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缓存垃圾是怎么产生的
6572023-09-02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17世纪英国文学玄学派产生的背景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玄学派诗人冷知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陶潜
陶谢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
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
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
玄学派在18世纪的古典主义潮流和19世纪浪漫派的发展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在文学界才被充分肯定,对20世纪的英美文学影响颇深。
17世纪以约翰·邓恩为首的一派诗人,还包括赫伯特、马韦尔、克拉肖、亨利·金、克利夫兰、特勒贺恩、沃恩、考利、凯利、拉夫莱斯等。其中有些诗人在风格和内容上也属于“骑士派”,如克利夫兰、凯利、拉夫莱斯。
他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只有在诗歌风格上有共同点。首先用“玄学派”这名词的是17世纪英国诗人、批评家德莱顿,他指出多恩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用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
18世纪英国批评家约翰逊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派的特点,指出“玄学派诗人都是学者”,他们的“才趣”在诗歌中的表现是“把截然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绝不相似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相似点”,“把最不伦不类的思想概念勉强地束缚在一起”(即所谓“奇想”)。
18世纪古典主义诗人重视规范,19世纪浪漫派诗人强调自然,都不重视玄学派诗歌。20世纪初英国学者格里尔逊先后编选了《多恩诗集》(1912)和《十七世纪玄学派抒情诗和诗歌》(1921),引起了强烈反响。
美裔英国诗人、批评家艾略特广为传布,并指出玄学派诗人是“把思想和情感统一起来”,是“统一的感受性”的典范。
30年代“新批评派”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英美文学评论界对玄学派的兴趣迄今未衰。他们之间有意见分歧,但基本态度是肯定的。
玄学派诗歌主要有爱情诗、宗教诗、挽歌、诗简、讽刺诗、冥想诗等。爱情诗用说理辩论的方式,从科学、哲学、神学中摄取意象,反映出对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彼特拉克式的“甜蜜的”抒情诗的不满。
宗教诗和其他诗歌则多写信仰上的苦闷、疑虑、探索与和解。玄学派诗歌反映了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日趋反动和旧教重新抬头的情况下人文主义传统中肯定生活、歌颂爱情、个性解放的思想遇到的危机。
玄学派诗歌的情绪很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存在的怀疑气氛,符合对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两朝的温情和庸俗道德观念的不满情绪,也符合作家追求新的生活体验和表现方式的要求,因而风行。
提起诗人兼帅哥,首屈一指当然是潘安,“貌若潘安”现在也还是一个出镜率比较高的词语。据史料记载,潘安身材修长(野史称一米八五),肤色白皙,眉眼如画,气质飘逸绝伦。少年时候潘安只要上街就惊艳一片妇女,围的水泄不通。不仅仅是怀春少女,据说就连老太太也被潘安的容貌给迷住了。刘孝标在《语林》中写道: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就是说老太太会情不自禁地朝他车上扔鲜花和水果(记住不是臭鸡蛋哦),等他返回家里时,水果和鲜花已是满满一车了。
容貌超越小鲜肉,更让人发狂的是潘帅哥还才气冠人,潘安的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还是西晋著名文学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留下了“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成语,就是形容潘安与同时期的陆机并列为当时文采之冠。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怀念妻子杨氏的《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
另外,潘大帅哥还是一个情种。十二岁那年他与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并将其女杨氏许给他为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因为对妻子感情太深,从此再没续弦,还写出了名篇《悼亡诗》来怀念杨氏。又因为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所以“檀郎”成了女性完美的情人、夫君代名词。
???再一个,潘大帅哥还特别有情调。他在河阳当县令期间,率领全县老百姓种植桃花,因为大家都很喜欢潘安,于是家家户户争相种植,河阳县被称为“花县”,潘安也被称作“花县令”、“花样美男”。
???看看,貌美、多才、有情、会调调,这是千百年来潘大帅哥一直无出其右的原因所在。只是可惜,生活中如此完美的潘安在号称史上最乱的那个年代,因为站错队,也得罪了小人,在公元300年,53岁那年被杀。刑场上面对一同赴死的好友石崇,相视苦笑,留下了一句“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最后也不忘拿自己的人生开开玩笑,帅哥毕竟还是帅哥,连死都不一样。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庄园,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书名就出自刚刚这段文字,海明威还用它作了书的开篇。不过很少人知道,这段文字出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之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17世纪英国文学玄学派产生的背景和玄学派诗人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