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冷知识50条?盘点容易被误解的历史冷知识
10092023-09-0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文学史上有没有被误解的诗句这个问题,被误解的文学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文化误读”是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事实存在,其后果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看。
一方面,文化误读“误读”、“曲解”了原文,导致文化信息传递失败,使译文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的真相。
另一方面“文化误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为民族文化建设也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1)使异质文化很容易在本国传播,与本国读者达到沟通,建立起文化交流。
比如林纾在翻译狄更斯的《董贝父子》时,删除了原作中论述化功过的段落,却添上了有关女儿孝道的议论,使其得以流传;(2)在“误读”中可能会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
如寒山诗由于悖离了诗歌传统,最初没有引起人们注意,但几十年后传入美国,得到了当时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赞赏与认同,导致“寒山热”在美国一度兴起,并且寒山诗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得以被重新认识;(3)由于“误读”往往是由于译者自身文化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它能促进本民族文学的。
比如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活动使中国传统文学在文体类型、叙事模式和技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革新和进步,进而使文学的近代化向前跨进了一步。
意思是误解。意思是两个人产生了很大的误会
引证解释:
⒈错误地理解。
误会造句
1、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了,大家才消除了对他的误会。
2、他向小刚道歉,澄清了误会,两个人又成了好朋友。
3、坦诚相见是消除误会的最好办法。
4、他的一席话使我们之间的误会和疑虑涣然冰释。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
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既没有华贵的衣服,也没有闪闪发光的首饰,但是却热衷于参加上流晚会,热切渴望体会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为此不惜大力投资。结果却意外的遗失项链,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还债生涯。玫瑰色的手指甲被磨坏了,她也变成了穷苦家庭里的敢作敢当的妇人,又坚强,又粗暴,以至于她和福雷斯蒂埃太太打招呼却没有被认出来。
最具讽刺意味的情节在于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哎哟!我的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也就值上五百法郎!”玛蒂尔德辛苦还债十年,却被告知她当年借的是串假项链,想必自己很难接受那样的事实,但却真实的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莫泊桑借此讽刺那些爱慕虚荣的妇人,同时赐予她们爱慕虚荣所导致的恶果。
误会是条真项链,到头来被告知是假的,求马蒂尔德的心理阴影面积?
中国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很多人对一些诗句断章取义,造成误解,其中,也包括一位著名的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没错,就是杜甫!
哪句诗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里的臭,不是发臭,而是“香气”的意思。是不是很颠覆自己的认知呢?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冬,久居长安的大诗人杜甫,郁郁不得志,在大雪纷飞里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意思是富人是如此的奢靡,而穷人却饥寒交迫,说明社会贫富差异极大,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现实社会现实。
在这里,相当一部分读者对“酒肉臭”这三个字望文生义,误认为是酒肉多的腐烂发臭。哈哈,那你就错啦!
明代诗人叶敬平拜访友人,也写过“未进君家门,先闻酒肉臭”,由此可知,所谓“酒肉臭”,实际上是指酒肉发出的香味。所以,这里杜甫不愧为“诗圣”,用富人的酒肉香气与饥寒交迫的穷人形成对比,对照鲜明,精辟入里。
好了,关于文学史上有没有被误解的诗句和被误解的文学冷知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