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玄学对后世的影响(魏晋玄学对后世学术的影响)
6382023-08-26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能系统地解释石原莞尔的思想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具体影响吗,以及石原莞尔不建议扩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九一八事变是任何一位中国人都不敢忘的国耻,这是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而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幕后黑手,就是石原莞尔。
虽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后的必然结果,但是石原莞尔的提出的侵华思想理论却有着极大的操作性和煽动性,从某些方面来说,石原莞尔的侵华理论完全加速了日本的战争进程。
有着“昭和三大参谋之一”的石原莞尔,早在读大学时就觊觎着东北这块土地。他认为,东北这个地方可以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很多物资支持,且美国和苏联等列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轻易干涉日本占领东北。
而唯一可能会抵抗的张学良,在石原莞尔看来也不足为惧,甚至他还笑称:张学良很好对付。
石原莞尔是一个狂热的侵华主义者,这除了日本当时长期推行军国主义思想之外,与他本身的家庭环境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石原莞尔其人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迅速走上了强国强军的道路,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受到西方殖民思想的影响之后,很多日本人也有了扩张的欲望,想要效仿西方的这一套做法,而他们最想殖民的对象就是中国。
在日本人看来,彼时的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却不思进取,被许多国家侵略,已经没有资格再当亚洲的领头羊,成长起来的日本才能领导中国、亚洲。
石原莞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石原莞尔的父亲曾经是当地的警察署长,十分崇尚日本武士道精神,在石原莞尔小时候就不断向他灌输日本武士道精神,这使得石原莞尔从小就立志要称为一名军人。1905年,石原莞尔开始进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对石原莞尔来说,这无疑是梦想开始的第一步,也就是在这一年,他通过同学结识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南部次郎。
在南部次郎那里,石原莞尔第一次接触到了向中国大陆扩张,拓展生存空间的思想,南部次郎很欣赏他,认为他是值得托付的下一代,因此两人来往颇多。就这样,“大陆扩张”的思想在石原莞尔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立志要称为一名军人的石原莞尔学习非常努力,在1907年他就顺利升入陆军士官学校深造,最后以第六名的成绩毕业。据说,他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排在前五名,可以获得天皇赠送的怀表,但由于他平时太过傲慢,所以学校将他的成绩改成了第六名。
在校期间,他系统地接受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除此之外,他还十分重视历史、政治和哲学方面的学习。哪怕是在任职之后,他也从来没有停下对军事理论和历史的学习。哪怕是他为人傲慢,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是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1015年,石原莞尔以其优异的表现正式进入日本军人的最高学府——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当时想要进入这个学校,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石原莞尔所在的整个联队也就只有他一个人被选上了。为此,石原莞尔更加恃才傲物,没几个人是他真正瞧得上眼的,所以虽然他的成绩很好,但也被许多人不喜。
毕业后分配岗位时,石原莞尔又被有心人摆了一道,本来以他的表现,完全可以进入日本军部高层发展,但他却被分配到了中国汉口,远离了日本军事政治中心。对此,石原莞尔本人并不觉得泄气,因为他早就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站在他的角度来说,这完全就是“困了有人送枕头”。
石原莞尔利用自己在中国任职的便利,走访了中国的很多地方,足迹遍布半个中国,期间还经历了军阀混战,这些都为石原莞尔的“大陆扩张”思想提供了养分。而且在汉口,他还遇见了板垣征四郎,两人都对中国觊觎已久,有着相似的主张,因此一拍即合,这也为两人后来共同策划“九一八事变”奠定了基础。
1921年,石原莞尔被调回陆军大学当教官,次年又被派往德国留学。在德国,他又学习了大量的军事理论,对他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大陆扩张”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他越了解西方列强,就越想要侵略中国来充实日本的国力。
1928年10月,石原莞尔被调任关东军参谋,从此之后,他便开始在日本军界崭露头角。
策划九一八事变
石原莞尔到达关东军司令部时,上一任参谋河本大作仍然活跃在东北,在他回国之后,石原莞尔才正式接替他的工作。不久之后,他便和自己的老同学、汉口的老同事——板垣征四郎重逢了。两人早就有着相似的主张,这次在东北相遇,很快就一拍即合,制定了接下来的侵华行动。
1927年7月,在石原莞尔的提议下,关东军进行了他们第一次的“参谋旅行”,这不是简单的旅行,而是一起研究如何占领东北全境。在这次参谋旅行的第三天,石原莞尔提出了《作为扭转国家命运之根本国策的满蒙问题解决方案》,提出了占领东北是日本发动战争的基础,而且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认为武力是唯一途径。
但这个方案并不完善,也没有引起什么水花。直到1930年,关东军又组织了第二次“参谋旅行”,在上一次的基础上,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对我国东北的军事驻扎区、各地要塞和铁路交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更具体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最终整理成了一份《关于满蒙占领地区统治的研究》。
该研究提出日本必须在两年内占领东北才最有利,当石原莞尔将这一文件交给他的上司三宅光治进行审批时,对方还感叹到:“真希望这个计划以后能够派上用场啊!”
