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文章详细介绍,冷知识文稿(冷知识简短)
10322023-09-09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中国地理冷知识100个和地理冷知识汉中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中国地理冷知识100个以及地理冷知识汉中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虽然我是安康人,但不得不说跟汉中的差距越来越大。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汉中的地理位置是优于安康的,战略位置也很重要(进川咽喉),汉中高铁已经通了,西渝沿线跟着收益。同时,汉中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宣传也比较到位,旅游业在陕南三市处于顶尖。安康在这个上面确实应该向汉中学习。汉中城市发展比较均衡,而安康是一个汉滨区带九个弟弟。虽然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地,但是国家没有太多的利好政策,先天不足,后天乏力。
陕西省汉中市属于南方。陕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从东到西有秦岭穿越。按照国家南方北方划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北方。汉中在秦岭南边,所以属于南方。
汉中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陕西省的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
汉中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
汉中地处祖国大西南,北界秦岭山脉,南界大巴山,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其间由汉江冲积的汉中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
间。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坝、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坝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海拔601—8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土壤贫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间,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汉中盆地南北宽约37公里,东西长116公里,占汉中地区总面积的1.9%,可耕地303200亩,其中以水田为主。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
水文本区域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东西横贯,嘉陵江南北纵穿,米仓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区的部分河流。同时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长度为1.4-2公里。汉江水系:汉江,又名汉水,境内部分古称沔水,为长江最大一级支流。汉中位于汉江上游,流域范围北起秦岭,南达米仓山,西接嘉陵江流域,东至子午河、茶镇与褚河一带,汉江也是秦岭与巴山的分界线。汉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宁强、勉县、汉中市区、南郑、城固、洋县和西乡县境,横贯汉中盆地,是区内水系网络的骨架。嘉陵江水系:分布在区内西部和西南部。干流自北向南,纵贯略阳、宁强两县,为过境大河。流域狭长。
气候气温: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年均气温14℃。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降水:汉中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寒冷干燥少雨的天气。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mm之间。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湿度: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风:区内年均平均风速介于1-2.5米/秒之间。鲜见大风天,年均不到2天,周边郊县则有不同。
民风民俗
陕南民歌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
锣鼓草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社火
全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焰火
又称“放花”。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著名者,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主要有竿子花、笸篮花、马花、冲天炮、满天星、流星赶月、闹龙宫、火树银花、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汉调二簧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20世纪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
汉调桄桄
又称汉中梆子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
端公戏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复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