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有什么区别皮下注射打成肌肉注射有影响吗(肌肉注射和皮下的区别)
10032023-08-2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有什么区别皮下注射打成肌肉注射有影响吗,为什么宝宝不建议肌肉注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不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静脉注射直接,起效快,直肠粘膜吸收与肌肉注射因为药物不同也不一样,同样药物当然选择直肠比肌肉注射更简单。
(特邀回答: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平原医院临床药学室高丽丽)
“屁股针”是一种肌内注射方式,注射于臀部后面适当部位的肌肉组织中,属于注射给药形式之一。另外临床常用的另外一种注射给药形式为静脉输液即打“吊针”,是把药物连续输入到静脉内。那么,为什么现在生病都很少打“屁股针”了,而是打“吊针”了呢?
首先,从注射给药的药物特性来说:
①肌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于肌肉组织中,一次剂量为1-5ml。注射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都可肌内注射。水或油的混悬液是水难溶性或注射后要求药效延长的药物。乳剂型注射液是水不溶性药物。
②静脉输液需将药物输入静脉内,一次剂量约为几百或几千毫升,多为水溶液。溶液型注射剂是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稳定的药物。粉针剂是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
其次,从疾病进展程度来说:
如普通感冒,使用药物治疗时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仅适于:因感冒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由于患者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又如流行性感冒,主要的抗病毒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如口服磷酸奥司他韦、吸入扎那米韦、静脉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3种药临床疗效相似,给药途径有所不同。一般无基础疾病的流感患者,轻症可选口服给药,如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或颗粒,但若为流感重症患者、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患者和对其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产生耐药的患者可选用静脉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且该药还适于各年龄段人群。
再者,从吸收方面来说:①药物注入肌肉组织后,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流速度。若是皮下脂肪较厚,吸收较慢。再者有些药物因溶解度低,在注射部位形成沉淀,造成难以吸收或吸收缓慢。
②静脉输液是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循环系统,不存在吸收过程,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为100%。给药后起效速率略高于肌内注射。
由上可知,生病时是要打“屁股针”,还是打“吊针”,是根据药物的注射剂型、疾病进展程度及治疗目的等多方面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7-68
2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6
3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4):331
4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85-88
5合理应用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专家共识(2016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3):247
这两种是有区别的,皮下注射属于将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进针需要有一个角度,大约30~40度角,注射后能够看到局部有隆起。而肌肉注射是注入自身肌肉内的,一般是垂直进针。这两种都必需常规消毒,注射前一定要排空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治感染。两者的效果当然也有所不同,皮下注射的吸收慢,但其药效比较长,预防接种的话可以用这种注射方式。肌肉注射吸收比较好,药效快。皮下注射一般应用于皮试、疫苗注射、胰岛素等这些情况;肌肉注射应用于治疗性注射。
往肚子上打针是皮下注射,往腹部打针最常见的是注射。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来用有效的控制体内血糖增高的症状。在注射时建议病人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同时应严格掌握使用量,防止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