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心存汉室的,以他的智商难道看不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

互联网- 2023-08-24 06:41:27

曹操赐荀彧一匣子 荀彧死前留下一句话,道出曹操了最大的阴谋

大家好,荀彧是心存汉室的,以他的智商难道看不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为什么荀彧支持曹丕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荀彧是心存汉室的,以他的智商难道看不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和为什么荀彧支持曹丕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荀彧是心存汉室的,以他的智商难道看不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
  2. 曹丕为什么要接驾
  3. 为什么荀彧一开始支持曹操挟天子,却在曹操封王后站出来反对
  4. 三国哪些人支持曹丕,哪些支持曹植

荀彧是心存汉室的,以他的智商难道看不出曹操想篡汉,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

一定要说曹操想篡汉的话,是人都能看得出,不需要高智商。

说荀彧心存汉室,未必绝对正确,但荀彧是有理想的的人。他要实现他的信仰,成就自己的人生。

01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从长安回到了洛阳,诏令天下勤王。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的问题上,曹操的部属发生了激烈的辩论。

如果曹操是真心匡扶汉室的话,这种事还需要讨论吗?

之所以要讨论,曹操是在听取意见,权衡利弊。就是说奉迎天子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

这么简单的事,还需要智商去考虑吗?

02

荀彧力劝曹操奉迎天子,也没有给曹操泛泛地讲忠君大义,而是给他分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

荀彧对曹操说的意思大致为几方面:

第一,荀彧首先就说,从前晋文公奉迎周襄王返回都城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

先看一下这两个故事。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与王后隗氏私通,此事被告发,于是跟周襄王发生了火拼,联合狄人打败了周襄王。周襄王就逃到了郑国,号令天下勤王。

晋国大臣赵衰政治嗅觉特别灵敏,立马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就劝晋文公说:“争夺霸权最好是拥护天子,如果不抢先护送周天子回京而落在秦国之后,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现在尊敬周王就是晋国称霸的资本。”

晋文公采纳了这一建议,亲自带兵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并杀死了王子带。

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

晋文公威望爆棚,因此成就了春秋五霸的基业。

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天下诸侯以后,就派人把义帝楚怀王杀死了。汉高祖就以替义帝复仇的名义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从而让天下归心。

荀彧用这两个故事说明奉迎天子的好处,以打动曹操勤王。而没有说为臣要尽忠,必须匡扶汉室之类的话。

第二,接着说,天子蒙乱,您首先倡导义兵,由于关东诸侯纷扰,不能赴关右,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然是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此时奉迎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

给曹操戴上顶高帽,不能赤裸裸的只谈利益,好让曹操借坡下驴。

第三,然后才给曹操说大道理,奉迎天子是大略大德,而且还可以以天子的名义讨伐逆节,谁敢不服?还是利益。

第四,如果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再考虑此事,就来不及了。

这事不仅要做,还得快点做,给点压力。

比较一下,这与赵衰劝说晋文公是不是如出一辙。

以此可知,荀彧是很清楚曹操想什么,也清楚曹操想干什么。

03

那为何荀彧还要辅佐曹操哪?

荀彧早年有“王佐之才”,举孝廉,任守宫令。

守宫令就是替皇帝掌管纸张笔墨印泥之类的事务,也算是皇帝身边的人。

但做了不久,就发现朝政混乱。这官如果做下去,不仅没有前途,而且搞不好就会有祸患。

于是,辞官回家。

之后,带领家属投奔了冀州袁绍。但发现袁绍名气很大,但却不是成就大事的人。

荀彧就离开了袁绍,转投曹操。

恰恰就遇到了奉迎天子这件事。

当时,在袁绍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议,最终袁绍放弃了奉迎献帝的打算。后来,看到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就后悔了,又想来争夺献帝。

曹操自然不干,于是,哥俩就闹呛了。

从这件事看出,曹操与袁绍的想法是一致的,荀彧也很清楚曹操与袁绍在这件事上没啥根本区别。

那为何荀彧还要辅佐曹操哪?

第一,通过对朝廷和地方诸侯的了解,荀彧清楚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匡扶汉室就是一句空话。

有能力的都想自立为王,没能力的只有一片忠心又有何用?

