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特点(如何改掉讨好型性格)
7382023-08-2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如何看待郭杰瑞疑似造假视频来讨好中国友人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老梁说不建议讨好别人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郭杰瑞他的报道是损害了谁的利益,是让谁的人民获得了更加正确的信息。
像郭杰瑞这样的人,在美国政客的眼里,那属于亲华人士是属于这些政客想要清除掉的人士,他们肯定会对郭杰瑞进行各种各样的打压。
在中国的网络上面,充满了这些欧美政客的枪手。他们有非常好的中文素养。能够发布一些不实消息,让中国人拼命的转发他们的这些消息,都非常有煽动性。
所以,当郭杰瑞这种在中国有几百万粉丝的外国人,报道的消息,让这些政客感觉美国利益受损的时候,那么他们一定会从源头上去打压郭杰瑞。
郭杰瑞是属于媒体人,媒体人最重要的就是公信力。如果一个有着几百万粉丝的媒体人没有了公信力,那么他的影响力自然就受到了损失,他再说任何事情就不会有人相信了。
所以,美国的这些政客必然会动用这些水军去造谣郭杰瑞,让郭杰瑞在人气上受损,在公信力上受损。这比起让郭杰瑞在马路上出交通事故来说,通过舆论来打压他是成本最小,并且伤害最大的一种方方式。
我们中国人在听取媒体信息上面还没有习惯接收多方位的声音。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听到的消息都是真实的。所以,当美国政客操纵他们所控制的中国自媒体对郭杰瑞进行造谣的时候。会造成一部分人很容易去相信这样的事情。他们想不到发布这些不实言论的人很可能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台由美国政客操纵机器。
郭杰瑞需要去讨好中国人吗?他并不需要!我们从他之前所有的视频都可以看出他的思维仍然是美国思维,并且他的报道是非常客观的,不管是他在看待中国的事物,还是看待美国的事物的时候都很客观。他只是因为学习了中文,并且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都是谎言,并且将这种谎言对中国民众公开出来,才触犯了美国这些政客的利益。
作为一个有分析能力的中国人,我是选择相信郭杰瑞的。因为我曾经接待过几万个外国人,在他们之中也有媒体人。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郭杰瑞说的所有的内容都是事实。不存在需要讨好这一说。
当甲午战争战败的阴云席卷大清朝廷,落魄的光绪帝此时已失去了方向,然而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伯父——恭亲王奕欣。光绪帝来到他的床前,轻轻地问道:“恭王以为,翁同龢如何?”恭亲王闻后老泪纵横,托起病重的身躯,攒足了气力对光绪帝说到: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错人!……
翁同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所做作为该如何评价?
“刚正不阿,大清正臣”的清流人设话说,江南的翁家,可是晚清时期典型的名门望族,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就曾是咸丰和同治的老师,翁同龢也没有给父亲丢脸,咸丰6年考中了状元。
在自身的努力和父亲的提携下一路高歌,先后担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直至进入朝廷决策的中枢位置。担任同治,光绪的老师,让他成为光绪身边最近的权臣,行宰相之职。
翁同龢给自己一步步建立起“刚正不阿,大清正臣”的清流人设。在担任刑部要职期间,顶着地方官僚权贵的压力,将震惊全国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翻案成功;任军机大臣期间,严肃处理了云南军费报销舞弊案,在中法越南交涉案上维护了朝廷的利益。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当时朝堂上下的一致认可,甚至光绪帝都认为他是大清之楷模,朝廷之典范。
然而,当大清的国运被外来势力摧残,变的风雨摇摆时,当朝廷需要变革另觅生路时,翁同龢,这位咸丰年间的状元,却表现出了他的迂腐,甚至自私,将自己之前经营起来的能臣、正臣人设全部撕毁。
人设崩塌之——掣肘海军建设1888年12月17日,在慈禧太后的鼎力支持下,由李鸿章主持,海军衙门编写章程,将前后购买与自产的22艘大小军舰和各类辅助舰船正式统一编建,成立了当时大清唯一的常备海军,亚洲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为此,清廷拟定每年以400万两的经费予以海军的开支建设。
令人惊愕的是,自成立开始北洋海军再无添置一舰一船,未购一炮一弹!而当时处于劣势的日本海军却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下,不断购置军舰,提升海军实力。
那北洋海军的军费都到了哪里?有人说是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3000万两经费修建颐和园,致使北洋海军无经费发展……
这未免言过其实!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实乃事实,但并不是全从海军经费中扣除,而是从中央到十八省各行分担,当然,海军的经费也不能例外。按照1889年海军衙门会办、庆郡王的奏折记载:“以今岁而论,每年交拨三十万两工程处应用颐和园,”以此可推断,北洋海军按理每年还能拿到朝廷拨款370万两,5年时间可得1850万两之多,这些钱足够再添一支北洋海军了!
