的人。所以,在秦始皇时期山东六国的人还算老实,没成气候!

秦二世继位之后,虽没有随便调动秦始皇派驻在各地的兵马,但是他巡游了一次天下以后,就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宫廷中的内斗上了!

由于他放松了对山东六国的监控,于是当陈胜吴广起义全天下纷纷响应的时候,山东六国的秦军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结果损失惨重!

不监控也就算了,秦二世还讳疾忌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山东地区群雄并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咸阳城。秦二世胡亥派人去打听,第1个回来的人如实禀报,却被秦二世杀掉了。

所以,后来的人就编造了谎言,告诉胡亥,山东地区的叛乱不足为惧,早就被当地的秦军镇压了。

秦二世胡亥非常高兴,重赏了这个胡说八道的人,从此以后朝中更没有敢说实话的了。山东地区的秦军也就没有被组织起来,只是各自为战。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秦军再能打也肯定不是起义军的对手啊!

等起义军都要打到函谷关,纸已经包不住火,秦二世胡亥才知道形势的紧急。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调动军队,只好让章邯组织刑徒军和起义军作战。

即使以刑徒为主的秦军依然在对抗起义军的时候取得了接连的胜利,等王离率领秦军正规军赶来之后,天下诸侯更难以抵挡秦军的锋芒了。公元208年,秦军将赵军困在巨鹿,包括宋义在内的各路诸侯没有一个敢前去救援。如果没有不世出的名将项羽力挽狂澜,秦军已经成功镇压了这次蔓延大半个秦国的起义!

但是,虽然在巨鹿之战中王离的秦军经历了九次失败,到最后双方依然保持对峙的状态,如果不是章邯怕赵高杀了他而投降,项羽对剩余的秦军照样没办法!屡败屡战之后,秦军还能败而不乱,这支军队的组织度和纪律性之强为当时所罕见。

可想而知,如果秦二世胡亥能够在第一时间调动军队镇压起义,不给各路诸侯坐大的时间,肯定会很快取得对起义军的完胜了。

而项羽就算是天纵英才,在他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是回天乏力,照样会被秦军击败!

可见,秦军打不过起义军的最大问题的秦二世这个皇帝太坑了!

“大决战”中,国民党之间都被分割包围,怎么还可以互相打电话

因为导演是高希希啊,他可是影视剧界的“穿帮达人”,只要是他导演的影视剧,一切皆有可能。

一、影版《大决战》比剧版更专业

从技术上讲,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军队之间联络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信件、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这三种形式在电影版《大决战》中都表现得比较好。

信件,相对来说最不方便,速度慢效率低,在大决战时期的应用很少,但在特殊场合有特殊作用。

电影版《大决战》有一个桥段,杜聿明率徐州三个兵团南撤路上接到了老蒋的空投亲笔信,命令他转向去营救黄维兵团,由于信件中的措辞非常严厉,杜聿明不敢违抗,直接导致徐州集团被包围。

老蒋之所以采用空投亲笔信的方式,一方面可能是杜聿明司令部在快速南撤,电台没有搭建起来,蒋介石的命令又是十万火急,于是采取了空投方式。另一方面老蒋用这种方式让杜聿明不敢违抗命令,毕竟“见字如面”。

有线电话,通讯最方便,拿起来就打,总台小姐姐帮忙转接,想找谁就找谁,但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和距离问题。

这个安全性一方面是容易被窃听,另一方面是容易被掐断,因此在己方的绝对控制区,原则上是可以畅通无阻打电话的,但在战场上是很容易被对方的人或炮火掐断的。

影版《大决战》里多次出现的打电话的场景都比较符合现实,在各自的大后方,一般通讯都可以通过电话联络,而在前线己方控制区域也可以实现电话联络,比如廖耀湘兵团炮轰黑山,前沿下命令用的是电话,因为他们是攻击方,攻击阵地和炮兵阵地之间可以铺设电话线。

