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冷知识 我的祖国相关知识
7272023-09-09
大家好,关于唐朝实力强大,能够灭掉突厥和高句丽,为何征服不了吐蕃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为什么不灭吐蕃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唐朝征服突厥和高句丽是在唐朝前期,属于盛世时期。而和吐蕃开展是在唐朝后期,属于衰败时期。
一、唐朝国力的衰败,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唐盛世。唐朝从建立开始,继承了隋朝留下的政治遗产,经过唐太宗、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发展,国力如日中天。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时代。那个时候大唐远征西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根本没有敌手。唐军进入西亚和大食军队决战怛罗斯,险些和欧洲亲密接触。但一场安史之乱,让大唐千疮百孔,地方势力壮大,节度使成长为军阀,中央控制力严重下降。
反观高原上的吐蕃,在公元六世纪末正式统一了青藏高原,开始了崛起之路,在松赞干布时期(617-650),几乎是和唐朝建立并崛起的时间一样,吐蕃人完善了王朝的政治组织,并划定田界,实行改革,国力蒸蒸日上。不甘沉默的吐蕃王朝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先灭了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唐时迁灵州一带),后攻打西域唐军地盘,同时,东攻巴蜀,占领了羌族居住的12个唐朝边境州。但这个时候,唐朝还非常强大,吐蕃人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为了缓和边境的冲突,继文成公主之后,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送藏和亲。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唐朝在西域和河西地区的驻军都会师救援长安。西域守军留下郭昕等人留守。吐蕃人趁机攻下河西走廊,兵至西域安西四镇。公元763年10月,吐蕃军攻入长安,居十五日,为郭子仪所退。又西攻大食(伊朗)、南入天竺(今印度)。吐蕃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可怜铁血郡王郭昕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42年,最后兵败成仁。之后,吐蕃形成了对大唐的攻势。而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唐帝国,各地节度使形成的军阀割据,中央的财政收入紧缺,国家人口数量下降,从此一蹶不振。
二、吐蕃占有的地理优势唐朝前期本身也有能力和吐蕃一决高下,但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报在4000以上。唐军若进攻吐蕃,是从下往上攻,而吐蕃要进攻唐军则是自上而下,势如破竹。这种攻守角色显然是不对等的。吐蕃易守难攻,唐军进攻的路线往往都暴露在高原铁骑之下。此外,去过青藏高原的人都知道,低海拔地区的人到高海拔地区往往有个适应过程,不少人会出现高原反应。正如足球比赛,海拔1800米的昆明是中国队的魔鬼主场一样,实力相当的球队到了昆明发挥不好,而提前在昆明训练的中国队就能更好适应这个海拔。去高海拔地区旅游,导游都会告诉你千万不好奔跑,不要猛烈消耗体力,否则可能会因为缺氧晕倒。唐军可是去作战,能爬山去就不错了,更别提上去玩儿命。在唐朝还没有解决北边和西边的问题之时,征服吐蕃不会成为首选。
三、唐朝根本没有征服吐蕃的欲望盛唐时期,即使有力量打败吐蕃,那唐朝朝廷为什么要去征服他们呢?吐蕃地处高原,几乎没有能耕种的土地,这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毫无意义。而西域则不同,通过河西走廊,唐朝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线——丝绸之路贯穿全境。况且西域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耕种,也是形成对北方游牧民族战略包围的要地。所以,唐朝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西域,而不是吐蕃,是完全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的。攻打吐蕃会劳民伤财,同时又得不到什么收益,这笔赔本的买卖朝廷不愿意干。
吐蕃在唐朝的历史上,确实给后唐时期形成了巨大威胁,但也正是这种没有什么潜在实力还天天很高调的政权,最终因为征战把自己玩死了,公元9世纪中期,由于内部矛盾激化,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从此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荣光。
