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表达方式(王家卫式的独白语言)
10592023-09-07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为什么王家卫的电影这么难看懂这个问题,电影冷知识王家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创作起点,有的是特别的人物,有的是曲折的故事,有的是深奥的哲理。
而王家卫的电影,极有可能是源自他脑中挥之不去的某个或怀旧或伤感的氛围。
记得有次邹静之(《一代宗师》的编剧之一)在《锵锵三人行》节目里谈王家卫,提到他在剪片子时独特的取舍之道:
越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点、人物关系的交代等等别的导演认为最重要的部分,他越是要剪掉,或者只留一点点小线索;
而那些普通观众认为没什么信息量、在其它导演那儿必然要被剪掉的「边角料」——比如经典的:
张国荣对着镜子妖娆地独自起舞;梁朝伟在狭小房间里不徐不疾地整理头发、指甲和衣装,准备出门;张曼玉在60年代香港潮湿的小巷里上演旗袍秀。越是这样貌似「无用」的桥段,他反而越是要留下来——不光要留下来,还要升格(慢镜头)、加配乐,让氛围和味道出来。
通常我们所谓「看懂」了一部电影,无非两点:
清晰完整地接收到了所有情节点;情节之间的推演逻辑流畅,不反常识。王家卫这样「重氛围轻情节」的创作方法,让他的影迷们大呼过瘾之余,可能确实有点难为普通的电影观众了——他们很有可能在看第一遍时都没注意到,原来那谁和那谁之间是有暧昧的;而那些强调「氛围」的部分通常又都是十分冗长的镜头,所以也就导致了很多人认为王家卫的电影难懂。
希望我的这番解释,能让您多一个看电影的角度。
一部电影是如何产生的呢?从产生拍摄到在影院的最终上映,都需要经过哪些流程?
电影产业链里面共有四个环节:制片、发行、院线、影院。制片是拍摄电影的公司,可以理解为制作电影的工厂;发行和院线是二级经销商,发片资源稀少,尤其进?分账片只由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运营发行工作。
“院线制”就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院线可以理解为连锁运营的公司,好比麦当劳、肯德基之类;当然有直营影院组成的院线和加盟影院组成的院线之分。
影院可以理解为电影放映的终端。
冯小刚冯式幽默以北京方言、王朔文学语言特点为蓝本的台词语言式幽默
我是从《甲方乙方》开始被他圈观的,后来的《大腕》、《没完没了》、《不见不散》、《非诚勿扰》都是延续了这种调侃式语言风格。不同的是《大碗》加入了更多荒诞、夸张的戏剧化效果,《没完没了》更北京化、生活化、胡同化一点,《不见不散》的故事性、爱情元素更见长一些,《非诚勿扰》则多了一些情怀元素,尤其日本那一段。这几部作品我都喜欢,《没完没了》稍微偏弱一点,片子想突出的亲情元素提升影片格调,其实效果并不好。更多的还是记住了小人物身上的那些真实感,付彪的经典台词欧剋欧剋也被深深记住。这几部虽然算不上什么经典,但也是高质量电影。如果他顺着这个模式,把它发挥到极致,其实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类型艺术。就像周星驰把自己的表演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以冯式幽默为基础,做的几个探索都是成功的,尤其《大腕》的荒诞模式和《非诚勿扰》的情怀模式,如果以这种风格演绎一个深刻电影,其实也未尝不可,毕竟这是他擅长的电影语言。可惜的是,主流总把电影艺术看作是那种严肃的、深沉的、寓意深刻的东西。这使得后来拍了中规中矩的《一九四二》和没有个人特色的《夜宴》,失去特色以后,又因为题材有不可描述的限制,所以必定是平淡的,没有食欲的。后来的就基本没看过了,因为我觉得他电影的灵魂丢失了。前面还有一部《集结号》,这片主要胜在故事和战斗场面,还行。《芳华》上映,据说口碑不错,但我觉得可能还是胜在小说故事吧,我不信他又开辟了新风格。
张艺谋奖项导演以拿奖为功成名就的标志
说实话,我对大导演的评价是顶级摄影、一流舞美、二流导演。张的片子最大优势就是摄影很牛,这在他那部《有话好好说》里是直观体现的,且淋漓尽致。此片故事基本没意思,完全靠演员表演加摄影和台词支撑,因为故事格局差了一些,也就无法有升华的寓意以及有直捣人心的感受。这部也是我唯一觉得能看的。其他,拿奖那些好像太乏味,那种静止的、平静的画面太多,单调乏味,缺乏生气,这种电影语言我不太欣赏,即便是优秀小说改编的,结果还是不理想。外国人喜欢大概是站在外国人看中国的角度,电影看的是有没有冲击内心的感受和欲罢不能的观欲。不是装深沉的知识分子看到洋人给奖了就装着跟着点头说好就好的。好片,那是看多少遍都不厌倦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看了不知多少遍了,每次看都像享受大餐。姜文电影那种激情燃烧的成分,是他特有的。张艺谋则只有舞美和摄影。后来他拍的《英雄》《黄金甲》《十三钗》那真的就是舞美和摄影,其他都瞎。《三枪》能看,但就只是一部一般的娱乐片。
陈凯歌霸王别姬和一个馒头引发的悲剧
没有多少好评价的话,能记住的也就是那部与《阳光灿烂的日子》齐名的经典之作《霸王别姬》,同样是旧式风格的电影语言,但该片明显比张艺谋那种过于静止的画面节奏上要快一些,所以更有生气和烟火气。从画面节奏得当到演员细腻表演以及故事本身的优势,也就使得影片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完美。《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多还是依靠电影语言注入的热血激情的气息,完美诠释王朔小说营造的那种时代和青春热血交织的氛围。如果使用张艺谋那种静止无声的画面,或者平淡的节奏,那作品就瞎掉了。所以我还是更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过霸王别姬还可以重新剪一版,突出陈蝶衣。如果当时张国荣镜头多的话。
与陈凯歌导演有关的还有那句在论坛时代最著名影评一个馒头引发的悲剧。据说为了这句话,那小伙还惹了麻烦。那时没有微博,否则结局会不同。
王家卫港式艺术电影在港式风格和故事流畅叙述的基础上加入艺术处理元素,其实是很多味道的。就像冯式幽默加入情怀元素的《非诚勿扰》也很特别。
他的作品看过几部,但不全,都挺棒的,《2046》和《重庆森林》是我最喜欢的。《花样年华》主要胜在旗袍和那个特别有记忆感的旗袍背影长镜头慢镜头。后来张艺谋在十三钗里好像借鉴过。看过这三部,都好。如果说有瑕疵,也就最好的那部《重庆森林》里只有梁朝伟和王菲的部分出彩,如果完全变成这两个人为背景的故事,很有可能会是大经典。
巩俐演过的两个字的电影名,也挺多的。
比如和张艺谋导演合作拍的《活着》、《菊豆》、《归来》等。
此外,巩俐还和张国荣、陈凯歌再度合作的《风月》,和黄蜀芹导演合作的《画魂》,和王家卫合作的《2046》、《爱神》等。
以及去年上映的以中国女排为原型打造的电影《夺冠》,巩俐在里面饰演郎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