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清都城定在北京,为什么推翻他们的明朝和民国首先定都南京
10582023-08-24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为什么古代这么多王朝要定都于此呢有什么优势,以及为什么建都西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为什么古代这么多朝代要定都于西安呢?
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东西长近800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关中平原上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在气候湿润的古代很适合农耕。关中平原的北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西部是高大的秦岭、北山,南部是纵横千里的秦岭山脉,东部是宽度近10里的黄河。关中处于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渭河平原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苏秦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如果哪个朝代在长安定都,稳定好整个平原,守好四周的那些重要关口,可以向东开疆扩土,而东边的武装力量要攻打关中的话却很困难。
但是长安作为都城的时候,其人口就会大规模增长,这么多的人口要供养,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种的粮食无法完全供养京城这么多,就要从东部运量,但是那时候的运量设备不是很先进,运量的消耗也会比较大,可能运一车粮食就要消耗其中的半车粮食,泥沙很多的黄河中游、渭河又无法实现漕运,这就是为什么唐朝会把洛阳作为陪都的原因,以及唐朝以后基本上不把长安作为首都的原因。
假如古时候长安—潼关—郑州这之间的漕运可以正常使用的话,便利的运量途径会使得长安还可以长久的作为首都存在下去,可惜历史不可能改写,地理环境在那里也无法变化。
的确是这样。
“咸”是“都”的意思,咸阳山南水北,谓之咸阳;西安山北水南,谓之“咸阴”。
西安依山靠水,是风水宝地,是死人们的好去处,各王朝不论定都哪里,坟都喜欢埋在西安。
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
西安关中是我国最典型的“马尔萨斯陷阱”存在地区。
纵观历史:
1、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
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2、果然,民国18年,陕西西安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大饥荒。
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
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
长安、武功、凤翔、扶风、乾县、岐山、眉县、兴平、咸阳、临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阳、宝鸡、陇县、澄城、淳化、长武、褒城、礼泉等县为重灾区。全省940余万人口,饿死者达250万人,逃亡者约40万人,有20多万妇女被卖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东等地。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
属实是个风水宝地了。
1,地势,西安拥有扼控天下的区位优势。
2,战略,以关中为核心区域,定都西安,背靠青藏高原,面朝洛阳和黄淮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具备出色的战略位置。
3,经济和人口,在经济重心没有完全南移之前,西安一直是比较好的定都之所。即便自宋之后,无朝定都,关中也保持着极强的战略威胁,助王者兴兵不在话下。
汉唐建都长安,肯定地理因素占有重要地位,经济气候因素也不可小视,而且汉唐建都长安还是稍有不同的。
汉建都长安最重要就是经济与地理军事因素。
1。地理因素。长安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大的关口与外界顺畅相通。所以只要控制一个关口,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反之要向东方出击,又可以顺势而下,在冷兵器时代,地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经济因素。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没有大的自然灾害,足可以作为大后方,提供充足的粮食。
3。汉时,立都长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周围的陇山和秦岭有丰富的树木可以就近提供建都长安的大量建筑材料。历史记载,六盘山大量的原始森林就是汉唐开发殆尽的。
当事人的记载足可以作为佐证。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汉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后因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洛阳更好。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由此可见,地理和经济因素决定了建都长安。
唐立都长安,除了以上因素还有两大原因
1。李渊集团的主要成员为关陇贵族,作为关陇核心城市,他们有立都长安的强烈意愿。
2。经过长期混战,百废待兴,为了减少开支,作为有良好基础的原隋都,立都长安也很有必要。
总的来说,立都长安,地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事实上,立都长安的朝代都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