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人性的冷知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透露人性的故事)
10422023-09-09
其实管仲对人性的洞察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管仲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管仲对人性的洞察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首先,警惕自己的长处
这一篇中,有一句话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充满了对人性的洞察,管仲说:“凡国之亡也,以其长者也。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故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意思是说,要分析一个国家衰亡的原因,我们要找它的长处。一个人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的长处和优势。所以,善于游泳的人常死在梁池上,善于射猎的人常死在荒野之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每个人都有长处,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过度自信的人性弱点。我们往往高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就像善于游泳的人,总觉得自己可以轻松游到河对岸,但是实际上他只能游到河中央,因此灾难就会降临。
第二,关注事物的两面性
管仲说:“恶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贱者,贵之充也。故先王贵之。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所谓德者,先之之谓也,故德莫如先,应适莫如后。先王用一阴二阳者霸,尽以阳者王,以一阳二阴者削,尽以阴者亡。”
大概意思是说,事物都是相对的,丑恶是美的基础、卑下是崇高的基础、低贱是高贵的基础。天,通过时令发挥作用;地,通过物材发挥作用;人,通过德行发挥作用。所谓德行,最好是优先施行,它不像打仗一样应该以后发制人为上。管仲说,在天时、地利和德行中,按照先王的经验,占有一个不利条件两个有利条件的,能成就霸业;完全是有利条件的,能成就王业;占有一个有利条件两个不利条件的,必然要被削弱;完全是不利条件的,必然被灭亡。
第三,如何做一个“完美”的人?
管仲说:“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意思是说,圣人的心思总一般人都猜不透,感觉是浑浑噩噩的。很喜爱一个人,不能随便给予利益;很憎恨一个人,也不能加害他。先王总是注重分寸适当,注重保持机密。所谓机密,就是不说出口,不形于色;就像龙、蛇一天五变而无人察觉一样,才叫做保持神秘。
管仲说,别人想要勇气,就给他们勇气;想要地位,就给他们地位;想要求利,我们就给他利益;想要知识,就让他有知识。但是,要注意戒备,隐微而庇翼自己,行动一定要深思,不要被人识透,对于突然到来的事必须要有防备。对人有信叫做“仁”,不被欺瞒叫做“智”,能做到“仁和智”,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第四,如何处理“国际关系”?
管仲说:“先王不约束,不结纽。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们在处理国家关系时,既不会拉帮,也不结派。约结成邦终究会解散,结成派别终将会破裂。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亲疏,不在于“约束”和“结纽”的拉帮结派。那在于什么呢?
八个字:把握天时,合于正义。
管仲说,把握天时就能得到自然优势,符合正义则得到民众的拥护。既占天时,又合正义,这就能把自然与人的力量一并掌握起来了。先王不采用武力解决边境问题,边境就会安定;边境安定,则邻国亲善;邻国亲善,问题就可以处理得当了。
另外,管仲还说,先王最重视诚实和信用,有了诚实和信用,天下各国就友好了。贤大夫不依靠宗族门第,士不依靠国外权势,平常的小利不算是大功劳,平常的储备当不成大用处。保存国家、安定社稷的这些大事,诚实和信用就可以解决。
其实,2000多年前管仲这些治国理念,在今天的中国也是一样的,比如以和为贵,不称王称霸,也不拉帮结派,维护国家的信用等等,这些正是今天我国外交策略的准则。虽然时过境迁,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秩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始终是没有改变的,人性是没有改变的。正义、诚信、友善始终是人性所向往和追求的。虽然短时间来看,这样的策略可能会吃些亏,但是保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从长计议,可以获得更加长远的生存机会,
管子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枢言曰: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
意思是说,道就好像天上的太阳;在人体就好比人心。爱民、利民、益民、安民,这四方面都是由道决定的,帝王运用它们,天下便得安宁了。
《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他们都是在反复实践总结中获得知识或技能,这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卖油翁通过康肃公“善射”十中八九和卖油翁“酌油”而油不漏两件小事,说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管仲的事例也在说明经过不断的实践而获取技能和知识。他们说成功都来自于不断地实际操练,进而获取成功。
管仲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当时,齐桓公能称霸天下,为周朝王室维持中原各国的秩序,都是管仲的功劳。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后,认为齐国很小,只能困居海边,所以,必须想办法让货物流通、财富累积,让国家富强、军队骁勇。而且他还要求“与俗同好恶”,也就是要多听百姓的声音,“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老百姓想要的,政府必须满足他们;老百姓讨厌的,政府必须极力避免或迅速改正。
管仲认为,“上梁度而六亲固”,在上位的人能够以身作则,底下的人才会心服口服,跟着效法,否则只会“上梁不正下梁歪”。
管仲还强调礼义廉耻的重要性,“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就是他率先提出的。人民如果只是吃饱喝足,而没有任何礼义廉耻的观念和行为,社会秩序也很难维持下去。
管仲的人生观是“因祸而为富,转败而为功”。一般人遇到困境,受到挫折,反应都是垂头丧气、意志消沉。但管仲不是,他倒霉的时候,没空难过、悲伤,反而逆向思考,逆向操作,想办法将输掉的赢回来,他是个永不放弃的人。
“贵轻重,慎权衡”,是管仲的另一个特色。他会分析利弊得失,该忍时就忍,绝不意气用事;该做时就做,绝不犹豫不决。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最高利益为重,这种境界是很难做到的。
不管齐国国祚长短,单单谈治国,管仲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宰相。不只后人这样赞美他,甚至在当时,就已博得不少好评。
诸葛亮年轻时曾以管仲为偶像,力求模仿之,这就足以证明管仲在治国方面的成就了。
关于本次管仲对人性的洞察和管仲冷知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