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有哪些(逻辑谬误有哪些例子)
8132023-08-2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逻辑谬误有哪些,不建议报的8大专业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法医是较冷门的专业,但是就业前景是不错的,给你分享一个我们的案例。
这是我们以往不常见的退档案例,但是对于被退档的考生来说,一旦发生,损失就是非常巨大的。
昆明医科大学2019年在黑龙江的投档线是489分,李同学成绩有522分,高了23分,但是最终被退档了。为什么呢?
随着各种法医相关电视剧的火热播出,很多同学都对法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李同学就是其中之一,李同学高考志愿报考了昆明医科大学的法医学,而且还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成绩没问题,也上了专业分数线,那为什么退档了呢?
其实是因为没有认真看学校的招生章程,昆明医科大学的招生章程上有一条:报考法医学专业者,建议身高男生不低于1.70米、女生不低于1.60米。李同学是男生,身高是1.68米。就是因为这个身高的原因,最终退档了。
因为法医学未来的经常去事发现场,总不能每次都带凳子再观察吧,而且还有就是手术台也是有固定高度的,身高不够在未来工作有很多不便。
由于这个原因被退档,导致只能读专科学校,是不是很冤呢?我们在这里提醒大家,在填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阅读学校的招生章程哦!
必须说一下,好多人反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可是题主问得是政法类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并后属于综合类大学(经法),请各位看清后再喷!
“政法类院校,是指以法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国内著名的政法类院校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国外著名的有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
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国政法大学雄居2016中国政法类大学排行榜榜首,是中国综合办学实力最强的政法类大学。
Top1:中国政法大学
地区:北京
星级排名:5星级
办学层次:中国一流大学
Top2:西南政法大学
地区:重庆
星级排名:4星级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Top3:华东政法大学
地区:上海
星级排名:3星级
办学层次:中国知名大学
Top4:西北政法大学
地区:陕西
星级排名:2星级
办学层次:区域高水平大学
Top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地区:北京
星级排名:1星级
办学层次:区域知名大学
Top6:上海政法学院
地区:上海
星级排名:1星级
办学层次:区域知名大学
Top7:甘肃政法学院
地区:甘肃
星级排名:1星级
办学层次:区域知名大学
Top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地区:北京
星级排名:1星级
办学层次:区域知名大学
Top9:山东政法学院
地区:山东
星级排名:1星级
办学层次:区域知名大学
Top1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地区:北京
星级排名:5星级
办学层次:中国一流大学
我国政法类院校历来有五院四系之称,即我国最早、最好的法律院系,是在1953年院系大调整后逐渐形成的。其中五院,指的是原来的北京政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现为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现为西北政法大学)。这五所政法大学历年来都是向往法学类专业考生的争夺之地,其实除此五所专门的政法类大学外,还有三所政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和山东政法学院,这三所学校在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设在本科二批招生,且招生的范围较少,并非31个省市自治区都安排招生计划,所以相应成绩段的考生要查阅是否在本地区有招生。
《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2017中国政法类大学排行榜。
常见的15种谬误:以偏概全,推不出,假性因果,滑坡谬误,概念偷换,诉诸非逻辑,反问谬误,稻草人谬误,虚假两难,复杂问题谬误,词语歧义,小众统计,实体化谬误,感觉谬误,烟雾谬误……
1.以偏概全
根据很有限的例证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也就是常说的,论据不足。
如:我身边的人都这样,所以其他人也一定这样。
2.推不出
从给出的论据推不出想要证明的结论。
