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冷知识讲解(22个冷知识讲解视频)(1000个冷知识)
5362023-09-09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道德经经典名句讲解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道德经里的冷知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道德经是老子的。
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9.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原文: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讲解: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知识渊博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没有多少学识。
原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讲解:
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最宝贵的器物,是在最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最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简译:上士听闻了大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称为大道。所以当初立言的人这样说:光明的道好似黑暗;前进的好似后退;平坦的好似崎岖;最上的德好像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是懒汉;质朴纯真好像是混沌未开。纯净的白好像是污黑的;最方正的好像没有棱角;有大才能的人,往往成就较晚;最大的声响,听上去好像没有声音;最大的存在,又无形无状;道之所存,无形无名。只有道,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西安楼观台
第一句说的很有意思。看来老子对人的观察也足够仔细,而且这结论居然也很正确。
上士,中士,下士,这区分的也基本上到位了。对于懵懂的初学者来说,没有多少判断力,这个时候多少讲一些运气和缘份,有的人天生乐于接受新内容,新知识,有的人则自以为是,相信自己更多一些,比较排斥这些未知的知识,当然,怀疑的精神还是有其意义的,但是多数时候,对于大道(已被证实是正确的真理),还是虚心学习的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质疑真理的智慧和学识,所以做个上士,勤而行之,于人于己,好处会更多一些。
函谷关老子像
建言有之一句,不逐句说了,有几句已经成了成语了,如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都是好词啊。这些对立的词语,并不难理解,道的两元属性,物极则必反,对现象的观察,要认识到现象后的本质,老子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一些极端的情况,而生活中,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往往是预料之外的,很容易被固有的思维欺骗,比如说每天的日升日落,月升月落,很容易让我们觉得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被眼睛欺骗了吧。这里把关键的几个词拿出来说一下:明道,上德,建德。明道若昧,大有深意啊,为何说光明的道像是黑暗呢?其实黑暗也是道,越是光明的地方,影子就越重,而黑暗本身,也孕育了光明,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个玄黄就是黑色的意思,玄黄孕育了宇宙洪荒啊。而明道,亦可理解为通晓大道的意思,明道若昧,通晓大道却昏昏然,即与物混同,和而不伤。上德若谷,谷虽下,而为天下王,欲做诸佛龙象,先为众生马牛,唯其承重,方可载物。建德若偷,建者,立也,建德,为天地立德纲,何谓偷?因为德本来就存在,圣人循而用之,故若偷。
夫唯道,善贷且成。没错,只有道才能用之不尽不绝,故唯道可贷。成者,造化也,动而不屈,虚而愈出,此成,乃大造化啊。
《道德经》这部经典,虽然短短五千字,却字字珠玑,充满人生大智慧。下面这十条《道德经》中讲的天规,越早领悟越受益。
一,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道德经.十三章》
我们得到荣耀的时候,就会异常惊喜;受到侮辱的时候,又会惊恐万状。为什么我们的心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呢?根本原因就是太执着这个“我”了,太想着自己了。如果能够达到“无我”的境界,忘掉自己,那一切荣辱得失自然就不会太在意了,这就是古人追求的修养境界——宠辱不惊。
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三十三章》
别人身上的毛病缺点,我们往往看得很清楚,可自己身上的毛病,却很难察觉。所以说,能够知道、了解别人,顶多算是个聪明人;能够清楚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内心,那才算是真正的智慧。
?
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
很多人都以“上善若水”作为人生座右铭,就是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和水一样,能够滋养万物,却柔弱处下,从不居功,从来不与万物争斗,这种仁爱谦卑、无欲无求、甘居人下的品德,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
四,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二十三章》
再大的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狂风暴雨,来势虽然迅猛,看似要压倒一切,但都不会长久。天地兴风作雨都不能长久,何况是人呢?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恶人为非作歹,却逍遥自在,也不必义愤填膺,不必怨天尤人,他一定不会长久的。
?
五,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经.三十八章》
真正有德行的人,一切顺其自然,不会沽名钓誉,不会追求形式上的“德”,更不会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德。越是没有德的人,就越愿意表现有德,就越重视形式上的“德”,总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德。
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五十八章》
不只是祸福,还有阴阳、善恶、正反等等,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辩证法的智慧。所以古人经常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我们能看清楚这一点,在为人处世当中,就可以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了。
?
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
这个“道”是什么?用佛教的话讲就比较简单,就是自性,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自性,都是由这个自性变现而来的。这个“二”指的是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后,又产生了各种新的事物,进而衍生出了万事万物。为什么不说“二生四”而说“二生三”呢?因为这里的“三”不是代表具体数字,而是指事物衍生的过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容易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看清其中的规律和本质,就不会被世间万象所迷惑。
八,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四十三章》
最高的教化,不是言教,而是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大众。对人、对事、对自然万物,不去干预,不去指手画脚,一切顺其自然,这样的无为相对于擅自妄为来说,更有益。这个道理,大家都能体会,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
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道德经.四十四章》
人要是过分贪求虚名,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结果会得不偿失;人要是过度积敛财富,必然会遭受更重的损失,最后变得一无所有。所以人要学会知足而乐,要懂得满足,懂得适可而止,这样才能长久。
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德经.四十八章》
学习知识和体悟大道不同。学习知识,是向外去求,用的是加法,知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多;修行呢,用的则是减法,是向内心去求,人的私欲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内心越来越清净。那修行就不用学习了吗?当然也要学习,但学习只是手段,知识只是工具,该放下时还要学会放下,不要成为修行路上的障碍。
OK,关于道德经经典名句讲解和道德经里的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