那为什么朝廷的拨款依旧不能到达?因为,掌管户部这个钱箱子的人,翁同龢,不想给。
人设崩塌之——看不清大局,外带“公报私仇”翁同龢的理由是:海军建制已成规模,每年耗银巨大实乃饷力受挫。说白了就是没钱。
这个理由还算中肯。因为1887年黄河发生过大决堤,数百万人受灾,当时翁同龢尽到了户部尚书的职责——施行一系列节省开支举措(慈禧太后同意),筹措900万两支援受灾地区。而这其中就有一条:暂时限制海军外购军火。也正因这一条,成为日后翁同龢卡住北洋海军喉咙的死穴;但在同治皇帝大婚、光绪皇帝大婚、慈禧太后寿诞,建颐和园这些方面,翁同龢倒是看得很清楚,大操大办奢靡至极。前后一对比不难看出,尽管当时国库存银稀薄,但还是可以支撑部分北洋海军的开支。
翁同龢之所以对北洋海军处处掣肘,是因为他和李鸿章处在政见的对立面——翁同龢是“帝党”集团的代表,而李鸿章的背后却是“后党”。当慈禧太后决定将权利交由光绪皇帝,自己回颐和园颐养天年时,翁同龢便明白,这是他权利得以最大化的时机,也是削弱以李鸿章为首的后党集团的绝佳时机。同时也能了结他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李鸿章当初写犀利弹劾文章,致使光绪将犯了法的翁同书流放,翁心存也因此郁郁而终,翁同龢至此与李鸿章结下恩怨。)
就此,翁同龢抛弃了朝廷给予他的责任,向着权利、党争的深渊而去。
人设崩塌之——立清流之名,行结党营私很不幸,翁同龢在追逐权利中,慢慢走上了东林党的老路——高举仁义道德,立清流形象,背后却干着结党营私,网罗言官的勾当。翁同龢逐渐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强硬的政治主张,他们在面对外交关系和异己的问题上保持异常的统一。
当日军无理由地挑起战争,李鸿章主张借助外国势力调停,以和为主时,翁同龢集团迅速站了出来,将矛盾转移到了北洋海军身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耗巨资养海军,为的就是今天!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连东夷小国都无可奈何,大清颜面何在?李鸿章不敢一战,真乃朝廷之耻!辜负圣恩……
一时之间,朝廷内外都觉得李鸿章怯战,认为李鸿章将北洋海军视为自己的财产等。一件对外的国事,转变为内部的权利之争。奈何翁同龢会对光绪说出这样的话:“李鸿章如果能打赢,乃是朝廷之福,皇上之福;如果李鸿章输了,则治李鸿章督军不利之罪……”
这时候的翁同龢,已经被权利蒙蔽了双眼,他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更应该摆正心态与认识,北洋海军是朝廷的海军,不是李鸿章的私人武装,如果一旦受损,虽说能直接扳倒李鸿章,但却给大清留下了致命危机。
人设崩塌之——为排异己,朝局不顾或许,翁同龢最丑陋的嘴脸是在甲午战争战败后。当日本政府指名道姓要李鸿章赴日本签署协议,在临行前,光绪帝问李鸿章“如何与日本议和”时,李鸿章难为地回答道:“割地之说不敢担承,假如占地索银,亦殊难措,户部恐无此款。”翁同龢此时接过话茬:“但得办到不割地,则多偿当努力。”
什么意思?只要能不赔地,要多少钱户部都给你筹齐喽。
当初李鸿章请求户部拨款北洋水师建设,翁以饷力受挫为由断然拒绝。而现在落得丧权辱国时,却有骨气说出“钱没问题”的保证,奸人嘴脸真是暴露无疑。如果在当初,不以权党之争为主,不以家族恩怨为主,加强国之海防,将个人恩怨与欲望抛弃,全力辅佐大厦将倾的大清,即使不能力挽狂澜,但却能在后世留有清誉,让后人瞻仰。
总结:或许,在翁同龢的心里并没有奸臣之心,但却行着奸臣之实;虽身居高位,但却家国不分。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作为朝廷重臣,怀柔家国天下的慷慨情怀,更没有那种摒弃前嫌,为国献力的高尚精神。纵观翁的一生,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奸臣”有些言过,“误国之臣”些许中肯。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