如:因为你没有钱,所以她才不和你在一起。
此推论要成立要有4个前提:
她会因为谁有钱就会跟谁在一起。
世界上只有你有钱,或最有钱。
她知道你有钱。
她行为和想法保持一致,她是这样想的就一定且必须这样做。
3.假性因果
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是虚假的,只不过是时间上先后发生。
常见于归因时带有偏见。
如:花瓶被打碎了,而在之前有个小孩进来玩,所以是小孩打碎了花瓶。
假性因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确定的事实。
4.滑坡谬误
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该推论。
过于强调某个细节的重要性,无限地推演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一步步地推演,最后推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如:你不好好读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钱;没有钱就过得不幸福。
不是不可这样推论,而是要严格对待每一步,不能一笔带过。
避免滑坡谬误:每一步的论证都拿出充分论据,不能忽略条件,含糊其辞地连锁推理。
5.概念偷换
在观点的争论中,论者会故意转移论题,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角度,最后变成自说自话。
如:钱可以买到爱情,因为约会啊、生孩子啊都要钱。
这里将“爱情可以用钱获得“转移到了”爱情可以用钱支撑“。
在讨论过程中,通常会从一个概念转到另一个概念,以便理解。但此时要注意概念转换的合理性,要区分出等价和不等价的部分。
6.诉诸非逻辑
诉诸权威
名人名言并不一定是真理,也要受到逻辑的考验,而不能直接拿来支撑某个论点。
名人言论适合辅助论证,作为加强论证的材料。如果一定要使用名人言论,则需完整重现整个逻辑过程。
诉诸民意
民意并不意味着正当、合法、正确,多数人支持的某件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实的价值次序中,还有比民意更优先的价值。
诉诸情感
煽情代替逻辑,情绪主导思维。并不是带有情绪不好,而是在情绪影响下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如果是非判断事件,自然可以情绪性,如娱乐休闲创作等。但当做决定做判断时,情绪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俗话说,先冷静再决定。
诉诸无知
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事情,别人无法证明的事情就是没有的事情。
通常会以对方无法解答和说明,就认为自己是对的。
如:我不知道这东西是你的,所以我就可占为己有;你无法证明没有鬼,所以就有鬼。
诉诸道德
站在某种道德优势上进行道德批判。
将某事件与某项道德关联,从而批判某事件,但是却说不清楚该事件为什么以及如何与该项道德关联。
诉诸沉默
沉默不代表认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
认为你无法反驳或不去反驳,就是承认自己是错的。
情侣吵架中,经常出现:你不说话,就是承认了。
诉诸比喻
以比喻作为论证手段,实际是偷换概念。涉及比喻与类比的区别。比喻不可作为类比使用。
如:男人好比一把伞,要为心爱的女人遮风避雨,所以一定要努力赚钱。
首先,没有很好证据支撑男人为什么一定要比喻成伞;其次,伞不一定就遮风避雨,还会被当作服饰搭配(lolita风格中伞就可以作为搭配);最后,伞是可以换的,也是可以多人共用的。
男人、伞、责任、赚钱这四个概念在跳转时都没有严格论证,不能保证其正确性。但可以作为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的素材。
诉诸信心
仅仅是一种个人的信心和理念,不存在逻辑上的推理效果,不能作为论据,只是强化表达的效果,而无法起到论证作用。
如:我相信他不会骗我,所以他说的都是真的。
7.反问谬误
常说的,你有本事你上;如果换成你,你就不会这样想。
换位思考没有错,错在于,将换位思考作为逻辑的合理性。
换成你你也这样做→你也这样做了所以这是对的
无论我是否做出同样行为,都不能决定该事情的正确与否。
还有“言行不一”,你做的和你说的不一样,所以你说的不值得相信。
“言行不一既是错”要成立,必须有一个前提:我只能且必须做出我认为正确的行为。但实际上人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人依然可以做出错误的行为,但不代表做出该行为后,这件事就正确,不做该行为,这件事就错误。
如:我可以一边说1+1=2,一边将答案写成3,这并不妨碍2是正确答案。
8.稻草人谬误
设立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靶子进行批判。
通常体现在不准确解读对手的观点,将其观点极端化标签化,归类于某个公众痛恨的理念。
如:你用苹果手机,而苹果手机很贵,所以你喜欢用贵的东西(极端化),所以你是拜金主义者(标签化),你就是喜欢钱,你很虚伪。
还有一种,通过对手的论据,巧妙生成一种对手没有提出的观点,然后对该观点进行攻击。
9.虚假两难
营造一个虚假的两难困境,其实根本不存在两难,而可以多元的选择。
世间不是不会出现两难问题,而是太少见,需要仔细辨别。
如:你妈和你女朋友掉水里,你先救谁?