荀彧能够做的,就是尽力维系汉室的存在,延缓汉室灭亡的时间,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第二,遍观天下诸侯,能够担当这一使命的、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曹操。尽管曹操早晚也要称王,但没办法。理性的选择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三,忠于朝廷,匡扶汉室这是荀彧的志向。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荀彧要成就自己的人生。

作为汉末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绝不可以简单的以愚忠来看待荀彧。

政治家首先考虑的是利益,辅佐曹操的利益在哪里哪?

第一,首先是彰显政治忠诚,这是政治家最看重的品德。坚定的维护汉室,就可以体现出这一高尚的品德。

第二,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负“王佐之才”的美誉。最终还是靠成就说话,没有业绩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要做出业绩还需要一个好老板,一个有实力的公司。

仔细看看,这与诸葛丞相是不是很相似哦!似乎比诸葛丞相还聪明哦。

第三,延续了汉室的存在,政治抱负基本实现;能力已经得到证明,那么,死又何惧?反而是为了活着,政治忠诚就没有了,之前的努力也就白白付出了。

但荀彧也没有白白的死去,为其家族也留下了清誉,惠及子孙后代。

荀彧死后,谥号敬侯,其子荀恽继承了其爵位,后被封为虎贲中郎将;荀恽死后,其子荀甝继承了爵位。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称帝,追赠荀彧为太尉。

这一切,也可以说是由于荀彧的政治忠诚换来的。

在封建时代,帝王们对于政治忠诚是特别看重的,出于政治的需要,对忠诚的臣子一般都会给与格外的褒奖,这也是一种利益。

不能妄加揣测荀彧匡扶汉室的用意,但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考虑,就请友友们自己斟酌,见仁见智吧。

曹丕为什么要接驾

曹丕接驾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因为当时曹操已去世,曹丕需要借助接替父亲而复杂的礼仪程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向外界宣示自身的权威和合法性。同时,通过接替父亲的方式,曹丕也能够掌控军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曹丕的接替之举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皇权传承和礼仪制度,同时也表现出了政治竞争的激烈和复杂。此外,接替父亲的做法一度流传为“世袭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演变。

为什么荀彧一开始支持曹操挟天子,却在曹操封王后站出来反对

因为西汉建立初期,刘邦杀白马为誓,提出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公元212年,曹操欲称魏公,加封九锡。这违背刘邦确实非刘姓不得封王原则,存在篡权嫌疑。荀彧是从心里反对的。荀彧出身颖川荀氏,是儒家大师荀子后裔,荀彧年轻时被推举为孝廉,董卓专权乱政时荀彧愤而辞官,到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荀彧看袁绍难成大事,为人也不行而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荀彧是政治家、战略家。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曹操战略规划多由荀彧制定,对曹操打败吕布、袁绍等地方军阀贡献巨大。又为曹操推荐大量人力。迎接汉献帝也是荀彧提倡大力支持的。

颖川荀氏是著名忠孝仁义家族,有百余名荀氏人员被载入史册,救父的女英雄荀灌娘就是荀彧的后人。就曹操称魏公之事荀彧和曹操有了分歧。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对荀彧所言产生了不满,“心不能平”。

像电视剧《三国演义》有这场画面,荀彧反对曹操加九锡,大喊:难道汉臣都死绝了吗?耿纪就在身边。后来,耿纪举行反对曹魏起义的行动。荀彧这个人人品非常好,又忠君思想严重,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边缘化了。荀彧212年50岁去世,他的去世有两种说法,一是忧郁而死。二是被曹操所逼,服毒自尽。265年被赠为太尉。这一年12月,司马家族取代了曹魏而建立晋朝。

三国哪些人支持曹丕,哪些支持曹植

感谢邀请:

对政治权力追求的文臣武将支持曹丕。支持曹互会把自已的利益最大化。是现实派。

支持曹植的是文化上的共鸣。曹植才高八斗,七岁成诗,是文坛才子。是热爱生活的理想派,是给不了人们现实的需求的。

谢谢

3月28月作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三国中仅2人真正心系汉室,一位壮志未酬,令一位结局如何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4/135879.html
上一篇:莴苣空心是什么原因(莴苣空心怎么办)
下一篇:苹果支付方式无效是什么意思(苹果支付方式无效是什么意思啊)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