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生活冷知识科普(中篇生活冷知识科普手抄报)(生活中的冷知识和小窍门)
10752023-09-09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以山西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以山西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以及山西文化遗产冷知识手抄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民俗文化手抄报大全,民俗文化是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节日
第年第一个节气: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新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一、属于文化遗产有21处: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颐和园(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长城(北京)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4、天坛(北京)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5、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承德,包括周围寺庙)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6、平遥古城(山西平遥)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周口店)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8、丽江古城(云南丽江)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9、苏州古典园林(江苏苏州)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0、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西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1、大足石刻(重庆大足县)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2、武当山古建筑(湖北丹江市)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3、莫高窟(甘肃敦煌市沙鸣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4、布达拉宫(西藏拉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5、龙门石窟(河南省洛阳市)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6、孔庙、孔林、孔府(山东曲阜)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19、皖南古村落(安徽西递村)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0、云冈石窟(山西大同)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集安市、辽宁桓仁县)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二、世界自然遗产,共4处:1、九寨沟(四川南坪县)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黄龙(四川松潘县)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武陵源(湖南武陵)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4、三江并流(云南)2003年7月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交汇而形成的壮观景象。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共4处:1、泰山(山东泰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2、黄山(湖北省)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峨眉山市)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4、武夷山(福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四、文化景观,共1处:1、庐山(江西九江市)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五、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共2处:1、昆曲(江苏昆山)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2、古琴2003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慢慢看,不够再问我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翻译: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似乎在和晚风嬉戏。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牧童》一诗描绘的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像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歌开篇的“铺”字和“弄”字即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对牧童自由自在的形象的刻画更把那份安闲、舒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清新的笔触中现我们展示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吕岩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唐才子传作京兆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锺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的题材。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吕岩(一作嵒)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号纯阳子。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世传“八仙”之一。咸通年间中举进士,曾两为县令。黄巢起义时,携家人入终南山学道,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汉钟离,遂得道,不知所终。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起源源流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