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在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撤出72个连队呢(印度克什米尔叛军)
10342023-08-2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印度为何在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撤出72个连队呢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印度为什么退兵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印度在2019年8月单方面宣布废除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后,印巴两国就在克什米尔接连部署重兵,就在局势紧张之际,从边境地区传出剧烈的爆炸声,印控克什米尔安纳特纳格市遭遇袭击,至少有14人受伤,已经紧急送医治疗。
根据现场发回的消息可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安纳特纳格市内的一处办公区域,发生了手榴弹袭击,至少有14人受伤,目前尚没有任何组织与个人宣称对袭击负责。对此,印度执法当局声称爆炸是恐怖分子所为,在事态尚未控制住的情况下,印度做法显然是想要控制局势,避免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印巴两国在实际控制线附近部署了近20万大军,其中10万是印方的陆军,巴铁是8万陆军,这还只是双方在前线的部署,考虑到后方数百公里内的纵深,还有大量部队正在待命。就以印方为例,在前段时间,巴铁总理伊姆兰·汗在联合国就表示,印方在边境地区部署了90万大军,单单印方部署的军力,加上巴铁的前线部队,就已经接近百万大军了,这还没有考虑到巴铁后方纵深的军队部署。
考虑到巴铁也是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即便在国力上不如印方,但也不可能被动挨打,巴铁在8万大军后方,起码有3-4倍的支援兵力,为前线8万大军提供支持。因此,如果加上巴方的30-40万大军,目前印巴在边境附近地区的总兵力,起码接近了120万-130万人。当然由于印方GDP是巴铁的9倍,军费是巴铁的5倍,动员能力是巴铁6倍,在边境线附近的军队,主要还是印军,印方占据了人数上的绝对优势。
印度和巴基斯坦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属于印度的,而巴基斯坦认为,可是米尔是属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的统治者信仰印度教,而许多群众信仰伊斯兰教,根据统治者的意思,克什米尔加入了印度,但是当地许多人要求加入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的战争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很久以前其实是一个国家,是因为宗教问题以及英国殖民者的决策,导致这两个国家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的只是高层领导人决策以及国家利益问题,所以,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仇恨,还是无法化解。
答案有点出乎意料,元朝并不是没有把印度半岛拿下,而是没打过。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公元1123年,当时成吉思汗为了追击花刺子模沙王朝末代国王札兰丁·明布尔努,一路行军到印度,并沿途攻下了诸多的城市。恰好又传来哲别的西征部队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所以那会成吉思汗就决定乘势攻占印度。但是当他们攻击到印度河的时候,史书记载当时印度河的河水突然沸腾起来,又出现一种叫做“角瑞”的怪兽,于是耶律楚材扯了一堆什么上天旨意的意思,成吉思汗部队无奈退兵了,而札兰丁·明布尔努也因此顺利逃跑。
当然了,河水不可能突然就沸腾,世界上也不可能会存在着一种叫做“角瑞”的神兽来保护动物,如果说非要有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当时的蒙古铁骑遇到了这世界上最强的兵种—大象军。当时蒙古一边追人,一般沿途的城市烧杀劫掠,不可能不引起当时北印度的统治者德里苏丹国的注意,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当时他们遇到的就是大象军队,而蒙古骑兵必然是在这场武力悬殊的战争中经历了惨败,但是又不好回去跟别人说勇往无情的黄金家族骑兵遇到了无法战胜的“怪兽”对吧,所以就编出来“角瑞”一物来。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怎么可能打不过印度大象军,一定是小编瞎编的。其实蒙古军虽然在中亚所向披靡,但是在东南亚却是频频兵败,比如说元日战争,元缅战争和元越战争,皆是以元朝失败而告终。而在元缅战争中元朝骑兵就遭遇了缅甸大象军的蹂躏。不过后来,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算是给了却了成吉思汗攻占印度的心愿,他顺利打到了德里。再后来,流淌着黄金家族血液的突厥化蒙古人巴布尔率军入侵印度半岛,最终建立了大名鼎鼎的莫卧儿王朝。
诚邀,如题。首先要声明一点,实际上印度出兵十万到斯里兰卡是一件独立的事情,这与印度总理被刺杀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关于印度,大家都很熟悉了吧。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一直以英国在南亚遗产的继承者自居。为了彰显国威,印度与南亚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干过几仗,甚至于远在东亚的中国都没有幸免,上个世纪60年代爆发的中印战争就是印度妄图武力侵占我国西藏南部而引起的。出兵斯里兰卡自然也是印度打造南亚霸主的军事行为之一。
印度出兵斯里兰卡,为的是援助斯里兰卡境内的反叛组织“猛虎”按理说处理内部叛乱是每一个主权国家的权力,但是印度可不管这个,为了自己的利益,时任印度总理甘地(可不是圣雄甘地)不顾斯里兰卡政府的严正交涉向“猛虎”组织提供了大量军火和粮食,并且在印度替他们修建起来了训练基地,由印度军方教官训练斯里兰卡叛军。
那么甘地之死又是为何呢?这又要说到一个被印度欺负的宗教——锡克锡克教(Sikhism)是15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于印度旁遮普邦,在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少量信徒。“1984年10月31日,由于甘地对印度锡克教徒的镇压引起了锡克教众的极度不满,印度总理府两个信奉锡克教的警卫刺杀了甘地,所以甘地的死也算是自己作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因为“祖国在召唤”!
