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原因吗(浅议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

投稿- 2023-08-24 05:31:02

明明过江就能活,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因他想通了一件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你知道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原因吗的一些知识点,和为什么不动江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孙权偏安江东,不想得天下
  2. 你知道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原因吗
  3. 项羽为何宁死也不过乌江他发现了什么
  4. 古代入川为什么不走嘉陵江

为什么孙权偏安江东,不想得天下

如果拿东吴政权和蜀汉政权做一个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孙权的东吴政权几乎毫无进取之心,蜀汉政权刘备当政期间,进攻汉中、北伐襄樊,诸葛亮当政期间,七年五次北伐,后诸葛亮时代,光是姜维前后就有十一次北伐,而东吴政权呢,赤壁之战后满打满算不过6次北伐。

以东吴和蜀汉的实力对比的话,东吴的实力几乎是蜀汉的2倍,但是向北攻打曹魏的数量不及蜀汉的一半,如果北伐是指统一天下之志的话,那蜀汉统一天下的志气远远高于东吴统一天下的志气,难道是孙权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吗?

孙权

如果说曹操和刘备是开国之君的话,那孙权最多也只能算一个积极开拓的守成之君,孙权19岁就成为江东之主,27岁就敢面对曹操强大的威胁而不屈服,宁愿率军与曹操决战都不肯投降,怎么看孙权都像一个有雄心壮志和帝王之心的雄主。

但是另一面,孙权政权大部分时间在于解决内部融合,稳妥开拓江东基业,比如解决江东内部的山越人问题,孙权虽然没有向北发展,但是其势力却是积极开拓南方疆土,收编了整个交州,还曾经到今天的台湾省去抢掠人口,怎么说孙权也是积极开拓疆土的主。

准确的说,孙权并不是没有统一天下之志,而是孙权的统一天下之志在现实面前变得更加实际,孙权一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在乎脸面,不在乎虚名,只在乎实际利益,举个例子,孙权作为割据江东的一方之主,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在刘备发动伐吴之战前,主动向曹魏称臣,宁愿地位降低,也要保住江东政权,这就是务实。

孙策与周瑜

孙权其实早有统一的志向,而且这个志向来自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在孙权刚刚接手江东集团,整个江东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给孙权提出了东吴政权的最高战略规划,这个被称为榻上对的战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还早了七年。

鲁肃给孙权说:

当今天下汉室已经不可兴,曹操已经不能被除去,我们只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形势发展,伺机进攻刘表,全据长江以南,然后再建立帝业以统一天下。

鲁肃对一个19岁的江东少主孙权说出这种统一天下的话来,孙权难免心胸彭拜,热血沸腾,虽然孙权表面上说力所不能及,但统一天下的志向无疑在孙权心中扎下根来,所以孙权是不甘心受制于人,所以孙权在赤壁之战不愿意投降曹操,而是选择与曹操一战,这也就解释了孙权为什么不会像刘琮一样投降,而是选择先割据一方,再图天下,根本原因就是孙权心中最远大的理想就是统一天下,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孙权与鲁肃

孙权在称帝前有过四次北伐曹魏的战争,分别是214年征讨皖城,215年攻打合肥,226年北攻江夏,228年石亭之战,四次战争两胜两败,尤其是合肥之战,孙权被张辽打蒙了,差一点就做了张辽的俘虏,要不是张辽不认识孙权,孙权想逃都逃不走,这一战的威名成就了张辽,却让孙权对于北伐产生了心理畏惧,有张辽在,孙权始终不敢攻打,等到张辽去世后,孙权才敢继续北伐。

虽然石亭之战孙权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差一点就全歼了曹休的军队,由于东吴内部将领缺乏进取之心,导致石亭之战的战果无法扩大,其中的根本原因,也是孙权无法像蜀汉一样不停北伐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东吴政权是一个守土有责,进取不足的政权,因为孙权政权内部的势力对于北伐兴趣不大,对于割据江东兴趣极大。

三国鼎立

东吴政权与蜀汉政权有些类似,但又有所不同,东吴政权内部有三股势力组成,一是从北方流亡到江东的士人集团,以张昭为首,一是跟随孙坚、孙策作战的旧部,以周瑜为首,再就是江东本地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首的江东本土士族集团。