古代中原农耕文明最大的威胁一般而言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然而在唐代在帝国的西部却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事实上这股势力曾在号称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异军突起,成为足以与两大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劲对手——这个对手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这个王朝最鼎盛时期成为和东面的大唐以及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并立的亚欧大陆一股强大的地缘势力。
事实上吐蕃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统一政权,其实也是唯一的一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就向青海和湟地区的吐谷浑汗国扩张,为此还曾与唐朝爆发过冲突:松州之战唐军沉重打击了吐蕃,松赞干布随即与唐朝和亲,接受唐朝册封,吐蕃借此从唐朝引入先进科技、工艺及历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与此同时吐蕃开始控制周边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小国并曾联合泥婆罗援助大唐使节王玄策攻破天竺。
松赞干布死后论东赞、论钦陵父子成为吐蕃的实际执政者并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公元670年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于唐朝的吐谷浑并在接下来的大非川之战中击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从此吐蕃尽占整个青藏高原。此后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败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
正当论钦陵在和唐朝的战争中一再取胜之时吐蕃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斗争:论东赞、论钦陵父子长期把控吐蕃国政,这令吐蕃王族及亲王族的大臣十分不满。698年吐蕃赞普杜松芒波杰与大臣论岩合谋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秦地区(吐蕃人对吐谷浑故地的称呼),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论钦陵欲发兵抗命,但部将却忠于赞普,因此兵溃自杀身亡。此后吐蕃王族从权臣手中收回了权力。
704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其子尺带珠丹继位。由于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尺带珠丹即位之初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不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从705年开始,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发生了叛乱。摄政的没庐氏先后发兵征讨叛乱,于709年平定了悉立。又先后处罚了一些大臣,基本巩固了政权。
尺带珠丹继松赞干布之后再度迎娶大唐公主:707年唐朝以雍王李守礼女金城公主,双方在大昭寺会盟。同时吐蕃通过用大量钱财贿赂唐朝官员杨矩,得到了青海东南部的九曲之地。714年吐蕃遣使赴长安,请求唐朝派使臣前来会盟,并要求以河源一带为边界。唐玄宗派遣左散骑常侍解琬前去会盟。但吐蕃对会盟的结果十分不满,派大论乞力徐、大将坌达延率兵十万,进攻唐朝,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拆毁吐蕃建立的城堡和桥梁。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
此战后唐蕃关系恶化。吐蕃遣使通好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突厥、突骑施等国,多次骚扰唐朝的西部边境,皆被唐朝击败。715年吐蕃联合黑衣大食攻打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介入拔汗那国的王位继承斗争,但为唐朝所败。同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吐蕃再次请和。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此后同年又于与突骑施、黑衣大食入侵安西四镇,战于塔里木盆地西北,但战败。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719年唐蕃双方会盟,停止了战争。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尺带珠丹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红册木牍制,将各地的户籍、税收、兵籍等的管理收归朝廷管理,并设立红册木牍典籍备案(744年起改用黄色藏纸记载)。同时对没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员,削减支出;打击强权大臣并多次巡视各地。他还下诏对贫困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以缓和阶级矛盾。他消弭多次内乱,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吐蕃社会井然有序,充满勃勃生机。尺带珠丹在位时期奠定了日后吐蕃强盛的根基。
