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万历皇帝(历史学家对万历的评价)
14862023-08-24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万历不再上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万历不再上朝以及万历十五年不建议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张居正的去世,是大明帝国的重大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损失。但有意思的是,我们以为黄仁宇要正式介绍张居正了,但他却不,而是继续讲起了万历皇帝的消极不上班,甚至还把正德皇帝翻出来说了一通。
黄仁宇在一个以张居正为章名的章节里,没有讲张居正,这合适吗?
太合适了。这正告诉大家,没有张居正,朝中就是这样的混乱,也正好点了题——世间再无张居正。
适合
适合读的书还有《失落的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因为这些书的故事性很强,没有很大的专业性,而且多是白话文,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涉及到文言文相关内容,因而使得一般中学生无阅读障碍。通过阅读这些书,尤其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可以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万历十五年也是故事性特别强的书。
大学的时候读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本书以一个不甚引人注目的历史年份(1587年)为切入点,发散开去,分述主要代表人物在道德主义极盛的明朝的悲惨历史命运。论证中国传统的以道德代替法律的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因缺乏数目字管理,导致中国迟迟未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如“潜水艇夹肉面包”。文官集团如上层长面包,大而无当。成千上万的农民如下层面包,缺乏有效组织。中间夹肉,是以科举为表现形式的体现尊卑男女长幼秩序的道德规约。这种传统社会无法局部改造,但恰恰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本书贡献有二:
一是运用传记体例方式构建历史断面,独具一格。
二是提出“大历史观”,即从技术或数目字管理角度看历史。
全书结构安排,形散神聚。全书用1587年前后看似琐碎的历史事件,把六个人物串联起来,以此来阐述中心论点。全书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章是第一部分。作者开篇点题,通过介绍万历皇帝成长过程,论证皇帝及官僚体系已被道德主义捆缚,作为道德的衍生品及表现形式——礼仪,充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
第二至四章是第二部分。通过对两个性格、能力各异的首辅的介绍,进一步阐释明朝的道德治国。作者认为,文官的精神支柱是道德,以自我牺牲自许。但“体制上又存在那么多罅隙,给这些人以那么强烈的引诱”。因此,官僚行政体系不能为道德所完全统一,始终存有双重性格,其治国弊端亦显而易见。
第五至七章是第三部分。该部分以文官、武将和思想家三个人物为代表,进一步论证道德治国的局限。三人的历史结局证明,“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作者通篇认为,封建中国更替至明朝,整个社会,上至帝王,下至黎庶,人的主体性已被道德主义所吞没,人的行为已被道德主义所束缚。这种异化,不仅迟滞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更严重扭曲人性。而这种道德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读下来肯定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一般有非历史学专业的让我推荐历史学通识方面的书的话,我就会推荐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种大历史观的视角和叙事方式,确实值得一读。
万历十五年,看似平静,实则波澜诡异。
一、万历与张居正的恩怨。万历一朝,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名相张居正改革,但是在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胃病突发,不久逝世。张居正死后,所有的改革被废除,明朝经过短暂的中兴之后有陷入了停滞当中。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申时行任内阁首辅,而申时行完全是一个和稀泥的主,只想着混到退休完事。
万历十五年,正是张居正死后的第五个年头,也是申时行入阁的第四个年头;在这一年抗倭英雄、蓟州总兵戚继光病危,于次年一月去世;这一年,南京督察院督御史海瑞逝世,代表着一代清流文官集团陨落;也正是在这一年,辽东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的哲陈部,距离统一女真只有一年。
重点说一下张居正。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自幼聪慧过人,号称“神童”。嘉靖二十年进士,二十八年入职翰林院编修,主修《承天大志》,只用八个月时间脱稿,给嘉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推荐给了儿子裕王朱后堂当老师。裕王继位后,是为穆宗,穆宗对张居正大加提拔,隆庆元年任礼部尚书,隆庆五年穆宗驾崩,万历皇帝继位,隆庆六年高拱罢官,张居正任内阁首辅,主管一切内政大权。
万历帝9岁继位,按照祖制,新皇帝继位,前朝皇后尊皇太后,当朝皇后尊称太后,张居正联合秉笔太监馮保上书尊称穆宗的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万历母亲李氏为慈圣皇太后,这就消弥了尊位差别,这让李太后甚为高兴,因为自己本是宫女出身。李太后把教导万历皇帝和改革内政的重任都交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改革开始了,他推行“一条鞭法”。统一丈量了全国土地,结果多出两百多万公顷,把田赋、徭役、杂税统一到货币交付。简化了交税流程,减少了中间偦吏从中作梗。
内政上设立六科,内阁管理六科,六科下设六部,简化管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边防上重在北方防务,把防御后金女真列为重中之重,重用戚继光为蓟州总兵,重用李成梁组建辽东铁骑,对女真进行有效管控。
至万历十年,成果丰硕,据记载“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四百万两。”这也为后来的万历三大征的胜利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可惜,随着张居正的离世,这一切都遭到了万历皇帝清算,良好的势头淹没在了最后的辉煌之中。
二、党争。起源于国本之争,也就是立太子之争。万历的长子朱常洛是万历和宫女一夜情之后所生,而三子朱常洵是万历最喜爱的郑贵妃所生,神宗对这个三皇子格外器重。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封建社会坚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万历帝想立朱常洵为太子,而多数大臣坚持祖宗之法,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孤身与朝臣对抗,令明神宗苦不堪言。朝堂之不久后传到了深宫内院。李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拍案对神宗说:“废长立爱,不合祖制,难道你不是都人之子!”李太后也是由宫人得宠,因此才说出这样的话。神宗越发感觉到长子在太后心中的地位,再也不敢提“废长立爱”这件事。
神宗自幼深得张居正教育,张居正亲自为神宗编写《皇帝启蒙读本》,有古代圣贤故事,有插图,堪称皇帝教育完美教材。在李太后和张居正的严格教导下,本希望神宗能成为一代圣君,谁知第一次和朝臣对抗就败下阵来,他无法和强大的文官集团、言官集团抗衡,除非他想做一个暴君,一个昏君,不然,就要受到封建价值观的束缚,就要接受制度的约束,神宗深感无奈,再加上自身患有腿疾,一条腿短,一条腿长,顾及皇帝颜面,干脆躲入深宫三十年不上朝。
张居正在位时,能够压制住文官集团、宦官集团。而申时行入阁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朝堂上党派淋漓,东林党、浙党、昆党、齐党、楚党、阉党成井喷之势。而无休止的党争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决策的效率和边关用人制度的延续性,它就像一颗毒瘤不断蚕食着大明王朝的躯体。
三、中西差距,放眼欧洲。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的时期正好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达到顶峰的时期,披着宗教合法外衣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数学、物理、天文、航海等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也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出现,证明了自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先进文明已经被西方超越。
四、辽东局势。也正是在万历十五年前后,东北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迅速崛起,成为明朝得巨大威胁。在接下来的万历二十年和万历二十七年,虽然明朝取得了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但连年征战掏空了大明王朝的国力,在接下来的萨尔浒之战,明朝精锐损失殆尽。在满心的无奈和国事堪忧的局势中万历驾崩。明朝真正的敌人来了!
关于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万历不再上朝和万历十五年不建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