水有多深?女朋友会游泳吗?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吗?是桥垮了很多人都掉下去了吗?
虚假两难通常会模糊背景,选择任何一个都能引向人性之恶。在一些不严格的电影、小说等作品中,为了主题的需要经常出现,以突显人性的恶面。
10.复杂问题谬误
在一个向别人提出的问题中悄悄地置入自己的倾向和结论。
在问题中暗含某个前提。
在诱导采访中,记者经常使用“复杂问题谬误”去绑架被采访者,如:
“你要感谢谁?”暗含你要感谢。
“难过时你会怎么做?”暗含你会难过。
“买不起房怎么办?”暗含你要买房。
11.词语歧义
因同音字以及语境的变化,容易引起歧义。
不同语境下,一些语词会出现微小的变化,促使外延变化,从而影响整句的含义。
12.小众统计
即个案做论据。
以个人体验为据,可以增加评论的附加值,但具有局限性,要意识到这样直接经验存在的边界,不能将其作为普遍的材料。
个案论据,在心理学又称“鲜活性效应”。以与人有关的事件作为论据,能加强说服力。原因在于与人有关的事件容易被唤起。当需要做出一个判断时,更容易想到发生过类似事件的那个人。
如:购物时,挑选了朋友曾提过的东西。
即便是聪明的人,也会做出随大流的判断,就是因为“谁谁也曾这样做”是最容易被记起来的,有时可能会成为唯一信息。
13.实体化谬误
把抽象的信念或假设的构想,当作是实在的事物所产生的谬误。
当将抽象的理论用到实在的事物上时,要考虑到理论中包含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
如:他肯定是这样想的;她一定会这样做。
此处都是假设,并不能作为论据来推导结论。
又如:某心理学研究证实了xxx的人会yyy,你是xxx的人所以你会yyy。
这里没有论证你为何属于xxx的人。还有心理学研究通常使用统计学,是一定比例的xxx人表现出yyy行为,即便你是xxx的人也不一定必然会yyy。
14.感觉谬误
凭表象和感觉想当然地作出判断和推理,符合人的直觉,但经不起逻辑和推敲。
如:虽然说不清楚,但我就感觉他说的对。
同情和相似性会增加感觉谬误。
你意识到对方和你的共同点越多越会赞同对方的观点。当你同情对方时会产生共情,此时你就是他,你感受对方的感受,大脑为保持一致性,会想尽办法认可对方的观点。
明星公关文中经常使用的技巧,将人物塑造为可同情的,这样观点就会朝该人物偏移。
15.烟幕谬误
用复杂的前缀和形容词将谬误掩盖起来,从而混淆视线。
常见于伪科普和鸡汤类文章,通过使用专业词汇和感受形容词,使大脑专注于分辨这些内容而忽视了逻辑性。此类文章通过进行大跨越的推理,从论据直接跳到结论,缺少严格的论证过程。
如:只要使用xxx管理法,经过第一步x1,第二步x2,第三步x3,就能收获成功。
这里x1、x2、x3究竟如何以及为何与成功挂钩,蒙上了一层烟雾不得而知。此类文章,可以阅读但不值得相信。
去年夏天我在水库夜钓,旁边钓友5.4白板、我3.9爆连。钓好钓不好,和竿长关系不大,和钓法关系很大。我记得当天晚上,我上了20多斤野生大鲫鱼。早上收竿时,边上钓友大哥走过来,试探着问:“能卖给我几条鲫鱼么?”
