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抽象的东西,怎么理解和认识它(电是抽象名词吗)
7562023-08-26
大家好,关于卢梭用什么样的方法教授爱弥儿抽象知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卢梭冷知识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副作用。
就像智能手机吧,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大量沉迷于手机的低头族,有些还造成了人间悲剧,家庭的亲情遭遇了挑战,离婚率大幅提升。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第一,教育方法与手段的不同。在现代大学还没有形成时,教育的方式非常简单,中外无异。在中国春秋战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以讲学为主,用自己独成一派的学术来吸引学生弟子,口传心授,与百工授徒一样的师徒关系。
随着独尊儒术,太学盛起,国家兴办教育以吸引俊杰并为贵族提供教育,民间则以师塾或家庭教育为主,教书内容则以四书五经为主。
古代西方教育同样以讲学为主,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讲学方式与孔子并无二致。其后天主教独于一尊,无论私学还是修道院学校,教育内容则以圣经与天主教教义为主,方法与手段无非灌输式教育,容不得半点怀疑与否定。到了近代,西方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文思想的巨变,对古代经典与思想质疑越来越多,天主教控制越来越弱,特别是大学教育的发展,学科门类的增多,教育除了教授知识,还教会人们如何自己观察与思考,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开始多样化。
除了心口相传,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实践等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到了现代,随着电子世界的到来,教育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虚拟教学……。所以有人认为现代与古代教育的区别,就是是否学会了思考与观察,是否学会借助工具来学习。
第二,教育內容的不同。在古代,无论中外,由于思想的统一,为了统治阶层的需要,教育的内容极度的一致化与单一化。
在中国,统治阶级独尊儒术,讲究伦理纲常,以科取士,科举的内容全部围绕四书五经开展,不得有任何超纲的考题和论述。在国外,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天主教思想逐渐取代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任何人都必须从小接受天主教洗礼,教廷与修道院制定教育的内容,所有的内容都围绕基督教教义展开。随着时间的发展,思想的壁垒首先在西方被打破。
文艺复兴开始推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天主教思想受到了挑战。启蒙运动的到来,基督教受到了彻底的怀疑,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开始取代贵族宣称的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的大爆发,古老腐朽的教义被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思想的解放带来的是各种学科与艺术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上帝的子民,而是以自然人为中心,从人的本性出发,发挥其特长,扩展其兴趣。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绘画、建筑等学科的蓬勃发展给社会的前进带来了巨大的推力,社会的前进又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又促使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第三,教育的目的不同。古代单一思想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统治阶层的需要。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无非就是为了培养三纲五常伦理、具有严谨的封建等级秩序。在家从父,在外从君,任何人不得逾越自己的等级。在西方中世纪,天主教会控制各个阶层,在经济、政治上具有统治地位,教育的内容由宗教来制定,一切围绕神学来展开。无论是骑士教育,贵族教育,还是平民的修道院教育,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培养毫无意识、忠诚向上的顺民。而到了现代教育,随着思想壁垒的打破,宗教不再是唯一的思想,以人为本,解放天性,追求学术与思想的自由,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上帝的子民,而是独立思想、自由人格的个体。
教育的万花筒也带来了各行各业人才的发展,为了维护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向上的发展,教育的分工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一是培养懂科学、懂技术、能够发明与创造,为人类物质文明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的人才;二是培养打破思想禁锢、自由创作、艺术精湛,为人类提供丰富精神粮食的人才。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
作为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系列的著作中,《爱弥儿》由于其独特性,被认为是教育理论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既然很多人把现代教育的开创者桂冠戴在卢梭的头上,所以我们先从《爱弥尔》中来归纳总结一下卢梭的教育理念。
第一,自然主义教育。人之出生,如同一张白纸,而后的教育,才使人塑造不同的品性。
在卢梭看来,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品性善良,无欺诈压迫别人之心,亦无矫然造作之态,正是因为原始人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发展,保留人之天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进步,人的思想受到了腐蚀,天性为之改变,宗教教育让人有了等级观念,艺术教育让人堕入荒淫腐朽享受的生活。
因此,一个人要想保留天性的善良,自然的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在爱弥尔的教育中,卢梭让他自由成长:婴儿时期,给他空间让其自由自在的爬行,肆意扭动四肢,随意触摸,逐渐克服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儿童时期,让其自己摸索生活的艰辛,自由的奔跑在乡间田野,探索自然的真与美;青少年时期,卢梭教予其方法,让爱弥尔自己去获得知识,培养其独立自主的精神。“亲历亲为取得的成绩,肯定比从他人学来的观念清楚得多”。
第二,摒弃享乐主义的教育。卢梭出生贫寒,一生流离失所,与底层人民打交道,看到了他们身上善良淳朴的品质。而贵族们从小安逸享乐,长到后越发的腐朽荒淫。
他认为,要想保持天性中的善良,一个人就要从出生起远离使人堕落的物质享受,回到原始人般的质朴生活。所以在《爱弥儿》中,主角爱弥儿出生贵族,“我”作为他的老师,让他远离城市,住在农村,与农民为邻,与自然一体。住在简陋的房屋,甚至幕天席地而眠;吃着简单粗粝的食物,穿着质朴无华的服饰;没有人服侍,一切靠自己亲历亲为,亲自耕种劳作获取食物,自己动手搭构房屋。
从小爱弥儿就学会了如何自食其力与与人为善,在空旷的田野赤脚与农民谈笑风生、互相潜移默化。当爱弥儿长大后,终于成了一个真性情、没有矫情造作的淳朴自然的人。爱弥儿从小到大的培养,完全是按照人出生时一无所有,然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自己的智慧与劳动,从大自然索取成长的养分的过程。同时在成长过程中,来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卢梭认为,这一时期应主要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因为,只有到12岁乃至15岁以后,儿童的智慧才可以接受理性,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可以使儿童避免染上偏见和不良习惯;另外,这样做还可以使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有利于全面地观察儿童。
“消极教育”即要求不必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或学习文化知识,而让他的心闲着不用,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
其主要方法是锻炼儿童的身体、器官、感觉和发展他的能力。
《爱弥儿》中,卢梭通过对假想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将其教育理念娓娓道来。
《爱弥儿》中的教育改革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对孩子的知识教育上,卢梭通过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提出了对知识教育改革的新看法。
关于卢梭用什么样的方法教授爱弥儿抽象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