《辽沈战役》里的锦州之战,孙海英饰演的国民党军官“缴枪不缴女人”,用冲锋枪扫射的电话班就是负责保障战场电话通讯的。

剧版《大决战》里有些电话通讯的桥段就非常不专业,比如被包围的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和北平总司令部进行电话沟通,傅作义和被包围在新保安的郭景云直接打电话等,这都属于典型的“骚操作”,我军不可能把你包围了还“贴心”帮你留着电话线让你们畅聊。

影版《大决战》里陈长捷被俘前和北平通讯时手里拿的是无线电台,这就比较符合历史现实。

无线通话,这是战场上最常见的通讯方式,远距离可以用大功率电台,中距离可以用步话机,再近还可以用“大哥大”。

大功率电台就不说了,这玩意是基本操作。影版《大决战》中国民党军队多次进行空地对话,也就是飞机飞到包围圈上空,人在飞机里和包围圈里的军队通话,杜聿明和廖耀湘,顾祝同和黄维都搞过,这种方式也比较写实。

此外,国民党军还有很多无线电台可以实现中距离通讯,其中最有名的桥段就是廖耀湘通过无线电台用明语发布撤退命令。

如果距离再近,达到一千米左右,那还可以用“大哥大”,也就是手持无线步话机,长相类似大哥大,《亮剑》里的楚云飞曾经秀过一次,影版《大决战》里没有展示这个玩意。

电视剧版《大决战》在处理战场通讯时的手段非常单一且不专业,包围圈内的军官和包围圈外面远在上百公里外的长官通电话,这就是明显的穿帮,电视剧这么拍估计是图省事,不用找那么多道具,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剧组的制作风格和水平有关。

二、“穿帮之王”高希希

正常情况下,凡是影视剧,不管制作多么精良,穿帮似乎总是难以避免,几乎找不到没有穿帮的影视剧。

既然影视剧都有穿帮,凭什么有些剧组和导演在穿帮方面经常引起争议呢?原因就在于穿帮的次数和水平,在这方面,剧版《大决战》的导演高希希几乎算得上是“穿帮之王”,本文简单举几个例子。

高希希第一次因为穿帮登上新闻是电视剧《垂直打击》,剧中有多处明显穿帮被网友们群嘲,比如女主角是一位伞兵,但脚上穿的战靴却是意大利奢侈品牌。

更搞笑的是,剧中有一个命令特写,看命令抬头很唬人,而且还是绝密文件,其内容却是刘若英的歌词。

有记者采访了高希希,他居然也非常惊讶,告诉记者等他自己回头去看看电视剧再说。

电视剧《甜蜜蜜》是高希希的一部代表作,主角是邓超和孙俪,这部剧收视率不错,但也是因为穿帮太多经常被拿出来调侃。

《甜蜜蜜》是年代剧,镜头里却经常出现不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比如钢琴家郎朗的宣传海报,二十一世纪的出租车造型等等,甚至还有某方便面品牌的LOGO,而且貌似还不是植入广告。