钓鱼人找钓友买鱼?我还是头回碰到。不过我也没多问,从鱼护里捞了满满一大袋鲫鱼递给他。大哥要给钱,我死活没要。过了一会儿,大哥手里拿着一支浮漂又回来了,说:"兄弟,这是我自己做的漂,出口特别棒,你留着用吧"。这下给我弄得不好意思了,推辞半天,最后还是拗不过,也就收下了。
之后,我俩就站在水边儿聊了起来,我这才知道原来昨晚大哥白板了。他说,看我钓的挺多,又都是野生大鲫鱼,虽然没有市场上卖的个儿大,但野生的怎么也比养殖的强啊。所以就想买点儿回家炖汤、焖酥鱼,他儿子特爱吃。大哥一边说一边憨憨的乐,脸上写满了心疼儿子的暖意。
从大哥送我浮漂,就能看出这是个讲究人,加上都是钓友,我俩越聊话越多,慢慢地就过渡到了昨晚的鱼情和钓法上。
大哥问我:“你用多长竿子?”我说:“3.9并继”
大哥纳闷儿的说:"你支钓台?钓箱、3.9米的竿子;我岸边用钓椅,5.4的竿子,你钓的比我还近点儿呢,我怎么没口儿啊?"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我们作钓的水库,因为用多长竿子还跟钓位所在地形有关。
水库叫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山体水库,两岸大多比较陡峭。潘家口水库水面广阔,水质也不错,隐藏着很多"大物",这里鲫鱼也出得不错,是个野钓胜地。
昨晚我选的钓点是一个深入水中的缓坡,说是"缓坡",其实落差也不小,我用100*80的大钓台,坐在钓箱上用3.9米的竿子抛竿,水深已经将近3米了。
很多钓鱼人来到潘家口,都是为了钓大鱼。但我前后来了四、五次,连大鱼毛都没捞着。所以这次我索性放弃"大鱼梦",专攻鲫鱼。定好目标后,钓法也得随之改变。我考虑好了战术:用短竿打频率。从后来的结果看,这个战术是对路的。
钓友大哥也是个爱钻研的人,为了解除疑惑,他一项一项地跟我"核实",到底要看看我俩的装备和饵料究竟在哪有区别。一番对比之后,我们发现,除了钓的远近、深度很接近之外,我俩连饵料用的也差不多。
野钓钓友大多不爱用小药,我和这位大哥也一样,不用添加剂,用的都是普通商品饵,无非是蓝鲫、九一八、化氏4、6号这些,简单一搭配,搓饵开始作钓。
但也的确有两个环节,我们完全不一样。
第一:线组这位大哥用的是5.4米的鱼竿配3+2的线组;我用的是3.9米鱼竿配1.0+0.6的线组。
从线组就可以看出来,我俩的目标鱼不一样。大哥告诉我,他知道这里大鱼不太好钓,所以做的是"大小兼顾"的准备。大鱼来了,3+2也可以一搏,万一大鱼没口,3+2组合野生鲫鱼吃饵时也不至于太迟钝。
大哥也真是有点想当然了,在北京附近钓鱼,“大小兼顾”往往是大小都"顾"不好。
我专为钓鲫鱼而来,因此其他鱼完全不考虑,可谓用情非常专一。我这套线组万一中了大鱼,唯一的结果就是"切线走鱼",那我也愿赌服输。不过,细线组的好处是浮漂信号更清晰,3+2在水深3米的情况下,出口肯定不如1+0.6的清晰。
第二:频率我和大哥都是搓饵,但因为我的竿子更短、更轻,所以频率要快的多。因为没有打窝子,所以我必须自己抽出一个窝子来,因此前30竿我都是等浮漂一立起来就抬竿,有口也不打,直到把鱼聚过来为止,用了将近40分钟。
大哥打了发酵麦子粒做窝子,他的抛竿频率是3分钟一竿。这样区别就明显了,5.4长竿的频率肯定没有3.9短竿来得快。而且发酵麦子粒虽然可以持久聚鱼,但发窝时间也相对较慢,在大水面有时候五六个小时都很难聚过鱼来。
另外,因为是山体水库,大哥用5.4米的钓深已经接近4米了,这个深度对于钓鲫鱼来说,有点太深了。这时候选择短杆,几乎成了必然。
