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冷知识?医疗冷知识
5722023-09-09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专家建议让医务人员先感染的问题,以及和医护人员易感染新冠,医护可以免费接种,其家属也可以优先接种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性的。也许是一个小小的环节被感染了。也许是这些人在没有彻底意识到新冠病毒传染性那么强,那么可怕之前被感染上的。后来认识到了,严格采取了防护措施后,就没有医护人员被感染。这也是高度地提醒人们,在传染病面前,做好做足防护措施,就可以战胜一切敌人的。
首先医护人员,环境方面:作为最前线接触感染人员,本身处在四周病毒包围的环境中,目前虽然各自医院都有自己的感染区,也有很好的感染突发处理系统,但是病毒时时刻刻都是在变异,医院四周耐药等,会诱发四周病毒反击。
院感
自身方面,医生在高强度的工作之后,日夜颠倒,内分泌失调,高压的情况下,在饮食不规律前提下,免疫力很容易下降,周围的病毒细菌很容易侵蚀医护人员的身体。
医生高压工作
最后目前很多家庭,医护人员都有二胎,上有老,下游小,两类人群都是处于易感染人群,医院带回来的病毒可以想象,如果小孩体质差点,一下子就被病毒攻占,还有一起吃饭睡觉,等于说,病毒最前线,把病毒细菌带到家庭当中,极易产生群聚感染大爆发。
所以我觉得在国家给予医护人员免费接种的时候,医护人员的家属也应该考虑对折或者优惠的接种,毕竟医护人员的家属是他们工作进去的强有力支持者,如果家属病倒,医护人员也不会安心踏实的工作,你们觉得呢?
为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及解读,其中要求医疗机构要严格开展全员岗前感染防控培训工作,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同时要主动对急诊患者、血液透析、肿瘤放疗化疗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感染监测。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现场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既避免防控不足,也避免防控过度。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医疗机构,要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限时销号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标准预防,进入医疗机构的各类人员均应当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正确进行手卫生。医疗机构做好环境通风管理,落实分区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别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医务人员防护按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执行,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高低进行额外防护。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时,选择佩戴护目镜/防护面屏、隔离衣、医用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
根据通知,医疗机构要做好患者的分流和风险管控。通过互联网在线咨询,重点询问是否存在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症状体征,以及流行病学史,初步判断就诊科室,为患者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减少现场挂号就诊。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对患者进行体温筛查,对发热患者转移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医生对患者进一步询问疫情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旅行或居住史,检查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对可疑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医疗机构的急诊可设立缓冲区域,对需要急诊急救治疗且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进行隔离收治。
同时,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区域的风险等级,严格执行本地人民政府关于“四类人员”(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症状患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要求,制定本机构疫情期间患者入院筛查流程。对有流行病学史、存在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入院患者,可通过影像学、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作进一步鉴别诊断。鼓励中、高风险地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过渡病房,对新收入院的患者进行单间收治,待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再转至常规病房进一步住院治疗,降低潜在院内交叉感染风险。患者住院期间要加强陪护人员、探视人员的管理,根据本地区的疫情流行情况制定陪护、探视的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还要开展感染防控的主动监测,切实做好急诊患者、血液透析、肿瘤放疗化疗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感染监测工作,对手术治疗、内镜操作等侵入性操作环节实现监测全覆盖。通过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散发感染病例、聚集性感染病例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防控和调查措施。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康状况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保洁、配送、保安、护工等)、患者和陪护人员每天或定期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发热及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对于孕产妇、急诊手术患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人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重点保障其医疗需求,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流程和应急预案。对于急诊患者且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可按照疑似患者收治和防护,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对于门诊慢性病患者,除视病情延长处方用量外,鼓励互联网医院开展线上复诊,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线上咨询和就医指导,并做好药品的供应保障。
国家卫健委表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感染防控工作作为考核医疗机构的标准之一,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控专兼职人员的配备,加大感控经费投入,落实各级感控管理组织的责任。严格开展全员岗前感染防控培训工作,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
目前,艾滋病依然可以说是绝症,每一个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对艾滋病有恐惧。医护人员因为工作的原因暴露在艾滋病病毒面前的几率非常高。
我作为麻醉医生,每年都要越到几个艾滋病患者的手术,有些病人手术前已经确诊艾滋病,有些是手术后才查出来是艾滋病感染者。下面我讲诉两个我们碰到的病例,大家评论评论。
第一个患者是一个女性,怀孕后产检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到了预产期需要做剖宫产产手术。因为已经提前知道患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以我们整个手术环节都做好标准预防,最大程度的保护医护人员。比如,使用使用率较低的手术间来完成手术,清空手术间不必要的仪器物品,医护人员穿隔离护具,手术中使用的刀片、缝针使用后立刻丢弃,不可以再次上手术台以防误伤医护人员。手术后该手术间要隔离专门消毒,手术器械,仪器要专门特殊消毒。手中使用一次性布类,使用过的布类特殊处理等。这些措施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手术中医护人员安全也可以让下一个进入该手术间做手术的患者远离病毒。手术中手术后对新生儿进行艾滋病病毒阻断,目前这种阻断成功率非常高。
第二病人是个男性,做一个非常简单的输尿管碎石手术。患者双侧输尿管石头梗阻,影响肾功能,疼痛剧烈,急诊做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此类手术需要比较高的水压来冲石头,手术过程中也容易导致血水污染的水污染手术人员和手术仪器、手术床,手术间。如果手术人员没有做好良好的防护是很容易暴露的。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显示患者就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手术医生立刻通知手术室该患者的情况。事后患者承认自己知道自己有艾滋病,也一直在吃抗艾滋病的药物,但是害怕自己的生意伙伴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患者后不跟自己做生意,所以刻意隐瞒了事实。可是他这种隐瞒无限放大了医护人员被病毒暴露的几率。事实上,很多患者是在手术后才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前几天我和手术室护士长以及一个外科主任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手术室要求所有患者有感染四项后才能做手术,但是外科医生保留意见。外科主任觉得患者因为病情原因,疼痛原因,人情关系等会给他们很大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选择急诊做掉很多手术。在一些地市级医院这种情况会更加常见。最后要说,医护人员还是应该坚持原则,做好对自己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患者。万一被艾滋病病毒暴露了,积极做好阻断还是有很大可能避免感染艾滋病。
关于专家建议让医务人员先感染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