记者也采访了高希希,他直接承认了那些穿帮的存在,告诉记者已经改掉了。

还没完,2010年高希希导演的大制作《三国》播出,该剧又一次成为网友们找穿帮的绝佳素材,而且《三国》里的穿帮还有很多种,堪称穿帮大全。

有道具穿帮的,比如出现在人物近景里的矿泉水瓶子。

还有出现在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时天空中的直升飞机。

有场景穿帮的,《三国》里有一条“万用道路”,刘备兵败、曹操送陈宫、袁绍迎刘备、刘备去新野等各种桥段居然都经过这同一条路。

如果你说这是一个交通枢纽,去哪儿都得经过这里,那也好说,但明显这是一条山野小路,不至于让刘备屡屡经过。

更有意思的是,这条路的辨识度还很高,路边有一棵枯死的歪脖子树,不知道这是导演故意为之还是懒得去处理了。

《三国》最绝的大概就是台词穿帮了,比如公孙瓒和袁绍互吹时的“天下何人不识君”,把唐代的诗句提前用了。

还有刘备那句很硬气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把清代的词提前穿越回去了。

由于各种穿帮太多,高希希的《三国》也就成了网友们的快乐源泉。

所以,当有网友提出剧版《大决战》有穿帮镜头和剧情时,一看到导演是高希希,相信很多观众都有一种感觉,这要是没有穿帮,那就不是高希希了。

话说高希希导演的作品为什么频繁出现各种低级穿帮呢?笔者认为,一是太急,萝卜快了不洗泥。二是太粗放,不去琢磨细节。三是太懒,不多做检查。四是太自信,穿帮再多也不耽误收视率,那下次他的作品还会继续穿帮。

倒是给网友们增加了许多找茬的乐趣。

1946年国军有530万人,美式装备,能打赢1937的日本吗

首先要更正一个概念,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国军的兵力并没有这么多。当时的国民革命军总兵力只有约420万,当然这是排除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数字。其中有约一半都是守备部队及各类后勤、专业、院校兵种,真正可以用于野战的部队只有200多万。这里面可以为国府中央随意调动的中央军及已经中央化的军队仅仅又只占一半多。所以,当时可以支配的部队不超过150万。1937年的日本常备军力虽然只有17个甲种师团不超过40万人,但科学的兵役制度和良好的国防动员体系使得日本具有相对比较充足的后备兵员。只要适度征召退役军人和进行过充足军事训练的预备役人员,日军总兵力很容易就可以达到百万之巨。这从抗战前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几场大规模会战中日军的持续增兵能力就可以看出来。另外,日军的兵员大都是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且身体健壮、训练充分的人员组成。反观国军,士兵中虽然有部分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但由于常年战争使得兵员消耗过大,此时的大多数士兵都是身体羸弱且缺乏训练的文盲,怎么可以和战争初期没有经过大量战损的日军相比?150万对100万的微小数量差距并不能够弥补双方巨大的质量差距。况且,还在依靠拉壮丁这种原始征兵方式的国军也很难保证持续的后备兵员,而拥有现代三级动员体系(即:现役->预备役->返乡军人或受训人员)的日本却能坚持得更久。

日军炮兵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兵员方面的问题还不是中日之间最大的差距所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武器装备领域。老实说,1946年的国军虽然依靠抗战中后期的《租借法案》和战后美国处理剩余军备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美式装备,但是装备美式武器的部队还是属于少数。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就更少了,只有以五大主力为代表的嫡系中央军才能做到。即便如此,这些美式装备都是以枪械和中小口径的火炮为主,105毫米和150毫米这种级别的重炮配备还是相当少的。至于像谢尔曼、潘兴这样用于进攻的中、重型坦克,后者就没有在中国大陆出现过,而前者接收数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当时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而言,缺乏重武器本来就会使得进攻能力大打折扣,而一旦经过一段时间的战争消耗,如果没有美国的持续输血恐怕轻武器都会难以为继。日本虽然只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但若战场仅仅控制在中国大陆,其工业生产能力尚可维持几年。

美式装备的国军驻印军

最要命的问题还是在科技和工业生产能力上,轻武器生产都不足的旧中国就更不可能生产飞机、军舰这样的大型武器平台了。制海权、制空权已经成为了近现代战争的制胜要素。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海上运输线再被日本联合舰队切断,中国军人就真的是在用血肉之躯去抵御侵略者的铁与火了。无情的事实就是:仅靠一腔爱国热血是不能打败日寇的,正面战场不行,敌后战场更不行。要是没有苏联、美国等盟国的军援和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中国的战败和亡国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让日寇占领了全国,他们就会用在东北对付抗联的集团部落切割良民和抵抗组织,没有谁能够长期在这么凶残的管制之下一直坚持下去。在台湾和东北已经证明了这点。

