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心思不在科研上的人,强行读博有什么后果
9162023-08-2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对于一个心思不在科研上的人,强行读博有什么后果,以及为什么不建议搞科研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以下科研经验教训出自这篇paper(原来科研的经验教训也是可以写成paper发表的),觉得总结的很到位,节选几条,供大家参考。
Brennan,N.M.,2019.100researchrulesofthegame:howtomakeyourresearchworldclass;howtosuccessfullypublishintopinternationalrefereedjournals.Accounting,Auditing&AccountabilityJournal32,691-706.
关于科研习惯
Takeownership/responsibilityforyourresearch:依赖导师做研究只会陷入对导师不给力的无尽埋怨Donotbeknownforbeingaone-trickpony:十八般武艺,精通几项,其他多少都了解一点Prepareapipeline:肚里有粮心中不慌Donotcontaminatethecrimescene:所有原始数据都好好封存,数据清理和分析过程都详细记录关于合作
Co-author:多合作,各取所长,被拒稿也能分担一点痛苦Onlyco-authorwhenthereisameetingofmindsbetweenyouandyourco-authors:但只和志同道合的人合作,道不同的人很难持久合作而不生嫌隙,强扭的瓜不甜,Donottakeonafreerider:不干活只想坐收渔利的人趁早踢出Donotbeafreerider:同理不要做那个不干活只想坐收渔利的人,会被踢出去的关于写作投稿
Writeitinfiveminutes,reviseitfivetimesover:一鼓作气的写,锱铢必较的改Overcomeyourfearofrejection:明白被拒是科研的日常HavePlanBincaseyourpaperisrejected:其实投稿之前就可以准备好备选方案,备选的备选方案,备选的备选的备选方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下面的详细100条建议
Part1:Overall
Part2:Designingresearch
Part3:Writingresearch
Part4:Conferencingresearch
Part5:Publishingresearch
Part6:Authorship
最后,Rule100:Enjoyyourresearch
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个话以前这么说是对的,现在可能还真不是了。中科院现在的这种玩法,逼得很多人确实是疲于“搞科研”,但是真正在“研究科学”的人又有多少呢?这种体制,还能玩多久?
中科院从一开始设立,确实是国家层面研究科学问题的主要场所(苏联模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二者分工定位不同,至少在90年代之前,迟至2000年前后,很多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都是中科院挑头研发、建设的,它对于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比如之前那一批国家实验室(不是国重)里面,中科院占了很大比重,为什么近年来地位下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了呢?我认为原因有:
①PI制。这种玩法从北京开始推向全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来的研究室结构被打破,变成了一个个科研“小作坊”,形成了“大老板-小老板-博后-学生”这种金字塔层级,组里面分工基本就是大老板到处搞钱、小老板写文章追热点、博后带学生做实验、学生让你干啥你就干啥、高年级带低年级,每个人都在为PI大老板服务,没有了科研协作,只有流水线作业、生产文章。还有一个恶果就是,真正的助研、副研等科研人员、这些应该做实验的人、善于做实验的人不做实验了,他们主要负责写文章、找idea、开会、写本子等等,一线工作都是学生来干(等技能和经验积累差不多也该毕业了),真正有实验技能和独立思维、经验的人却在干一些办公室工作、在电脑前面“做实验”“搞科研”。
②唯论文。在“破四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中科院系统是一切以文章说话,追热点、炒概念、follow、idea、credit、seminar,这些东西,懂的人自然都懂,笑一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成批量制造热点、高IF文章,真正的用处和转化呢?很难说。科研人员天天面对巨大的文章压力、升职压力、基金压力,一切以短平快出文章为主,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埋头解决“卡脖子”问题?嘿嘿嘿。
③配套设施和服务不行。这是现在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原来很多大型单位,都有“办社会”的职能,比如科学院原来附属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还有分房子、澡堂、理发店、卫生所等等,在原来起到了很大的“后顾无忧”的作用,现在这些都没有了,为什么人们挤破头去大学?小孩入托入学都不解决,人都没有地方住没钱买房,怎么科研?工资水平除了大老板,副研、助研跟大学的副高、中级差不多甚至更少,大学的一些隐性福利也没有(比如附属学校和食堂),实际上收入还不如大学。
利益相关,祖辈1955年开始就从兰州军区调入、参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建设,父母在中科院兰州某所工作,本人科学院家属院长大,硕士博士在中科院北京某所就读,算是“科三代”,对于中科院有很深的感情,同学邻居有很多科院子弟,但是目前很少见有子弟继续在这里工作的,中科院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中科院科研水平吊打大学的现象也在快速消失,如果中科院还是这个玩法,未来科研主力就不会是科学院了,请看现在的重大计划、大科学工程、杰青优青、学生考研保研去向等等,这里面中科院单位还有多少优势?科学院该何去何从?
博士培养重点是培养高级科学研究人才。如对科研无兴趣则不可能完成博士论文研究内容,获得良好的科学实验设计操作方法训练。拿不到博士学位证书。我有两位在职博士生均未完成科研任务並发表论文,一位是除教学任务外家庭负担过重,缺少做实验时间,另一位是忙于联系出国留学。均被取消博士资格,既无毕业证书也无博士学位证书。
在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很松的时候,你的博士文凭就是你的资源,因为能够拿到博士文凭的你,一定是有很好的记忆力和写作水平,你就凭借写本子的才华就可以拿到科研经费,加上原来的科研不需要做出科研成果,你就可以聪明地把科研经费变成自己的私房钱,使得大家都在想尽办法申请科研经费。但是国家高层不糊涂,发现了原来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出台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使部分做假科研的发现科研经费已经不是随便就可以用了,再加上学术造假问题的曝光,科研管理层也把诚信度列入了学术界的考察指标,若做假科研的后果会很严重,所以现在我国的科研需要做真科研才行。科研本身就是特殊职业,做真科研不但需要有创新天赋,还要有动手能力、奉献精神、忍受穷和累,不会有节假日,不会有白天与黑夜,当然,有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具有科研天赋且真正在做真科研的人都是很快乐的,而且身体健康。所以,如果你真有创新天赋和动手能力,加上你有博士文凭,可以继续做科研。如果你没有创新能力,只有一个文凭,建议你不要去做科研,因为我国将来会要求大家都要做真科研出真成果,而不只是写本子花经费和写论文。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正说明我国的科研管理水平已达到了新的高度,我现在对我国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有信心了。但愿我国的学术界能早日回到以科研成果为中心的状态,让那些科研经费游戏见鬼去吧。
OK,关于对于一个心思不在科研上的人,强行读博有什么后果和为什么不建议搞科研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