安史之乱后吐蕃获得了新的扩张良机:趁唐朝西域、陇右军团东调平叛之机吐蕃陆续占领陇右、河西。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道。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夺去河西之凉、甘等州。
赤松德赞在位时期听说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遂派大军远征天竺,欲奉舍利回吐蕃供奉。恒河北岸的各个小国得知蕃军强盛,纷纷投降,成为属国。蕃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恒河北岸地区,随后渡过恒河攻入中天竺的摩揭陀国。摩揭陀人纷纷逃窜,蕃军从佛塔中取出舍利,送往吐蕃供奉;同时又掠夺了大量佛像、佛经,俘虏了不少高僧。凯旋回朝之前在恒河边竖立大铁柱以标明地界,并遣士兵看守。
公元763年吐蕃趁唐朝忙于安史之乱而无暇西顾的良机一度攻陷李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另立了亲吐蕃的傀儡皇帝。从781年开始吐蕃趁机大举进攻唐朝辖下的西域。唐朝为了牵制吐蕃,用离间计策反吐蕃属国南诏,久怀不满的南诏王异牟寻趁机投靠唐朝,攻击吐蕃。同时用和亲政策拉拢回鹘(即之前的回纥),并通好于大食(阿拉伯帝国),形成对吐蕃的包围网。但吐蕃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各个属国抗击阿拉伯帝国,并于790年策反回鹘属下的葛逻禄各部,又派遣恩兰·达扎路恭大破支援西域唐军的回鹘主力,回鹘走向衰落。在792年吐蕃完全占领了西域地区,将唐朝与回鹘的势力彻底驱逐。同时吐蕃还将势力扩张到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境内,这一时期吐蕃同时对抗东面的大唐帝国和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成功占据了整个西域。然而在吐蕃的扩张过程中其实就已潜伏下了日后衰败的种子——在吐蕃国内问题和外部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了这支雪域雄鹰的折翅:
吐蕃内部的问题首先在于吐蕃从来就不是一个像唐王朝那样的大一统帝国,而是以松赞干布的悉勃野部为核心通过压服其他高原部族而形成的联盟体系——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使用武力征服的手段,而是在各部族之间合纵连横分化瓦解,松赞干布对归附自己的部族往往选择吐蕃王室子弟与之结成政治联姻的策略,这样一来原来的各部族首领就成为了吐蕃王朝的外戚贵族。在松赞干布这样的雄主面前这些外戚贵族自然不敢造次,然而并不是每一代吐蕃君主都这么强势的,渐渐地在吐蕃内部就形成了王权和外戚贵族势力之间的博弈。在王权和贵族博弈的同时吐蕃宗教界也正在进行一场大博弈——我们知道今天的西藏地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然而在吐蕃王朝崛起之初这里的原生宗教是苯教,吐蕃王朝时代恰恰正是佛教广为传播并逐渐取代苯教在这一地区的地位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徒和苯教徒之间是曾爆发过激烈冲突的。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佛教徒和苯教徒之间的矛盾之外,在当时残酷的奴隶制度下备受压迫的奴隶对统治这个国家的上层贵族的忍耐也越发走向尽头。
当吐蕃内部问题重重危机四伏之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实际也处于极其不利的状态:尽管吐蕃足够强大,但长年累月的战争不断消耗着吐蕃的国力——毕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青藏高原的高寒自然环境在那个年代的经济发展潜力本来就较为滞后,而战争则使吐蕃国内的农牧业生产进一步受到摧残。更糟的是在长期的战争中吐蕃实际上已成功实现四面树敌的格局:在西域吐蕃同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争雄,同时西域本土部族也并非真心归附吐蕃;在昔日的北庭都护府辖地吐蕃和回鹘展开了争夺;在南部吐蕃曾侵入过天竺的恒河流域;在东南吐蕃极力想要控制南诏政权,导致南诏在公元794年选择归附唐朝对抗吐蕃。可以说吐蕃的东、南、西、北皆为敌国,可谓是真真正正的四战之地。唐德宗时代的名臣李泌制定了联合回鹘、南诏、天竺、大食等国共同削弱吐蕃的计策,最终吐蕃在周边各国的共同打击削弱下日渐衰落,与此同时国内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最终统一的吐蕃王朝崩溃,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各部群雄逐鹿的状态。
谢谢邀请。
北宋建国时,契丹已然建国,而且国力强盛,后晋皇帝石敬塘甘愿向契丹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使宋朝失去北方天然屏障和战马的重要来源地。宋实行重文抑武和强干弱枝的国策,虽无藩镇割据但一直挨打受气,宋太宗曾想乘灭北汉之威,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事于愿违,高梁河一战打得宋太宗落荒而逃。自此之后,辽兵屡屡南下,宋朝被动防御,澶渊之盟后,宋辽议和,宋纳贡称臣,直到宋徽宗时,金国崛起,金、宋会盟合攻灭辽,但也埋下北宋灭亡的种子。
