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武将官职表
11462023-08-24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三国时期武将官职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三国时期武将官职表以及古代武将冷知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古代职业有:官员、绅(地主)、文人、吏(办事员)、兵、农民、工匠、木匠、商人、医生、厨师、相士、僧人、戏子、走卒(运输业)、剃头搓背(私人服务业)、更夫(公益服务业)、吹打手(丧葬婚娶业)、娼妓、乞丐、盗贼、街头艺人、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
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扩展资料:
古代官职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
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州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豫州牧刘备为“使君”。
府君:郡守的尊称。
品秩: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等。可参见东汉官职
录尚书事: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茂才: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行: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假:假为代理之意。
除:拜官授职。
迁:升迁。
名将和匹夫区别在于二者概念不同。
名将,意思是意为著名的将领,也喻指在某个方面占领先地位的人物。见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离,秦之名将也。”名,这里为出名的、有名声的意思。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或泛指寻常的个人;或特指有勇无谋的人;或指骂人的话。相当于“家伙”、“东西”。
OK,关于三国时期武将官职表和古代武将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