美制谢尔曼坦克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五大主力”能不能打得过日军的甲级师团

新一军可以狂虐日军王牌师团。

在滇缅战场,新一军犹如猛虎出山,碾压日军“丛林之王”第18师团。

对中国人民犯下累累罪行的18师团。

第18师团代号“菊”,其士兵来自日本民风强悍的北九州久留米,日本这个地区贫穷落后,当地人好勇斗狠,崇尚武士精神。打起仗来,异常勇猛顽强。

第18师团的士兵很多曾经是矿工,这些人身体素质好,打仗不怕死,尤其是他们修筑防御工事的水平特别强。

第18师团参加过金山卫登陆。由于该师团在金山卫登陆成功,淞沪战场的局势,立即急转直下,几十万中国军队的后路,会被随时切断,最终造成中国军队淞沪战场的溃败。

后来,第18师团又入侵广州湾,中国华南最大的港口由此沦陷,切断了中国华南的国际交通线,造成中国的外援断绝。后来,滇缅线又被切断,中国的外援就只能依靠驼峰航运了。

桂南会战后,第18师团进驻越南接受了严酷的丛林作战训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下奉文指挥第5师团、第18师团等部队进攻东南亚,以少击多,横扫马来半岛,攻占新加坡,俘获了十余万盟军,举世震惊。

第18师团进入缅甸战场后,在正面吸住了中国远征军第5军,并由第56师团迂回包抄,截断了中国远征军的退路,中国远征军不得不从野人山撤退,付出大量伤亡,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

因此,日军第18师团不是普通的师团,而是日军中的王牌,尤其擅长丛林作战。

日军的甲种兵团。

日军甲种兵团,其组成是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兵员大约28200人。

甲种师团番号为:

近卫师团

第一师团东京师团

第二师团仙台师团

第三师团名古屋师团

第四师团大阪师团

第五师团广岛师团

第六师团熊本师团

第七师团旭川师团

第八师团弘前师团

第九师团金泽师团

第十师团姬路师团

第十一师团善通寺师团

第十二师团久留米师团

第十四师团宇都宫师团

第十六师团京都师团

第十九师团罗南师团

第二十师团龙山师团

那么,第18师团既然是日军的王牌主力,为什么没有列为甲种师团里面呢?

第18师团是日军的一支老牌劲旅,参加过对德军的中国青岛要塞的攻坚战,在山东半岛北岸的龙口登陆,青岛德军投降。

战后,因日军军费预算过高,1925年5月,第13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8师团的番号被裁撤。

四个被裁撤师团,分别被称为:高田、丰桥、冈山、久留米师团。可以说:这4个师团本来就相当于甲种师团,只是因为日军的军费问题暂时撤销了。

师团番号虽然暂时撤销,但每个师团都有大量留守部队和预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还有大批士官学校的学生,一旦需要扩大战争规模,能迅速组建新师团。

抗战全面爆发后,第18师团迅速于1937年9月9日重建。

在之后的战斗中,第18师团后来居上,尤其是在缅甸、东南亚战场,该师团彪悍的战绩超越了老牌的甲种师团、机械化王牌第5师团。山下奉文被称为“马来之虎”,第18师团被称为“丛林之王”,成为日军真正的王牌部队。

新编第一军。

1942年10月,中国驻印军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被编为新编第一军,军长郑洞国,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部队于兰姆伽换装全式美械装备。

新一军的士兵,除了第一次入缅战作战由缅北溃退的中国军队,补充吸收了大批文化水准较高的青年学生,兵员素质非常高,武器装备和经费开支全部由美军提供。

新一军的装备非常豪华,每个师下辖3个步兵团,2个炮兵营,以及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各1个营,作战时每个师另外配备一个战车营。另配有卫生队和特务连。