西夏对宋称臣,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宋、西夏常年交战,后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向西夏交纳岁币,韩绮丶范仲淹、狄青等是抗击西夏的名将,宋神宗时,为雪前耻,实行王安石变法,熙河开边,拓地两千余里,取得了对西夏的战略威胁,对西夏展开五路进攻,并占据了银州、兰州丶夏州、石州、宥州和横山北侧的一些战略要地,但永乐城一战,宋军损失惨重,神宗死后,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废除王安石新党新法,任用保守派司马光为相,宋、夏议和。哲宗亲政后,重启新党人士,大举攻夏,战绩斐然,至徽宗宣和元年,攻占西夏战略屏障横山,西夏式微,向宋臣服。而后宋、金合议灭辽,辽亡后,金大举攻宋,抗御西夏的西军是北宋的最精锐之师,参与了东京保卫战,而昏庸的徽丶钦二帝摇摆不定,在国家危亡时刻,未积极防御和主和派的阻挠,导致了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之所以选择回纥为盟友去平叛,而拒绝了吐蕃的出兵援助提议,原因再简单不过,回纥人只是趁火打劫的饿狼,而吐蕃人确实意图将整个大唐江山撕扯粉碎、鲸吞下肚的猛虎。
吐蕃帝国是青藏高原数千年历史上最强盛的政权,和唐朝争霸东亚大陆两百余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之后,便为了争夺青海高原,与唐朝开战,在松州之战遭到唐军痛击,此后,他表面上与唐朝和亲,接受唐朝册封,实际上则卧薪尝胆,从唐朝引入先进科技、工艺及历法,富国强兵。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死后,葛尔家族的论东赞,论钦陵父子成为吐蕃执政,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唐朝的吐谷浑,并在大非川之战大败十万唐军,迫使唐朝退出青海高原。接着,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
吐蕃国相:论钦陵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败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幸亏论钦陵功高震主,被吐蕃赞普(即国王)器弩悉弄召回并杀死,执政70余年的葛尔家族也被灭族,吐蕃国势大伤,武周政权方得喘息。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国势鼎盛,一扫武周时期边疆战事不利、屡次被动挨打局面,派遣王忠嗣、哥舒翰等良将连续大败吐蕃,攻克战略要地石堡,又派遣高仙芝和封常清从西域出兵,攀越雪岭,攻灭大小勃律,夺取了青藏高原西北部。
然而,当唐朝好容易取得青海高原的地形优势,即将东西合围夹击,把东亚大陆最后一个不肯臣服自己的政权灭亡时,却同样祸起萧墙,爆发“安史之乱”。
安禄山本是深得唐玄宗宠信的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他麾下三分之一的帝国精锐军队堕落为叛军,来势汹汹,在防御空虚的中原地区长驱直入,犹如破竹,长安洛阳两京失守。
在这个时候,明知是饮鸩止渴,唐朝也不得不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各镇精兵尽数调往中原平叛,先解了燃眉之急。吐蕃人这时提出要助唐朝平叛,自然是全无好心,请神容易送神难。也没有任何神智正常的唐人,会信任这个和唐朝争锋了一百多年的劲敌。
相比之下,回纥人一直以来都是唐朝的忠实臣属和盟友,早在唐初攻灭东突厥汗国的战争,回纥人就选择了背弃语言习俗相通的突厥人,从此臣服于唐朝,多次应唐朝之命,出兵征讨他族。如征讨吐谷浑、高句丽时立下殊功的唐朝名将契苾何力,就是回纥”外九姓“契苾部族的首领。而平定安史之乱时,和郭子仪、李光弼两大中兴名将齐名的仆固怀恩,同样出自回纥”外九姓“的仆固部族。
后突厥汗国在漠北复国后,回纥人又一度追随唐朝,南迁至凉州。直到其首领承宗等人被唐朝地方官吏诬告,流配致死,其部众才愤而起兵,北归草原,臣属于后突厥汗国。数年后,后突厥汗国内乱时,回纥人又再次充当唐朝内应,起兵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因此战后论功行赏,得到了漠北草原的原突厥故地,建立臣属唐朝的回纥汗国。
回纥可汗回纥铁骑的战斗力同样极强,堪称当时天下强兵,在唐朝攻灭东突厥、后突厥的战斗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如马鬣山之战,五千回纥骑兵便能大破十万突厥铁骑,一举摧毁其漠北霸权。
所以,唐朝一口回绝不怀好意的吐蕃人,只邀请了四千回纥骑兵入境,协助平叛,亦完全不必担心对方会鸠占鹊巢。此举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然而,实际操作却出了大纰漏。
远在四川的太上皇李隆基,并不甘心就此让位,而是继续发布各种政令,如命令江南诸王起兵勤王等,七旬老翁遭逢大难,一扫此前暮气,精神抖擞,要和儿子争权。