孙权政权越往后发展,第一股的流亡士人集团和第二股的孙氏旧部越来越人丁稀少,势力凋零,而第三股以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首的江东本土士族集团则不断发展壮大,几乎成为了孙权集团的骨干,这部分大家族的利益本身就是在江东,不愿意向北发展,更不愿意北伐对付强大的曹魏势力。

孙权与张昭

因为打仗要消耗人口、钱财、粮食、物资,这些东西都得从江东百姓身上搜刮而来,而江东士族同样是人口、钱财、粮食、物资的主要提供者,让他们花钱、出人去打一场不太可能取胜的战争,只有损失利益,而没有获得利益的可能,换了谁也不会愿意吧。

所以,就算孙权有统一天下之志、有北伐的雄心壮志,他手下占主要阶层的本地士族不同意或者抵制,孙权也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所以孙权在自己晚年政权巩固后,就开始大力打击江东士族,比如逼死了陆逊,赐死了朱据,张纯,流放了顾谭和顾承,这些可都是江东四大家族的重要成员,甚至是家族长。

孙权称帝

因此,总结起来,孙权不是不想统一天下,只是现实限制了他统一天下的行动,原本支持孙权统一天下的最主要的两个人是周瑜和鲁肃,可惜两个去世都比较早,周瑜和鲁肃去世之后,江东政权内部支持孙权统一的基本上没有人了,所以孙权空有一番统一天下之志,却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和实力,并且还受制于政权内部的四大家族。

你知道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原因吗

项羽在乌江边宁愿自刎也不肯过江东,一般人认为是项羽性格的原因,关键在于一个“傲”字,因为傲,所以会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这个大体上也确实符合项羽的个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项羽不服输,如杜牧所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行不行呢?咱们就来细细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项羽的乌江自刎现场,当时项羽带着八百精锐骑兵突围,突围自然是为了求生,而此刻项羽突围求生的方向,应该就是江东。

但因为是夜奔,在渡过淮河之后,项羽发觉自己身后,已然只剩一百多骑兵(是不是有种众叛亲离的感觉),而包围而来的汉军,据说有五千骑兵,以一百对付五千,显然不行。于是项羽继续向东南方向,抵达阴陵(今安徽定远),又被一个不厚道的老农骗入一片沼泽地,好不容易兜转出来,又遇到汉军,等到他们撤退到东城境内的一座山上之际,身边已然只剩二十八名骑兵,而汉军穷追不舍,犹有数千人。

这时候项羽的行为便很有他的个性,在临死关头,他居然还要“现”——向部下证明自己不是不够勇猛,于是将二十八人分成四组,每组七人,冲入汉军,来一场“勇者的游戏”。当然这些细节我们都不啰嗦了,只讲最终项羽杀了近百汉军,本方只损失两人。

但杀几十个汉军有什么用呢?项羽这便来到了乌江边,遇见了乌江亭长。亭长劝他东渡乌江,回江东来一个东山再起。

按理说,这个本来就是项羽的计划,要不然他从垓下重围跑出来做什么?要大杀一场然后玩自刎,在垓下直接玩不是很好,为什么要跑到乌江来呢?

但事实是:到这一刻,项羽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第一他发现:自己的军队原来已经不靠谱,八百人跑出来,没怎么打就成了一百,现如今更只剩二十六个,这个是不是”众叛“?

第二他发现:阴陵(属楚地)的老农居然也不靠谱,故意给他指错路,这是不是意味着楚地的百姓也抛弃了他?这一点,结合之前韩信故意制造的”四面楚歌“,更给他”众叛“的印象。

第三便要提到一个大家不太熟悉、但在这一刻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那便是项羽的大司马周殷,项羽北上之际,其实是将整个后方交付给他,然就是这个家伙,却在此前叛变。另一个南方诸侯衡山王吴芮,也早已见风使舵。当时还愿意为项羽坚守的诸侯,只有江陵的临江王共尉,他一直扛到项羽死后,才城破被杀。

第四要说江东,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民众十万。但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实际上江东的精锐子弟也就是壮力男青年,其实都跟随项梁项羽战死在中原,剩下的战斗力已然不多,纵然能拉起一支队伍,但这样的队伍,如何跟刘邦的天下之师对抗?而且江东当时的经济,也完全不能与后来相提并论,即便是能相持一段时间,最终也难以为继。正因为这些缘故,所以项羽改变了原定计划,不再将战火引入江东,一切就到此为止。他将坐下乌锥马赐予亭长(这个动作,意味着他认为马儿无罪,不该为自己陪葬。马儿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江东百姓,由此可见项羽此时的心迹)。

随后,项羽便转身冲入汉军阵中,一口气又杀了数百汉兵,最终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就在汉军重重包围之中,他又看见一个熟人,那就是在汉军做骑兵司马的吕马童,于是他就跟小吕说:“汉王出千金、一万户的赏赐买我的人头,现在我就帮你吧!”于是挥刀自刎!

