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智慧课堂家长的话(积木智慧课堂总结)
14062023-08-26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家长如何通过心理学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学冷知识怎么讲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如何跟孩子沟通心里话?
看完普通父母与智慧父母的差别你就会找到答案
1、关于沟通
普通父母:他们容易站在权威的角度,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成熟的,孩子的想法都是错的、幼稚的,于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的关系更多的是控制型。
智慧父母: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觉得孩子和自己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相信孩子有的想法和家长的不同,但是愿意沟通,找到亲子间想法的交集,相互配合、支持,他们和孩子的关系更多是合作型。
2、关于视角
普通父母:他们愿意从放大镜的视角看孩子,关注孩子生活、学习上的小事,比如这次考试的成绩排名、钢琴少练习了两遍……这样的关注让孩子紧张、焦虑,生怕做错事被批评,父母考虑问题偏于短视。
智慧父母:智慧的父母习惯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他们习惯拿着望远镜看孩子的成长,比如孩子学习的兴趣比暂时的成绩更重要,愿意从经历过的学长学姐的角度看孩子目前的成长,有远虑但少近忧。
3、关于孩子的特质
普通父母:他们觉得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只有少许优点,而且觉得孩子的优点不用关注,急于改变孩子身上的缺点,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为一个优秀完美的人。
智慧家长:他们觉得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都是特点,他们承认孩子身上有一些需要调整的部分,但是认为内向的孩子可能更沉稳、敢表达和父母不同意见的孩子更有想法……他们觉得不盯着孩子的缺点唠叨,强化孩子的优点就是弱化其缺点。
4、关于比较
普通父母:他们认为孩子的失败都是可以避免的,失败就等于错误,经常和孩子树立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标杆,告诉孩子要做到最好,但是这样的观点容易让孩子怕失败,从而没有自信、不敢尝试更多可能。
智慧父母:他们相信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甚至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失败没有什么,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更加宝贵,只有这样孩子的心智才能更加成熟,未来才能更加独立、自信。
5、关于提问
普通父母:他们不喜欢孩子总提出一些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的想法,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没用的,当孩子提出“十万个为什么”时,他们选择忽视,或者急于给孩子他们认为的正确答案。
智慧父母:首先他们会肯定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问题,他们不急于替孩子思考,相信并鼓励孩子勇于自己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即使他们觉得孩子的办法不完美,也愿意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因为他们相信问题中往往藏着创造、想象力,而孩子的思考会灌溉问题,让其发芽开花。
6、关于学习
普通父母:他们觉得学习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学习就是需要孩子记录知识、做习题,而体现学习结果的唯一指标就是成绩,花费的时间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这样的态度往往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无法找到内在的学习动力。
智慧父母:他们认为学习是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肯定有波动、曲折,成绩重要,但成绩好坏的背后的原因也重要,如果孩子表现不好,我们需要客观看待孩子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需要考虑影响成绩的思维、自信、情绪、心态等等。
7、关于时间分配
普通父母:在他们眼里,孩子的事情只有学习和其他两件事,他们的口头禅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要管”,这样做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让孩子倍感压力,要知道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一台学习的机器。
智慧父母:他们习惯综合考虑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孩子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运动、阅读、同伴交往……还有要适当地给孩子留白,让他们自我发挥,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也会相互促进。
8、关于生活角色
普通父母:他们对于自己要求很高,生活中各个身份都想做到100分,如果做不到,他们时常焦虑、沮丧,甚至发火;其实想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妻子、员工的想法只会让自己倍感压力,有时候也让家人无法放松,生活不仅仅是一项单选题。
智慧父母:他们对自己没有苛责的要求,他们明白爱家人之前要先爱自己,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愉快的妻子、爱学习的员工,把生活看成多选题,每个阶段灵活调整精力,当自己心态好,身边的家人也感到幸福。
9、关于生命
普通父母:他们对于成功人生的定义往往比较单一,认为孩子的幸福就是成绩好、工作好、收入好……当然,好的定义,就是比别人好的意思。他们往往都是以看得见的结果为衡量标准,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这样,孩子很难体会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智慧父母:他们认为成功人生的定义是多元的,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们觉得孩子只要有进步、有收获就是成功,他们努力给孩子生命增加各种体验,让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活出自己的意义。
10、关于教育
普通父母:他们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就是指挥孩子去做,孩子做不到就会生气、发火甚至大吼大叫,直到孩子发生改变,他们习惯说“我是为了你好,所以你要听话”,他们良苦用心,却时常换来孩子的抗拒和亲子关系的紧张。
智慧父母:他们相信言传大于身教,愿意以身作则先改变自己,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看书、运动、不过度沉迷于游戏等方面,他们希望自己作为榜样先行动起来,他们的潜台词是“为了孩子好,我要自己变得更好”。
让孩子内心强大,有好的心态,乐观积极,坚强,需要父母耐心引导,用心培养。
1、不要事事包办,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意识。
很多父母总是由于觉得孩子是孩子,事事包办,这样只会让孩子内心习惯了被照顾,缺少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事事包办,就是告诉孩子“你不行,我来吧”,久而久之,孩子虽然获得了被照顾的快乐,但是,却失去了自我认可“我能行”的意识。
2、培养孩子的感恩和幸福感。
很多孩子心理脆弱,就是容易觉得自己被伤害,负面,如果培养他的幸福感,学会感恩,孩子就会处处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是安全的,是幸福的,是什么都不怕的,不担心失去,因为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当然,孩子的这种心态,也是需要父母的确能给孩子适度的爱与陪伴。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安全感。所以,如果孩子心理脆弱,那么不是孩子的错,一定是家长在某个环节需要调整方式。
自律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从外到内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依靠他人规范行为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自我调节。
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行为表现。
面对孩子,不要长篇大论讲道理,而要对孩子的行为直接描述法,提出的要求具体化,并给出孩子认知,接受,执行,到内化等接受过程。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你算是问对奶爷了。
孩子的心理机能的建立过程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前逐步发展的,能够正确的撑握孩子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对孩子教养,教育都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神经系统和客观现实是孩子心理发展建立的两个必要条件。脑发育的水平及其机能特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生物其础,生活环境和教养,教育则是对孩子心理建立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外界因素。
大脑是心理建立发展的生物基础,所以,孩子的心理建立发展,首先取决于大脑发展的水平,孩子大脑发育非常快,大约7岁左右,脑重量就接近成人。
孩子心理机能的建立和大脑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心理机能就建立起来了,随着大脑的发育,孩子心理机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建立,我把他分为几个阶段:
1:,乳儿期,0一一1岁(脑平均重量390克一一660克),能感知味,听,视觉,对冷,热,疼痛也有反应,能分亲疏,这就是心理机能的初步建立。
2:,婴儿期,1一一3岁(脑平均重量660克一一1000克),活泼乱动,独立行走,好问好学,不论是语言,思维还是其感知,情绪,记忆等都有很大的发展,也是心理机能建立发展最快的时期。
3:,幼儿期,3一一7岁(脑平均重量1280克),记忆,思维,语言,情绪,交流,认知,意志,个性特征等进一步发展,心理机能进一步建立发展。
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科学的对孩子进行抚养,教养,教育,否则就会对孩子心理机能的建立发展产生不良后果和影响!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