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金张掖银武威)

互联网- 2023-08-24 08:00:39

泰真肥牛与您分享 古代就有 金张掖,银武威 的说法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古代就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叫金张掖银武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金武威银张掖是什么意思
  2. 古代就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
  3. 为什么,说是“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
  4. 你怎样理解“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这句话

金武威银张掖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张掖、武威是甘肃的好地方,用“金张掖”、“银武威”表示这两块地方物产丰富。张掖,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物产丰富、文化繁胜,故而,被古人称为“金张掖”。武威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古时因农作物品种产量略逊于张掖,故而冠以银字,被称为“银武威”。

古代就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

“金张掖”、“银武威”的来历

“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有所谓“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之说。还有一则资料,出自于明驼的《河西见闻录》。明驼于民国22年(1933年)夏秋由兰州到敦煌往返一趟,费时7个月,行程万里。民国23年(193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河西见闻录》,以游记题材记述亲见的河西各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山川风物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河西官场中,通行着一种谚语:“金张掖、银武威、铜山丹、铁高台”。梁新民在《武威史地综述》中引《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卷》云:“‘金张掖’、‘银武威’的美称,始于明代,源于水利。”而“银武威”之名,其文字最早见于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书中说“银武威不容乐观”。

可见,“金张掖”、“银武威”之说名气较大,经常在著作和媒体上被广泛使用,人们也口口相传,成为美谈。

尽管我们经常使用“金张掖”、“银武威”这种说法,但它们得名之由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史书中缺乏明确的记载。那么,“金张掖”、“银武威”之说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种说法,据武威耆旧说,民国时有个贪官,外号叫郭砣砣(老百姓把银圆叫砣砣)。他先在张掖做官,搜刮民脂民膏,捞了一笔,又听说武威山川秀美,繁荣发达,便四下活动到武威当官,结果又捞了一笔。所以老百姓说他“张掖捞了金砣砣,武威又捞银砣砣,干脆就叫郭砣砣”,从此,有了“金张掖”、“银武威”之说。

第二种说法比较笼统,说河西走廊是甘肃的好地方,人们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来说这里的富裕,所以用“金张掖”、“银武威”表示这是两块好地方。

第三种说法用了地理五行学说,说张掖在武威的西方,在五行中西方为金,所以有了“金张掖”之说,相对于“金张掖”来说,武威就成了“银武威”。

第四种说法源于一个民间传说,说是早年,有一位朝廷官员奉旨到河西巡视,在途中他听到了甘、凉两地流传很广的一句民谣:“凉州不凉米粮川,甘州不干水湖滩。”他放眼凉州满目干燥缺水,但踏遍甘州却到处是水,两地气候差异很大。当时甘州人把自己的家乡赞誉为“银甘州”,凉州人把自己的家乡赞誉为“金凉州”。而这位朝廷官员则认为,根据甘、凉的气候特征,应该把甘、凉两地的美称互换,因为金有火性,银具水性,银来凉州,恰到好处。这虽然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但“金凉州”之名历史上确实存在,2005年8月,甘肃省藏学研究专家组对武威市西夏博物馆保存的藏文典籍进行考察、鉴定。在《藏文大藏经》题记中记载道:“抄写佛经的善业功德完成于明代金凉州的甘珠尔殿”,说明凉州藏文典籍出自本地。据此可知,凉州在明代时还有“金凉州”之称。由此可知,这个传说也值得推敲。

第五种说法,则是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谢继忠教授撰写的《浅谈“金张掖”、“银武威”的由来》一文。该文用历史、经济与民俗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推理和解释。该文的出发点和灵感来自清代甘肃巡抚元展成于乾隆六年正月二十二日(1741年3月9日)给皇帝写的一道奏折,奏折上说:“臣现在清理通省田赋,渐次就绪。查甘肃地处边陲,山多田少,凡实在可以长年耕种之地俱经照例升科。其科则有分晰金、银、铜、铁者,有分晰川中山坡及川平陡坡者,大概总以金、银川地为上等,山中平坡地为此等,铜、铁陡坡地为下等。征赋亦各有差。”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甘肃用来征收赋税的土地分金、银、铜、铁4等;在上等川地中,又可分出“金”、“银”2等;在下等陡坡地中,又可分出“铜”、“铁”2等。谢继忠教授在分析了清代河西走廊赋税征收的标准,以及张掖、武威的土地与赋税征收情况和张掖、武威的人口状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结论,其中包括三点:张掖属‘金’等的土地比武威多;武威属‘银’等的土地,数量更大一些;张掖缴纳的赋税多于武威,由此便衍生出了“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通过元展成的奏折内容这一历史依据也说明,用金、银、铜、铁的等级,表达人们对一些地方水土条件与富庶程度的认可,是河西走廊特有的一种表述方式。

由于没有史料印证,那么辩论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意义。前面《河西见闻录》说到“在河西官场”流行“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那么,我们不妨再从官方的角度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析。明时期,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廷对甘肃镇战略地位重新审视,认识到了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国防地位,于是将陕西行都司治所西移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使其便于东西兼顾,并根据敌情,迅速作出反应。这样,甘州便成为明代甘肃镇的“总会之地”,是明代经略甘肃的大本营。清时期,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可见,无论是明朝,还是清代,张掖在军政建制的地位上要高于武威。如果是官方对张掖、武威进行赞誉,则必然是张掖在前,武威在后,自然便有“金张掖”、“银武威”的称号。

以上是“金张掖”、“银武威”来历的几种说法,看上去都言之有理,有根有据。由于缺少历史记载,任何一说都能自圆其说,难以辩论说服。看来,要想找出历史的答案,还要不断挖掘史料,不断研究和考证。

为什么,说是“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

意思是说张掖、武威是甘肃的好地方,用“金张掖”、“银武威”表示这两块地方物产丰富。张掖,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物产丰富、文化繁胜,故而,被古人称为“金张掖”。武威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古时因农作物品种产量略逊于张掖,故而冠以银字,被称为“银武威”。

你怎样理解“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这句话

张掖、武威和天水三地,自古以来都是甘肃重要的历史名城。

在河西走廊,张掖和武威、酒泉、嘉峪关等城市,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丝绸之路上。张掖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玉米、小麦、大豆、蔬菜、瓜果等。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充分说明了张掖的富饶。张掖有全国最大的山丹军马场、最美的丹霞地理奇观、西夏大佛寺等。

武威古称凉州,是西北首府,先后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西汉时,更是曾经的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名句就出在武威。著名的“马踏飞燕”和“西夏碑”也出土在此。

天水,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三国时,魏蜀相争主要争夺之地。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张掖、武威和天水虽同为历史重镇,现代经济总量天水强于张掖、武威:2018年初,天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614亿,全省排第三;武威排第六,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39亿;张掖地区生产总值约为404亿。气候上河西各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严寒。且地处在戈壁,干旱、风沙大、沙尘多。天水温带半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温适宜,是全国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地理上,河西各处于西北戈壁,而天水处在中国地理几何中心范围,出行比张掖、武威更便捷。

“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这句话这样理解不知对不对,有不同意见,请下方留言,一起讨论。谢谢!

关于古代就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掖为什么叫 金张掖 ,居然有这么多说法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bk.66688897.com/14/139001.html
上一篇:发财树叶子发黄原因与解决方法有什么
下一篇:受精卵不能着床的原因(受精卵不能着床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