石原莞尔回答道:“两年后肯定能用上。”
1931年7月份左右,关东军武装侵略东北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关东军内部几乎全部倒向了石原莞尔,同时石原莞尔还四处散布自己的理论,宣扬东北不属于中国的言论,得到了很多舆论上的支持。不仅如此,他还取得了军部很多好战分子的支持,又知会相邻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关东军的行动。在他们看来,占领东北的时机已然成熟,应该尽早动手。
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在进行他们的计划时,是秘密进行的,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最后还是走漏了风声。外务省立即派人对他们提出了质问,并派建川美次对他们进行监督,因为占领全东北可不是什么小事儿,这完全就是一场“豪赌”。
就算苏联和美国都不准备插手这件事情,但是日本还要面对张学良手底下装备精良的四十四万军队。而当时关东军才只有一万六百多人,当时消息在日本国内传开之后,很多人都嘲笑石原莞尔是在异想天开。
对此,石原莞尔非常狂妄地表示:对付张学良很简单,用竹刀就够了,作为关东军的作战参谋,他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
除此之外,石原和板垣两人还面临着国内的压力,因为他们私自决定开战的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日本的陆军刑法,严重的话,两人会为此送命。但他们却坚信,只要计划顺利进行就一定可以成功,到时候日本政府不仅不会对他们进行追责,反而会嘉奖两人。
得知事情暴露之后,石原和板垣两人在9月15日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为了迷惑外务省,他们表面上宣称决定终止行动,但是背地里却安排好了人手决定立即行动。在战斗打响之后,板垣负责全权指挥,石原则是到旅顺安排司令部的工作。
9月18日晚上十点,一切都在按照石原莞尔的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日军先是炸毁了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铁路被炸之后,日军随即向北大营发起了进攻,不到十个小时,日军就顺利占领了奉天。以此为开端,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神助攻下,东北绝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日军手中。
之后,石原莞尔为了巩固胜利的果实,又迅速建立了伪满洲国。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一切就如石原莞尔料想的那样,日本政府完全没有追究两人的责任,反而对他们大力褒奖,石原和板垣两人更是一跃成为了日本的大英雄,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石原莞尔更是直接官升一级,还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嘉奖,一时之间,石原莞尔成了日本军界响当当的人物。
远离权利中心
石原莞尔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迅速发迹了,他这种瞒着上级以小博大的冒险行为被很多人效仿。许多狂热的战争分子都觉得占领全中国根本不是什么难事,胆子有多大功劳就有多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这与石原莞尔的侵华构想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在石原莞尔看来,日本应该跟清朝一样先占据东北,站稳脚跟之后对其他地区再徐徐图之。他这种“不扩大”的思想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石原莞尔想要极力阻止,但他的建议却没有被日本内阁采纳,反而被排挤出了决策圈外。
石原莞尔本人也是大受打击,一向恃才傲物的他也决定辞职,远离权利中心。辞职之后的石原又一次回到关东军,在那里担任副参谋长一职,但是辞职之后的石原也没有过得很舒心,他的顶头上司东条英机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好战分子。对于石原莞尔,他从一开始就是排挤的。
石原莞尔也不示弱,两人在内部争权夺利,但大势所趋,加上东条英机的背景十分强大,石原莞尔最后只能称病回国。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过战场。
小结
日本战败之后,东京审判很快被提上了日程。面临法官的指控,石原莞尔坚持认为自己不是战犯,他的脱罪理由就是自己“不扩大”的主张。但是他的这种主张完全就是为了更好的侵略,比起东条英机等激进派的主张,他的这种思想是更加冷静和狡诈的。
石原莞尔的特点是不会全面侵华但是稳扎稳打,吃完东北吃华北,再吃华中和江南,然后逼迫中国臣服于日本。
他走的是一条渐进式侵华路线。石原莞尔会将侧重点放在征服苏联远东领土上,顺便吃掉越南和老挝以及缅北,不会过分刺激英国,也不会挑起与美国的争霸,世界东方战场的局面就另一个样子了。如果其任首相苏联的处境就更加凶险。对中国抗战来说,本质都一样。板垣、东条的脑子绑在一块也赶不上石原莞尔。石原莞尔更加狡猾阴险。仍然摆脱不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的命运。
石原莞尔的计划虽然不那么激进,但目的同样是独霸中国乃至于东亚、东南亚。
这同样会损害英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同样会和英美帝国主义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同样会引起英美和日本在太平洋的战争,而日本也不可避免的,最后同样是灭亡。
