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的相关知识
13942023-08-24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的相关知识,以及处暑健康 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
按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立秋与气候
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
8月7日
末伏夏尽,等待收获
立秋节气轻扣着秋天的门扉,经过春天的耕耘播种,经过夏季的历练提升,所有的生物都攒足了劲,向着饱满和充盈冲刺。
立秋与天气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端午节是一个24节气之一。1.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属于夏季节气,也是中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2.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3.端午节有许多传统的风俗和习惯,例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等,这些都是在祭祀屈原的同时,预求平安、祈福健康的民间习俗。
1、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小暑代表着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2、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
大暑代表着为炎热的意思。表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3、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4、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语说“热在三伏”。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使用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来表示日期,六十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
不过,天气是否酷热难当,并不会因为庚日来得迟或早而受到影响。修立鹏表示,像数伏、数九这样的传统,是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天气变化,指导生活与生产,现如今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长期以来气候变化波动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误差”也早就超过三伏的计算规则了。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