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冷知识 我的祖国相关知识
11182023-09-09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历史系能学其他语言吗,以及为什么不建议学历史学英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感谢邀请。以我亲身经历来讲,一般考研都是从大三开始准备的,楼主如果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的话,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文科的跨专业考研,现在是非常常见的,只要准备充分,基本不会有专业歧视,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让英语成为你的加分项英语本身是语言工具,研究生阶段,不管什么专业都需要查阅英文文献,发表外文期刊。所以,英语学得好,不但不会有跨考歧视,反而会成为你的加分项,建议大学期间做好英语专业学习。
2、明确历史专业方向历史学是一个大的门类,下面也分各种小的分支,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往往都是专注一个学科方向研究。建议在历史大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目标的提前了解相关的文献研究。
3、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自学能力和学科认识都还存在不足,建议到本校历史专业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其实在求学的时候胆子可以大一点,你可以先自己找一个感兴趣的历史方向学习,写一个自己的学习认识,带着成果去找老师,老师一般都很愿意指导有积极性的学生,并且给你学习和考研的建议。
4、尽早确定考研目标院校现在由于本科生就业难得问题,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建议早一点了解考研院校选择。明确目标后可以下学校官网查看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找自己感兴趣的教授,在知网上学习他发表的文章,主动用邮箱和导师沟通,争取留下好的印象,为考研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楼主有这样的学习积极性还是非常不错的,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考上心仪的院校。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就请为我点赞吧,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哦!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专注职业发展咨询,坚持原创回答!
关于跨考考研,很多同学都会有很多的困惑,比如这位同学在这里的提问,关于考研历史学是否需要报名网络课程,就这一点,小编就简单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好了。
首先,作为跨考的同学,小编认为应该对跨考的这个专业有明确的认识,即对历史学这一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是必要的,真正的历史学研究和通俗类的历史问题是不一样的。具体而言即是对于这一学科学术史了解的程度,专业的历史研究在某一问题的探讨方面是十分深入的。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讲,有时候可能是喜欢历史中的那些故事,而非真正的历史研究,所以在此小编希望题主对历史专业的相关内容详细去了解一下。
其次,历史学专业课程其实没有什么相关的网络课程,这个方面复习的要点应该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院校,然后去研究这个学校相关方面的考试题目,然后仔细阅读该学校所列出的考研参考书目,进行认真的复习。历史学考研的内容总的来讲还是比较基础的,所以要求大家在考研的时候需要把细节的知识点吃透,然后反复巩固即可。
而考研历史专业不止历史学专业课一门课程,还是需要对其他课程有所提前准备,尤其是英语,如果英语不是特别好,那就需要提前进行准备了,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注意一点,关于英语如果觉得确实有必要可以考虑报名网络课进行专业的学习。
总之,考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进。
不用学高数,但是高英避免不了,因为英语是大学生必修课,必须得上。
同样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是全民学英语。英语当然很重要,这不用论证,岂止是英语很重要,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同样都很重要,这同样不用论证。英语虽然重要,但需要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并一直学习到研究生阶段吗?所有的人都需要学外语吗?中国人又有多少能够用外语交流、能够阅读外文书籍、能够用外语写作?我们不禁要问,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值得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学习时期,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精华有很多,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学习,比如历史、地理、哲学、文化、法律、社会、伦理等,它们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与素质,对人终身受用。错过了大学及以前的学习时期,学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功半”都达不到。但事实上,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对学习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的“重视度”远远不如外语。
现在的状况是,中国人的学历越来越高,大学本科已经成了基本学历,每年都有大量的硕士、博士“产出”,但文化素质却似乎越来越低,很多人大学都毕业了,却分不清祖国的东南西北,不知道浙江在哪里,不知道湖北、湖南的那个“湖”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山东、山西的那个“山”是什么山。不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不知道中国主要朝代的历史顺序,不知道“魏晋”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西汉和东汉怎么区分,不知道北宋和南宋怎么区分。简单的思想都表达不清,说话完全不讲逻辑,不知道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等。
我要说的是,英语学得再好也变不成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但如果中文学得不好,却会越来越不像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一直认为,外语应该专业化,如果准备以后从事外语专业,或者从事对外语要求很高的专业,那么他可以在中小学阶段就加强外语学习,我们可以规定某些专业人士必须学习外语,必须考外语,而没有必要规定所有的专业都必须学习外语。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人前往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学习和交流。我认为,目前中国人学习法语、德语、日语等的模式和方法应该是学习外语的正确途径,可以概括为:确实需要就学习,也会学得很快很好;不需要就不学习,硬性学习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很痛苦。
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快速发展,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人的语文水平是否随着学历提高而有所提高呢?笔者是悲观的。我始终认为,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以及工科,语文都是基础,不管是什么专业,都需要用中文表达、中文书写。很多问题并不是专业的问题,而是语文的问题。随便抽一份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的本科(或硕博)毕业论文,都可以发现很多语文上的问题。很多文科教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花在语文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比花在专业指导上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
所以我认为,在大学不仅需要学习语文,而且需要加强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得好,专业学习将会事半功倍。研究生教育也是这样,硕士研究生考试,外语应该降为选考,是否考以及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根据具体专业的需要来决定,而语文应该提升为必考,成为素质考试。当今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外语考试,外语扮演着“拦路虎”的角色,很多人都被外语这只“拦路虎”拦在了研究生大门之外,这很不正常。
语文之所以不被大学重视,我认为这与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的误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所理解的“语文”还是小学的语文、中学的语文,这种层面的语文不过是“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当然是用不着费那么大的劲儿去学习的。目前,很多大学语文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还停留在“小学语文”、“中学语文”的“语文”概念上,这实际上是大学语文不受重视、大学生不欢迎大学语文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大学语文,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改变观念,改革、探索大学语文。
“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这是三种不同层次的语文:小学语文主要是字词句层面上的基础学习,语言能力上的培养是学会规范说话,并能够规范书写;中学语文主要是篇章理解的问题,语言学习上重叙述、描写等日常的表达,重点是阅读和理解,当然还包括基础写作;而大学语文则主要是精神、文化、情感、思想及其相应表达的学习,重点不再是识字,不再是如何理解文章,不再是记叙、抒情层面上的表达和书写,而是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汉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在汉语表达的层面上理解思想、文化,反过来在思想和精神的层面上加深对汉语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表达复杂思想文化和精神的水平。
从语言上来讲,汉语的微妙性、汉语的情感性、汉语的思想性、汉语的文化性、汉语的复杂性等,才是大学语文的核心和根本。所以,大学语文是语言学习,更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学习,是历史学习、哲学学习、文学学习,也是道德、社会、艺术、逻辑等知识的学习;大学语文是语言层面上的大综合,是一个中国人应该用一生来学习的课程。可以说,“小学语文”的“文”是文字,“中学语文”的“文”是文章,“大学语文”的“文”是文化。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