京都大学教授山室信一在他的《怪兽科迈拉——满洲国的肖像》一书中称,“石原莞尔是将日莲宗和德国军事理论相结合的军人”。这个评价不低。当年的日本也普遍称石原莞尔是“陆军的大脑”。
石原莞尔因提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满蒙领有论”而被称为“满洲建国之父”。但是,没有九一八事变,难道日本不会占领满蒙?更重要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真正贯彻的是日本参谋本部的计划,而不是石原莞尔“满蒙领有计划”。因此,称他为“满洲建国之父”,并不恰当。
1928年4月,即“皇姑屯事件”前夕,陆军省军事课长石原莞尔被调任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第二年5月,板垣征四郎取代制造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担任了关东军高级参谋。“理论的石原,行动的板垣”这对关东军“最佳搭档”开始形成。1929年5月1日,关东军情报会议决定,“做好采取全面军事行动的准备”,并确定了具体步骤。石原莞尔为此兴奋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昭和4年(1929年)5月1日,是引发满洲事变的纪念日。”
1931年5月,石原莞尔提出了《满蒙问题私见》,7月5日又提出了《作为国运转回之根本国策的满蒙问题解决案》,指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为此,石原莞尔提出了“满蒙领有论”即侵占满蒙地区的计划。他认为必须占领满蒙的理由是:第一,缓和“昭和恐慌”产生的经济问题,即缓解当时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第二,为建立自给自足的“自存圈”奠定基础,即获取战略资源供应地;三、构建反苏“赤色防御地带”;第四,为日美必将爆发的世界最终战做好准备。按照他的观点,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美国是西方文明的代表,两种文明将爆发一场统一世界的“最终战”。
但是,日本陆军最高当局不赞同“一步到位”吞占满蒙的计划。1931年4月,日军参谋本部拟定了《昭和六年度形势判断》,提出分三个阶段解决满洲问题,第一阶段,以外交交涉为主,建立国民政府主权的亲日政权,努力确保日本权益之扩张;第二阶段,建设独立国家;第三阶段,占领满蒙,将其并入日本版图。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部召开首脑会议。考虑到事态的扩大极易引发日本和欧美的矛盾冲突,因此军部最终决定采取“不扩大事态”的方针,先建立一个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对日本唯命是从的傀儡政权。对此,石原莞尔在日记中失望地写道:“获悉9月19日占领满蒙的意见因不为中央所采纳,连建川美次少将也完全不予赞同而无法施行,我只能吞下万斛之泪,退而接受在满蒙建立独立国家的方案,并将其作为最后阵地,等待时机最终实现满蒙领有论。”也就是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建立“亲日政权”到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建立,依然遵循了日本陆军“分阶段推进”的路线而不是石原莞尔提出的“满蒙占领计划”。只是第三阶段——“领有”(吞并)满洲,未待实施,战争已经结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时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的石原莞尔坚决反对扩大方针。他担心,如果当时扩大战争,苏联红军可能乘势而入,令日本腹背受敌。这个意见最终被采纳。因此,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最初采取了“不扩大方针”。
按照石原莞尔的理论,日美终将一战。但是,他认为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扎稳打”:先经营好满蒙,然后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实际占有中国,待时机成熟后再挑战美国。但是,未待他大展宏图,本来已经是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离次长一步之遥的石原莞尔,却在9月并调任关东军参谋次长,而参谋长是他极瞧不起、称之为“上等兵”的东条英机,两人始终存在矛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石原莞尔认为,日美实力相差悬殊,日本必须“扬长避短”,认真研究美国的弱点、把握美国的命脉。但是,他的话根本没人听。后来,战争进程不断印证了石原莞尔的判断。但是,石原莞尔已经被转入预备役,根本没有话语权。
战后,美国在东京审判中主要“以东条划线”。石原莞尔因为和东条有矛盾而没有被列为战犯。东京审判时,石原莞尔作为证人出庭。他声称:“如果我是陆军大臣,根本轮不到你们在这里耀武扬威。”这句话令人深思。后来,石原莞尔因膀胱癌去世,时年60岁。确实,如果日本整个战略由石原莞尔部署,或许日本不是今天这个版图。同时,整个史实说明,石原有战略思想,但未被付诸实施,影响有限。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能系统地解释石原莞尔的思想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具体影响吗和石原莞尔不建议扩大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