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东汉就有了,怎么三国时期还用竹简呢(三国为啥不用纸)
12862023-08-24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纸是东汉就有了,怎么三国时期还用竹简呢,以及三国为什么用竹简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东汉之后就很少用简了,可能三国时期纸张质量不佳,粗糙不利于保存,所以很多重要的文字记载都还是用竹简,将文字用刀刻在竹片上,涂上防腐材料,用麻绳串联一起就可以了,谢谢??
在回答印章的作用之前,先要了解印章的起源。就目前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印章,而普遍使用印章当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苏秦,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兼佩六国相印。《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封为汉寿亭候,后有“关云长挂印封金”的故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印章成为证明当权者权利的法物。
燕枝女印(汉代)
秦始皇专门设置了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规定“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玺,可用玉质。印,只能用铜。秦始皇的玉玺就是用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刻成。可惜的是此玺到五代十国的后唐时不见了踪影。印章中的官印无疑起着权威作用,“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可见皇帝的圣旨,没有玉玺无效,政府部门没有印章的文件,不被所属部门认可。官印中尚有“急救章”,因军中官职急于任命,现铸印来不及,只好仓促凿印。说到印章,封泥与其有着密切关系。地方向中央上报的奏章,为了保密,将竹简捆好后,用泥团糊住,再在泥团上钤上印章,最后用火将泥烤干。批阅人在看文件之前,先验封泥,看是否完整,封泥完好,敲掉后方审批文件。
封泥
除了官印,尚有私印。私人印章除了姓名外,还有不少吉祥语。私人印章的作用主要是取信的凭证,最典型的当属书画上的用印,藉此证明书画的作者。
印章并非古代所专用,时至今日尚在发挥它的效用。新中国成立后就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印,出自张樾丞之手。当进入微信二维码的今天,印章的使用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过中国书画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实属不幸中之万幸!
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牍的有力的竞争者。
而直到公元三到四世纪,纸才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而这之前很多前人留下的珍贵书籍、历史记载都是记录在竹简上。三国时代正是纸和竹简共存期。因为那个时候用竹简比用纸更加的靠谱,所以即使汉朝的时候已经发明了纸,三国时期人们还是喜欢用竹简。其实按道理来说,三国时期纸张已经被发明出来很久了,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在使用纸张来书写文字了,但从历史记录来看三国时期的人们却依然使用着老式的竹简,确实有点匪夷所思的。但如果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用竹简还是要比用纸张好的多。
第一个原因就是那时的纸张质量并不是很好,书写时不够流畅。虽然那时纸张已经被发明出来了,而且也在一步步的进行改进,但总体来说这种还是比较粗糙的,而且吸墨性太好,稍不注意就会让字迹变得模糊不堪。而老式的竹简表面则非常的光滑,而且吸墨性差,不会出现字迹模糊的现象,更有利于人人们用文字进行交流。
第二个原因就是纸张保存的时间有限,远远不能和竹简保存的时间相提并论。由于那时候的纸张吸水性能很好,所以经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出现发霉的现象,保存起来非常的不容易。但是竹简却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即使泡在泥水里一段时间再捞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相比较之下人们肯定更愿意用容易保存的竹简来记录和保存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纸张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三国那个乱世里还是制作竹简更为方便。制作纸张是要经过很多种工序的,而且对天气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制作出来的。而竹简的制作相对来说则非常的简单,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工艺,对天气的需求也没有那么的强烈。所以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因素来考虑,三国时期的人还是更喜欢用竹简。
关于纸是东汉就有了,怎么三国时期还用竹简呢,三国为什么用竹简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