每个团约3000人,下辖3个步兵营,以及迫击炮、平射炮各1个连,另有通信连、卫生队和特务排。

每个营下辖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

每个连有3个排,每排有3个步兵班、以及1个迫击炮班。士兵全部配备防弹钢盔,美制“斯普林菲尔德M1903A3步枪”,“汤普森”冲锋枪,配发手榴弹若干。

为了攻克日军的地堡,部队还配备了大量的火焰喷射器。

军直属部队计有5个炮兵团,每团有重炮36门。另有工兵、化学兵和重迫击炮兵团,骡马辎重兵团,汽车兵团等。

军部的直属汽车团,装备的载重汽车达400辆。

此外,军部另配备战车营,拥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

从装备和火力上看,新一军的武器装备全面碾压日军,达到了当时欧美军队的A级水平。

新一军的兵员素质高,普遍接受过美军的严格训练,由于是为了打败侵略者,将士们普遍不怕牺牲,其作战非常勇敢,勇猛程度毫不逊色于日军。

因此,无论是从装备,兵员素质,兵员数量等各方面,新一军已经全面超越了日军的甲种师团。

更何况,在反攻缅甸时,新一军在美军的配合下,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作战时可以随时呼叫中美空军进行空中打击。

此外,新一军作战时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美军的后勤装备补给,其弹药消耗量可谓奢侈豪华。攻击前的炮火准备,几乎从不担心炮弹不够使用。

反观日军,面对新一军的勇猛进攻,却几乎无法得到有效的后勤补给。

新一军对日军作战,往往是以少胜多。新一军的一个先遣团,对日军发动攻击后,日军集中了5倍以上的优势兵力,不仅没有吃掉这个先遣团,反而付出接近2000人的伤亡代价。

在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新一军击溃了日军第18师团。1943年10月到1944年3月间,新一军攻入缅甸境内150余公里,击毙日军军官60余名,击毙击伤日军12000余名,自己伤亡6495人。从伤亡比例上来看,日军的伤亡比例远远高于新一军的伤亡。

一般在战争中,攻方的伤亡率要大于守方的伤亡率。但是在缅甸战场上,由于装备的严重不平等,作为进攻方的新一军,伤亡率却远远小于防守方的日军。

1944年4月缅甸卡盟、孟拱之战中,新一军共歼灭日军第三十三军16100多人,解救了被日军击溃的英军七十七旅。

在孟拱河谷会战中,新一军全歼第18师团55和56联队,重创第2师团、第53师团、第56师团等部队,击毙击伤日军2万余人。18师团残存的114联队因留守密支那暂时逃过一劫,后来在密支那战役中被歼灭。

当时,日酋田中新一面对新军的勇猛进攻,命令所属部队打到最后一刻:

“阵地即坟墓,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后退,否则杀无赦”。

但是,溃败的日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当残余日军投南恩河准备渡河逃跑时,新一军士兵在江边架起机枪扫射,据当时的老兵回忆:

“我们看到河上飘着的竹子,知道这是日本兵的漂浮物。机枪扫射过去,竹子旁边冒出血来。子弹连续扫射江面,很快半条江都飘起血泡”。

1944年5至8月的密支那攻坚战,新一军歼敌4000余人,日军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密支那战役成为日军的三大“玉碎战”之一。

日本人承认,二战亚洲战场有三个‘玉碎战’,日本人被全歼,分别是滇西的腾冲战役、松山战役,缅北的密支那战役,都是中国人打的。

抗战初期,国民党的一个军,绝对无法抵挡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往往至少要有5~6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和日军交战。日军一个大队几百人敢追着国军一个师打。

但到了抗战后期,新一军的一个军,可以同时和日军的几个师团作战,并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这主要是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军队的装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而日军由于战争的消耗,无论是装备和兵员素质都有所下降。

又如在雪峰山战役中,日军有5个主力师团。中国方面投入作战的主力,主要是王耀武第4集团军的4个军(另有其他部队配合作战)。下辖王牌军:后来的五大主力之新六军和第七十四军。另外两个军:第七十三军和第一百军也是主力部队。在王耀武指挥下,雪峰山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3万余人。

因此,到了抗战末期,国军的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军和新六军,均可以吊打日军的一个师团。

关于本次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五大主力”能不能打得过日军的甲级师团和国军为什么打不过共军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的 五大主力部队 有哪些,后来结局如何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4/135602.html
上一篇:西汉是怎样灭亡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西比灵的用法用量是什么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