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40个冷知识 山东省的冷知识
7912023-09-09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西医课题评审专家建议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山东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细则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中西医结合是不是毁了中医?中西医结合这条道路行不行得通?值得每一个热爱中医、关心中医的人深思。
1中医的现状
先看两则权威报告,大概就知道中医的现状:
《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报告:目前全国2800多所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真正传统意义的中医院,基本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据统计,2001年全国中医药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百分四十,西药占百分六十。2004年在全国中医院住院的病人中,使用的西药费用占整个住院费的百分之三是七点四,中成药费用百分之六点五七,中草药占百分之一点五。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逐年下降,2006年中医治疗案仅占全部病案的百分之十八,比2005年的百分二十八下降了百分之十。
国家中医管理局《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数据显示,病人选择意愿看中医的比例比2000年时下降了10个百分点,慢性病就诊中医的比例从原来的百分之六十七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八点三四。有资料表明,1949年西医人员仅仅有8.7万,而到2001年,已经达到175万人,增加了20倍;中医人员1949年全国拥有27.6万,到2001年为33.4万人,仅增加百分之二十一。
2中医的出路
中医现状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惨不忍睹”,存在的问题就是:。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中西医结合。
一名中医如果让他只能用中医中药针灸,他的中医思维怎会弱化、中医学术怎会异化、中医技术怎会退化、中医特色优势怎会淡化?一名中医既用中药又用西药,有疗效是中药在起作用,还是西药在起作用?没有疗效,是中药没开好,还是西药没开好?一名中医仅仅用中医中药,就会从中医角度去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地提高。如果可以让他用西药,他就有退路,在中医上用心就不够,久而久之,形成了中药西药的怪病,也是当今中医界的通病。
中医自己影响了中医的疗效和声誉。
中医药学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属于非正规医学范畴,在西方发达国家仍然被归类为补充替代医学的一种。国外中医不能用西药,在如此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靠的就是中医特色和中医技术。同样地,西方国家没有西中医结合的思路,他们学西医,用西医。我用上了中药或中成药,其结果呢?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国内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开出的,不合理使用率达到了4成。不过,这只是全国平均情况,一些医院的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更惨不忍睹。2012年,四川省人民医院三个月的处方里,中成药就占了38%,而且其中95%以上的中成药处方都是西医开的,囊括了医院所有科室,这还是一家省级三甲医院。西医影响了中医的疗效和声誉。如此种种,老百姓怎会信得过中医中药呢!
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并不存在,中医可以借鉴现代科技成果,但并不是中西医结合,而是把这些成果改造后,成为中医的一部分。中医与时俱进,不固步自封,不是简单地拿来西医的东西,而是要将他们中医化,这才是关键!没有中医化,就是生硬的中医加西医,结合并谈不上!
当前的中医发展,一定走中医自己的道路。中医是一匹骏马,本应在草原上奔驰,若让它在柏油路上奔跑,不失蹄也不可能。中医的出路,就是要继承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技和西医的优秀成果,使之中医化,成为中医的一部分;而不是假中医之名,西医化。有人说过,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的一场“和平演变”。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山东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细则中的内容:
1.评审对象:申请卫生领域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
2.评审条件:包括申请人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3.评审程序:包括申请、初审、资格审核、学术评审、面试等环节。
4.评审标准: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审标准和指标。
5.评审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专利成果等相关材料。
6.评审结果:根据评审标准和程序,确定申请人是否获得高级职称。
7.评审周期:评审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和流程。
8.申诉和复议:对于评审结果不满意的申请人,可以提出申诉或复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山东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细则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申请人应根据最新的规定进行准备和申请。
答:杨春晓,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神经内科二病房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博士、药学博士后。
熟练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在脑血管病、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具有较深造诣,在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血管狭窄和闭塞方面有特长。
工作踏实,医德医风好。
发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论文27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SCI文章5篇。
参编论著6本(其中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辅导丛书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论著三部,一部为副主编)。
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省攻关、省教委等课题9项。
荣获奖项12项。
科研奖项9项,其中2009年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2006年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名);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二名);2003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二名);2001年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
多次获得院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的称号。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电生理组同行评议专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特约编委;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第四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癫痫协会委员。
中西医结合临床为省级重点学科,其发展主要依托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病研究所。
学科现有教授及主任医师10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19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2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
主要研究方向:①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②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③中西医结合-肝豆状核变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④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⑤中西医结合-神经免疫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⑥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基础与临床研究;⑦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研究。
近五年,学科点发表学术论文210篇,出版学术专著19部、教材6部,承担并已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7项,科研经费达100多万。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