当晚大部分时候,我一直保持一分钟一竿的频率,相当于每个小时要抛竿60次,如果换成5.4米的长竿子,这个强度估计胳膊得折了。
打频率抽窝子,是靠饵料在水中的雾化聚鱼,很适合几小时、十几小时的"短平快"作钓。所以,要想频率打得足够快,鱼竿就必须轻。
在钓同样距离的情况下,3.9米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配合钓台后,它能钓得不比5.4近多少,而且频率还能比5.4快得多。当然了,前提是你得搬钓台到钓位,这玩意儿搬来搬去也不轻松。
整晚我都在不停上饵、抛竿、扬竿。
天道酬勤,从8点开始抛竿,到9:30就中鱼了,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基本上没有停口,很明显抽窝子对鲫鱼还是有效果的,而且鲫鱼一般是一来一大群,只要你有频率、不把窝子钓“散”了,鱼群很久都不离开。
我玩野钓也有十多年了,3.9米是我野钓鲫鱼时首选的长度。不要小看比3.6米长出来的30公分,在某些时候,5.4还真就干不过3.9米。所以,说3.9米的竿子不建议买,我非常不认同。
其实,作为一个野钓选手,因以不用考虑钓场对鱼竿长度的限制,所以3.6米我个人很少用的,出门就带3.9米。
再来说说4.8米
我自己并没有4.8个长度的竿子,但我却认为4.8一样有用。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啊,我的一个亲密钓友就经常用4.8米这个长度。
这个好朋友是浙江人,姓李,我们都管他叫阿李。他的竿包里永远备着一只4.8米又轻又硬的鲫鱼竿。跟我一样,他拿这支鱼竿也是为了能配合钓台打出频率。当然,4.8米鲫鱼竿如果碰到巨物也只能放弃了。
我曾经问过他4米8细竿子,万一要是上大鱼了怎么办?他乐呵呵地反问:“你钓鱼这么多年,北京周边七八斤的大鱼一共碰到过几次?”
这下让他给问尴尬了,大鱼真是稀缺资源。不过他的意思我明白,在野钓中碰到大鱼的概率太低,所以小概率事件就不要花太多精力去应对。通常我们钓到的都是两三斤的鲤鱼,以及一些野生鲫鱼。这个体量,一支又轻又挺的鲫鱼竿,通常都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阿李用4.8米还有一个目的:钓黄尾。
北京平谷的金海湖,每年固定季节会出黄尾(黄尾鲴),阿李对这种鱼情有独钟,每年都特意趴库,专钓黄尾,这时候,4.8就成了他的主攻武器。
他选择的那个钓位,用5.4有点短,如果搭上钓台用4.8,就可以钓5.7-8的这个距离,而这个位置正好出鱼。阿李在我们这些钓友中是出了名的又勤奋又爱动脑子,在这位置用4.8米,是他反复试验好多次,花了不少时间才总结出来的。总之他告诉我一句话,4.8钓鲫鱼、钓黄尾是最佳长度。
当然了,这是阿李自己的经验,换一个人或者您不在北京,可能完全不同。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主要想表达的是:鱼竿的长度只是厂家生产的标准,实际作钓中不要被它束缚,任何长度只要适合鱼情,都能钓好。建议大家平时多试试,也许有某一个“小众”的鱼竿长度就很适合自己。之前“一味”出过一个6米的长度,我记得很多人买,因为他们觉得6.3抡起来有点费劲,5.4又太短,6米正好。所以,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关于逻辑谬误有哪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