距离印度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只剩下不到4天时间了,印度全国范围内的“游行庆祝”活动也达到了高潮。
从莫迪政府2019年12月12日推出了《公民身份修正法案(CAB)》,并形成《公民身份法》的正式法律以来,人民群众应时而动,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群众游行。
截至12月25日圣诞节,印度骚乱已蔓延到至少九个邦,波及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等一系列国际性大都市。而且由于游行群众情绪实在太过激动,共导致了至少21人丧生,超过5400人被拘留。
面对如此激动地群众和愈演愈烈的骚乱环境,莫迪政府却显得气定神闲,完全没有马克龙等西方国家领导人焦头烂额的窘态。
之所以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骚乱的主体是穆斯林。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子宫竞争,印度的穆斯林数量不断上升,加上孟加拉国大量的非法移民入境,印度境内穆斯林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从11%上升到14%。虽然看起来并不特别明显,但在一个人口将近14亿的国家,任何一个小数点就代表着一大群人。
但在印度这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穆斯林人数再多也是少数派,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竞争,印度教徒在印度总人口的比例已经降到79%以下,但相比穆斯林仍然具有巨大的优势。
这意味着,穆斯林的所谓骚乱游行,即便席卷印度全境,也无法撼动印度的统治根基。
再加上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广大低种姓印度教徒从来就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意识,这使得印度社会在种姓制度的支撑下岿然不动。
而这,就是莫迪安若泰山的重要资本。
但问题是虽然穆斯林骚乱成不了气候,但毕竟严重影响了印度的社会秩序。虽然对于一个经济已经急刹车的印度来说,骚不骚乱事实上也没什么大的区别,但基本的脸面还是要的,谁也不想在自己的任期内留下一地鸡毛的丑态,莫迪就算豁得出去,也得顾及一下自己家族和自己所在的印度人民党。
所以,面对这些不成器但能折腾的穆斯林,莫迪再度祭出了屡试不爽的“乾坤大挪移”之法,通过外出挑事转移国际视线,克什米尔再度成为莫迪的首选。
2019年8月5日,莫迪政府就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殊状态,将克什米尔从自治区降为中央政府直辖地区,此举在国际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宿敌巴基斯坦更是怒不可遏。
一直以来,印巴双方围绕克什米尔进行了长达70多年的对抗,双方各出奇招却终归无法改变克什米尔被印巴撕裂的现状,加上印巴双方都是拥核国家克什米尔问题的解决更是遥遥无期。
而这样的情况反倒为印度寻衅滋事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毕竟无法彻底击败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就将克什米尔视为转移国内矛盾的垃圾站。而在国内骚乱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莫迪想到在克什米尔搞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问题是莫迪不仅没有大举增兵克什米尔,反而从克什米尔撤回72个连队,实在是匪夷所思。
而从莫迪政府面临的内外环境来看,这种操作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按照每个连队100人的数量计算,72个连队总共也就7000多人,对克什米尔局势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其次,这些连队不是真正的印度军队,而是武装警察部队,这意味着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力量并没有得到削弱。
所以,莫迪在克什米尔搞事的决心没有变,该来的印巴冲突终归会来。
而这调回内地的7000多人,对于平定印度境内爆发的大规模骚乱似乎也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印度当前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所以静夜史认为,这72个连队的回调,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印度在8月5日宣布取消克什米尔自治地位的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势力已经被彻底压制,这个决定了,可是克什米尔不再需要大量军事力量驻扎;
二是印度正在为印巴新一轮冲突做准备,调回72个连队不管是不是想要迷惑对方,都不可能是单程举行,后续印度在克什米尔的军事力量必将得到进一步充实。
所以,莫迪以战争治骚乱的宗旨没有变,通过打压巴基斯坦这个穆斯林国家,能够极大震慑国内的穆斯林势力。而对于狂热的大印度教主义领袖而言,这将是执政生涯的最大胜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