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图描绘的是哪,阶段的人类劳动(上河图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景色)
12552023-08-24
大家好,关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阶段的人类劳动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还有城楼、河港、桥梁、货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金军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宫嫔妃、王公大臣全部押送到北方。宋徽宗所收藏的珍贵字画、奇珍异宝,连同《清明上河图》在内,都被金人卷走。随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金国流传。
金国官员张著是宋徽宗之后的第一个主人。他在《清明上河图》用85个行楷题跋,介绍了作者张择端的生平:“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正是基于张著的这段题跋,使得我们能够了解张择端的真实身世。
张择端
继张著之后,金国官员、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人先后成为《清明上河图》的拥有者,并在画上题跋。
1234年,元朝灭掉了金国,《清明上河图》进入元朝皇宫。蒙古贵族重武轻文,对文玩字画并不看重,也不懂《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将它放到库房里,任其生灰。后来,一个汉人装裱匠无意发现了《清明上河图》,喜出望外,以一幅以假乱真的赝本《清明上河图》将其调换出宫,出售给一名南宋官员。
此后,《清明上河图》又在中原流传开来。它的主人不断进行更换,有陈彦廉、杨准、刘汉、静山周氏、朱鹤坡、张辅、李东阳、陆完、顾鼎臣等人。
李东阳做过华盖殿大学士,属于内阁首辅。他是一名书法家,在《清明上河图》上以小楷题写了一大段文字,中有“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记载。现存的《清明上河图》不够二丈,且没有宋徽宗的题签和双龙小印,因此人们怀疑有人将宋徽宗的题签和双龙小印裁走,粘贴在其它绘画作品上冒充宋徽宗作品,进行高价销售。
李东阳题字
在李东阳之后,《清明上河图》不断更换主人。电视剧《古董局中局》提到,明朝权臣严嵩父子曾经想方设法抢夺到《清明上河图》。此事并非虚构,且被许多文人笔记所记载。只不过,严嵩也没有得意多久,就被嘉靖皇帝收拾了,家产全部被充公,《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进入皇宫。
1578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偷偷将《清明上河图》从皇宫里拿出来,占为己有。但是,1583年,冯保死后,家产被抄没,《清明上河图》无翼而飞,人间蒸发。
清明上河图
此后,当《清明上河图》再次出现在世间时,已经是100多年后的清朝乾隆时期了。
曾经做过《四库全书》总校官的陆费墀家里收藏了《清明上河图》。陆费墀于1790年病逝,病逝前将这幅传世名作送给了好友毕沅。毕沅也没有保管多久,于1797年病逝。1799年,嘉庆皇帝查办和珅时,顺带着抄了毕沅的家。《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入皇宫。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到了民国时期,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文物字画带出皇宫,带到了长春,保存在伪满皇宫的图书楼里。
溥仪
1945年8月8日,随着伪满洲国覆灭,溥仪逃出长春,前往通化县大栗子沟。溥仪带走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诸多文物字画,但在火车站时无暇顾及,使得《清明上河图》流传到了民间。幸运的是,《清明上河图》在流传时被解放军截获下来,保存在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前身)。
再后来,《清明上河图》被调进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直至今天。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