(从项羽人生最后阶段的言行举止来看,他已然完全看透生死,在人们印象中粗暴的他,反而在最后一刻为马儿着想、为江东百姓着想、为吕马童着想,这便是大家常说的所谓英雄气概吧。)

项羽为何宁死也不过乌江他发现了什么

公元前202年,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走到了穷途末路。此时,项羽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威风,面临着缺兵又缺粮的绝境!(项羽)

危急时刻,项羽又中了汉军的诱兵之计,在垓下被韩信十面埋伏。

不过,尽管项羽已经濒临临绝,但手下毕竟还有八千子弟兵和几万将士。

万一楚军困兽犹斗,也够刘邦喝一壶的!

此时,张良献上了“四面楚歌”之计。(张良)

让被俘虏的楚国士兵教汉军唱起了楚国的歌,使得项羽怀疑楚国已经完全被汉军占领了。

无奈之下,项羽只得率领八百名骑兵突出重围,打算逃回江东重整旗鼓。

但是,当乌江亭长驾着一叶扁舟请项羽渡江东去的时候,项羽却又不肯过江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汉军)

难道说项羽是对先前那个农夫胡乱指路心有余悸吗?

当时,项羽跑到了岔路口,向那个农夫问路,农夫骗了他,项羽走错了路陷入了烂泥潭,这才被刘邦的几千骑兵追上!

乌江亭长会是另一个欺骗他的农夫吗?

其实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因为即使到了最后关头,项羽也不是一个人战斗!

(追兵)

他的身边还有二十八个骑兵呢!

如果项羽真的要渡江,就是不要战马也要带上几个骑兵保护自己!

况且,项羽是南方人,不是旱鸭子,就算那亭长要做手脚,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导致项羽不肯过江的原因,还是因为项羽纠结啊!(刘邦)

一方面,他不甘心败给刘邦!

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这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因此,这个时候的项羽其实是挣扎在放弃与坚持之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啦!

如果项羽不想活了,那他又何必又从垓下突围?

如果项羽想东山再起,那他又何必拒绝乌江亭长的好意?

(刘邦)

看来,项羽也是人而不是神啊!是人就会有反覆不定的时候!

也许正是因为乌江亭长说:江东虽小,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百姓,还能让大王据地自雄!

反而成了促使项羽乌江自刎的催命符!

为什么呢?

就因为项羽是个极其好面子的人!

想当初,项羽风光的时候,不仅拥有几十万雄兵,还主持了分封天下!没想到,仅仅三四年,就落了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韩信)

你说,项羽能接受这个现实吗?

曾为沧海难为水呀!

况且,项羽自己也说了:当初和我一同起事的八千个江东子弟,到现在无一幸存,让我怎么面对江东父老啊!

因此,纵然乌江亭长没有恶意,心中万般纠结的项羽也不愿意过江了!

于是,项羽放弃了生的机会,把他的战马送给了乌江亭长。命令二十多个骑兵下马,和他一起手执武器冲向汉军!项羽杀了几十个汉军士兵,自己也负了十几处伤。最终,筋疲力尽的项羽选择了挥剑自刎!一代枭雄,就此魂断乌江岸边!(项羽)

古代入川为什么不走嘉陵江

古代入川不走嘉陵江,是因为古代的时候嘉陵江的水流十分湍急,并且加油,江有很多的旋涡,而古代的船的话基本上都是人工的,很少有大船,所以在嘉陵江上走的话有非常大的风险。

另外就是在嘉陵江上有很多的落差,一般水流的落差能到10m以上,所以嘉陵江上除了一些特殊的水稻,大部分是不能走船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揭秘项羽自杀真相 不肯过江东竟事出有因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4/133365.html
上一篇:你见过最高端的家电什么样(十大高端家电品牌排行榜)
下一篇:你认为这个社会现实吗为什么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