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文章详细介绍,冷知识文稿(冷知识简短)
9052023-09-09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军事冷知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冷知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出现了数以万计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热朝,甚至一些外国友人也慕名而来,斯诺,马海德,白球恩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这些青年经过短期的教育,培训,好多申请去了抗日前线,他们的参与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李升,1867年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屠桥街一个贫苦的搬运工家里。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到处横行,李升非常气愤,他很想像在俄国时那样,拿起枪来打日本,但一直没有机会。
1932年秋的一天,李升赶邮车往佳木斯去,途中被大汉奸于琛溦的伪军截住,硬把邮件卸掉,装上一车武器弹药,派一个伪军押运。李升对伪军恨透了,当车走到江边时,他假意说车坏了,要修理一下。
伪军大队继续往前走了,只留下那个押车的伪兵。李升趁这个家伙不注意,操起一根棒子对准他的后脑砸去,并迅速地把伪兵的尸体和车上的武器弹药都推到了江里。然后他跑到了一个就近的集市,把车马都卖了。李升因打死伪兵不敢回方正,就流落到鹤立河南岸的七号屯,这是个朝鲜族聚居的屯子,他在这里打短工,割水稻。
七号屯是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所在地,中共满洲省委驻松花江下游代表冯仲云同志,当时正在这里与县委的同志一起开展抗日工作。由于汤原地区农村朝鲜族群众较多,日本特务、汉奸和封建地主便极力进行破坏活动,挑拨离间两个民族关系,使汉、朝两族群众产生隔阂。冯仲云同志和县委领导动员许多同志去做汉、朝两族群众的团结工作,不向汉奸地主交租。县委领导和党员大多都是朝鲜族,所以朝鲜族农民很快就发动起来了,而汉族农民却没有起来。
李升当时很着急,他亲身经历过俄国的革命斗争,深知只有穷苦人都联合起来,才能打败敌人取得胜利。于是他积极主动地向汉族农民作宣传工作,参加和支持抗租运动。经过深入的宣传教育,消除了民族隔阂,汉、朝两族农民集合起来,到鹤立镇举行抗租和抗日大示威,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军和汉奸的嚣张气焰。在此基础上,汤原中心县委在七号屯召开了群众大会,成立了汤原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汤原反日游击队,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反日斗争。
加入共产党
李升在参加抗租斗争中认识了冯仲云和县委的同志,他更加靠近党组织,也参加了冯仲云组织的干部训练班。在训练班里学习了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和革命道理,他的觉悟更高了,他向冯仲云同志提出要求加入共产党。
他说:“我在东北乡村各地都跑过,没看见过像你这样一个大先生,刻苦地跑到这样穷苦的乡下,来告诉我们这许多抗日救国的大道理。我现在才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我一定要拼着我的老命为共产党做事,我要做一个共产党员!”
由于他思想坚定,积极参加抗日斗争,表现突出,1933年初,经冯仲云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日伪军攻占了方正县,烧了半条街,李升的房子被烧了,他的老伴和两个儿子也都被敌人杀害了。六十多岁的李升对敌人更加仇恨,抗日也更加坚决。他到处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展了许多救国会员。
由于他生活经验丰富,机警沉着,腿脚又快,虽然年岁大了点,但更易于掩护,所以党组织安排他做了交通工作。他往返于各抗日联军部队与地方抗日救国会之间,传递情报,护送人员。南满的抗联一路军与北满抗联的三路军一度失掉联系,李升这个70多岁的老人,历尽难险,步行一千多里,从小兴安岭跋涉到长白山使这两支抗日劲旅恢复了联系。
一次李升上佳木斯送情报,被特务跟踪,他集中生智跳下火车,日本人一路追杀抓他,李升躲到悦来客栈,装作得了霍乱病,日本人不敢靠近他,使李升躲过一劫。根据这个故事而创作了《红灯记》,李玉和、李铁梅是创作人物,但跳车人的原型就是李升。
1950年李升是首届黑龙江省人民代表,毛主席得知李升事迹后,送给他一副手杖,并把“革命之父”四个字刻在手杖上,他还被称为“抗联之父”。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大会使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931.09.18九一八事变
1932.01.28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反抗1937.07.07卢沟桥事变,全国开始抗战
1937.八月秋平型关大捷
1937.12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
1940百团大战
1945.08.15日本无条件投降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