而唐肃宗李亨急于尽快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因此不惜许以东都洛阳的子女财帛,任由回纥军抢掠为报酬,“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屈膝卖国之举,也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唐肃宗:李亨当唐回联军攻克叛军占据的洛阳时,众多女子为躲避回纥军的“合法抢劫”,躲到白马寺的阁楼上,回纥兵竟纵火焚楼,令这千年古刹从此一蹶不振,其暴行也深深印刻在唐人心里。
等到唐军主力围攻幽州,即将灭亡穷途末路的史朝义时,回纥登里可汗又率十万劲骑进逼关中,胁迫唐朝。唐朝被迫让登里的岳父仆固怀恩前往劳军,以大义和利害说服登里退兵,此事也让仆固怀恩饱受猜忌。
等到数年苦战,好容易平息安史之乱后,劳苦功高的仆固怀恩终因被奸臣逼迫,联合吐蕃、回纥,举兵谋反。虽然郭子仪恩威并施,平定此乱,然而吐蕃却趁机夺取河西、陇右,将西域和中原隔绝,并最终侵吞之,更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还一度占领长安,势力达到其最鼎盛时期,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因此唐朝和回纥虽然彼此早有心结,仍然结盟以抗。
唐朝三次帝女也就是真公主出嫁外族和亲,全发生在此时,都嫁给了回纥可汗。即唐肃宗之女宁国公主嫁给了葛勒可汗,唐德宗之女咸安公主嫁给天亲可汗,唐宪宗之女定安公主嫁给崇德可汗。唐人作诗感叹:【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玉颜便向穹庐去,卫霍空承明主恩!】
大唐公主,和亲回纥国势江河日下,再不似当年那般,以宗室女鱼目混珠,也能成为周边胡族首领的正妃,确是令人感慨的耻辱。回纥可汗名义接受唐朝皇帝册封,其实种种倨傲无礼之举,亦是家常便饭。
公元788年,回纥向唐朝上表请改“回纥”为“回鹘”,变成回鹘汗国。回鹘人原本信仰萨满教和佛教,后来又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摩尼教,以之为国教,更要求唐朝在中原各地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许摩尼教法师在中原自由传教布道。唐朝倚仗回鹘人共抗吐蕃,是以不得不应允。而两国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即以唐绢购买回纥马,回鹘人也常以劣马充当良驹。
因此,当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其北方黠戛斯人击败,十万精锐军队战死,都城遭焚毁,部众星流云散后。唐朝果断回绝了回鹘乌介可汗请求南下内附中原,取阴山南麓的河套天德军为其部众栖省之所,休养生息的请求,只给他们要么返回漠北,和黠戛斯决一死战,要么打散归降,成为唐朝编户齐民两个选择。
乌介可汗不敢挑战新兴的强敌,仍视唐朝为软弱可欺,举三十万部众分路南侵,而大唐面对已经威风不再的回鹘人,正是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公元842年,晚唐名相李德裕调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东各藩镇兵马,以及趁机叛离了回鹘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组成联军迎战回鹘。
渔阳之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派其弟张仲至率精兵三万,全歼回鹘将领勒那颉啜部,斩杀、俘虏回鹘军九万人,受降三万人,俘虏回鹘王侯贵族一千余人,缴获的牛马、骆驼不计其数;
杀胡山之战,河东镇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乌介可汗牙帐,击溃其可汗亲军二十万,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余人。
两战之后,回鹘部众尽皆丧胆,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鹘部族三万余人,向幽州镇投降,另有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向振武镇投降。
此时乌介可汗所剩十万残兵,已成惊弓之鸟,闻唐军马蹄而胆落,当河东节度使刘沔派军奔袭时,他们竟不敢应战,向东北方奔逃四百里外,就这么飘零饿冻了整整一年多,部众不断离散,最后乌介可汗内讧被杀,其余众向幽州镇乞降时,仅剩下三千余人。
乌介可汗穷途末路,因内讧被杀,传首长安,此前离国二十年的定安公主,返国归老,封号改为”太和”。统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鹘汗国,至此灭亡。回鹘人除部分西迁外,其余皆被汉人和其他草原部族,如契丹、奚人同化。而摩尼教同时也被唐朝下令禁止。
大唐报了回鹘多年的侵掠欺压之仇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吐蕃人。公元851年,趁着吐蕃爆发内乱,唐宣宗出兵收复河湟三关七州。更有传奇英雄张义潮率领河西汉人大起义,推翻吐蕃人在当地的统治,甘凉十一州重归大唐版图,受封归义军节度使。而西迁回鹘首领仆固俊,也成为归义军麾下部将,奉命西征,收复吐蕃占领的轮台、西州(即吐鲁番盆地)。
吐蕃帝国最后一任宰相(大相)论恐热,被归附唐朝的蕃将拓跋怀光斩杀,其首级传首长安,宣告了雪域高原空前绝后强权的彻底终结。
吐蕃、回纥,乘着唐朝的内乱和衰落而逞凶一时,终究却被衰朽以极的晚唐灭亡,其首领的头颅也成了长安大唐府库的珍藏品——这便是九世之仇犹可雪耻的大唐风骨!
关于唐朝实力强大,能够灭掉突厥和高句丽,为何征服不了吐蕃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