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文章详细介绍,冷知识文稿(冷知识简短)
6692023-09-09
大家好,抗战知识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抗战知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革命知识分子、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投笔从戎是弘扬抗战精神最为直接鲜明的体现。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每个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依法服兵役更是一种光荣义务,高校每年都有大批有志青年光荣参军,到部队去建功立业。
入校时认真参加军训,培养爱国精神和各项军事素质,乃至积极应征入伍。
2、通过慰问抗战老兵、祭扫烈士墓、瞻仰红色遗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不畏强暴、舍身救国、团结一致、坚持到底的抗战精神,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旋律,均不失为青年学生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的举动。
3、积极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青年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根本上扭转自主创新能力的力量对比,让中国创造享誉全球,才是对抗战精神最为坚决的继承。
扩展资料:
抗战精神内涵:
1、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英雄主义精神。
突破了旧式英雄主义强调个人价值与作用的局限,形成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的英雄观。摒弃了旧式英雄主义为个人利益打算、为统治者效力的愚昧落后思想,形成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并为之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
2、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民族团结精神。
突破了强调华夷之辨的大汉族主义局限,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各民族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和衷共济,并肩战斗,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成为各兄弟民族的共同意志。
3、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自强不息精神。
在深重的民族灾难和基本物质保障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中华儿女不畏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形成了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强烈民族意识。面对生死考验,中华儿女自觉践行不妥协、不退让、不屈服的民族气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
全面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开始的,国共两党的军队经过了八年坚苦卓绝的对敌斗争,才取得了日本人的无条件投降,其中如南京保卫战,长沙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打出了我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由其是平型关大捷,让日本军队知道中国人不是懦夫!
侵华战争-近代侵华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惊醒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