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偷生的历史典故

投稿- 2023-08-24 14:51:20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典故

今天给各位分享忍辱偷生的历史典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冷知识唐宣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忍辱偷生的历史典故
  2. 中国十大历史定律的内涵

忍辱偷生的历史典故

忍辱偷生是一个历史典故因为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苏武的大夫,因为得罪了权臣,被贬到边疆充当牧羊人。在那里,他遭受了艰苦的生活,但他克服了困难,忍辱偷生,终于在大约十年后回到了中原,被封为侯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非常艰难,我们也应该坚强地面对现实,忍耐,坚持下去。

中国十大历史定律的内涵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些科学真理却始终保持不变。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铁板定律在风雨飘摇中却越来越印证了其正确性。

商纣王即位后,便命人为其雕琢一副象牙筷子。纣王的亲叔叔萁子预言道:“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历史的发展果然印证了萁子的担忧,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有段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世人的贪欲就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强。但他的人品却非常差。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一直追随的两个功臣,在其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范蠡曾规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不断地重演,开国皇帝杀功臣不计其数。刘邦杀韩信等,朱元璋杀胡惟庸等,某太祖杀一众功臣等,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算是有良心的带头大哥了。

世人无论是谁,只要抢到这个位置上,总会不由自已害怕失去,原本就是抢来的东西,难保不被别个抢去。所以,历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断重演,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三国的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论及天下兴亡之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奸臣和小人,虽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在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皇朝的灭亡,历史的发展却有他们推波助澜的功劳,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了。

《史记》中有《佞辛传》;

《汉书》中有《奸佞传》;

《新唐书》、《宋史》、《元史》《辽史》、《明史》等正史中都有《奸臣传》。

奸臣在历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同生态系统中腐蚀微生物一样,没有了他们反而不利于循环与发展。

鲁迅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中国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围,……。”

这就是包围定律。权力越大,被包围就越厚。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题为“敌戒”的短文,精辟阐明了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思维逻辑与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富于哲理。

文章中心思想就是:敌人的存在虽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强的敌情观念,能够以敌为戒,常备不懈,奋发图强,就能够转害为利。如果在失去对立面以后,就忘乎所以,必定招来无穷祸患。

从来人们都把敌人看作是祸害,无力者避之,有力者根除之。唯独柳宗元认为,有敌人是好事。没有强大的敌人,失去了外部的压力,内部自然就腐化。未闻边塞号角,但见歌舞升平。自秦以后,皇朝的历史,一代不如一代,整个社会的精神处于退化之中。没有了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不断创新进步的动力。

唐后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史称牛李“朋党之争”。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党(派)争”持续不断。朋党现象,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中国是一个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的宗法社会,其特点之一就是盘根错节。一个人立于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在他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亲戚关系、乡党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帮会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资源。聪明的人,运作得好,前途无量。

“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其内容是: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政策的制定初衷是正确的,然后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就偏离了方向。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两点可以明确:政策执行者水平太差;为了私利故意不按照正确的方向执行。作者认为在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情况下,官僚们大部分是故意装糊涂为己牟利的。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意思就是无论怎样的荣光富强,都难以维系五代。当然,积弱衰败也不会连续五代。

一个有本事的人,得了个好位子,积攒一份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梦想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碎。正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郭子仪之孙由于挥霍无度家产败尽,沿街乞讨来到河西庄,想起了奶妈,便去寻访,问了很多人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天快黑时走来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竟然是自己奶妈的儿子,到人家家里一看,粮囤座座,牛马成群。他就问:"你家那么有钱,为何还要自己劳作?"乳母的儿子就说:"家产再大,也会吃空。家母在世时,领我们创业,才有此家业。勤俭持家,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很惭愧。这主人不忘旧情,便让郭孙在家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宝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

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便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

历史上最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的就是“权大欺主、功高震主”。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等等。

生物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顶端优势。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于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举国一致,只有一个思想,欧洲人没有做到,我们中国人做到了,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的成绩也须一分为二。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依附于“皮”之上,当然很好。只是要从这些失去思想的“毛”中产生出像洛德、卢梭这样的思想家以及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绝无可能。晚清以后的落后与挨打,似乎也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当我们需要毛的时候,我们把他们碰上神坛;不需要的时候,打入牛棚。

无须解释,谁拿着武器谁有发言权。

关于忍辱偷生的历史典故和历史冷知识唐宣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100条历史典故,深度了解中国史 看过的人都收藏了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3/143655.html
上一篇:怎么养好阿拉斯加雪橇犬
下一篇:怎么做一个跑步博主(跑步博主有哪些)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