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星罗猫为什么总是叫(星罗猫的叫声)
11572023-08-29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蒙古曾经影响了世界,为何总是打不过清军的问题,以及和蒙古为什么打不过清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最后的时候,北方就只剩下两个强大的少数民族:一是蒙古族,二是女真族。在蒙古族和女真族之间的争斗中,女真族最后战胜了蒙古族,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
本来蒙古人是非常强大的,就连明朝在近300年的时间里,都没能把他给打趴,为什么女真人却能够打败蒙古人呢?
(强悍的蒙古人,图取其意)
事实上,明朝和蒙古人打仗,与女真人与蒙古人打仗是不一样的。明朝当时已经占据了中原地区,他们和蒙古人作战,是出于防御。目的是害怕蒙古人做大南下侵吞明朝的江山。
在明朝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是多次发生。瓦剌的太师也先,在土木堡之变,打败明英宗后,又南下围攻北京城。后来,蒙古小王子达延汗又南下,和明武宗打了一仗。不过,虽然是两次作战,但其实更多的还是明朝对蒙古人的主动打击。包括明朝建国初年,朱元璋八征蒙古,以及后来朱棣五征蒙古,都是一种主动出击。
虽然是主动出击,但其实还是一种防御性的作战方法。包括明朝在北边设立九个军镇,以及重修万里长城,都是明朝防御性措施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朝从来没有真正地和蒙古人进行过大决战。
同时,明朝汉人文化,也使得他们相信朝贡体系。只要北边的蒙古人表示臣服,认可中原国家的宗主国地位,明朝也愿意怀柔四方。
但是女真人不一样,女真人在历史上是差点被蒙古灭绝的民族。
(女真人)
当年,蒙古黄金家族在灭掉金国以后,女真大部分被灭绝了,少部分到达东北地区暂存下来。如果蒙古一直存在于北方,并且一直强盛下去,女真人很难有再崛起的机会。但是后来,蒙古南下灭掉南宋以后,占据了中原地区。这样一来,他们对女真生活的天寒地冻的东北地区,就不怎么在意了。这也使得女真人能够在这里存活下来。
再后来,元朝灭亡,蒙古人退到北方。但那时候他们常常自顾不暇,当然不可能打击女真人,避免他们做大了。
当然,女真人真正崛起,还是到明朝末年。这时候,明朝力量衰微,而蒙古人同样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女真有了发展的缝隙。
努尔哈赤及时起兵,发起军事行动,统一女真各部。这样一来,女真人成为了一支,可以与蒙古、明朝抗衡的第三方力量。
接着,女真人又采用了非常好的发展策略,就是联蒙抗明。
这个策略,有点儿相当于三国时期的蜀汉的联吴抗曹。这让女真也和三国时期的蜀汉一样,快速崛起。
(后起之秀女真人)
蒙古人当时虽然已经看到了女真人的野心,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没法选择的事情。女真没有努尔哈赤这样的灵魂人物,他们根本没办法自己做大。因此只能进入女真的规划之中。
接着,女真人利用明朝内部农民起义频发、朝中朋党争斗激烈的矛盾,最终打败了明朝,占领了中原地区。蒙古人呢,依然只能在北方。
当然了,蒙古人也不可能就此束手就擒。后来,他们又再一次发展起来,建立了准噶尔汗国。这个准噶尔汗国当时就有了噶尔丹这样的灵魂人物,他雄心勃勃,想要重新实现蒙古人曾经拥有过的那种辉煌。但是不幸的是,噶尔丹刚好遇到了清朝的上升期,遇到了康乾盛世。所以最终他失败了,重现黄金家族辉煌的梦想,也破灭了。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蒙古人之所以后来一直没能再崛起,除了清政府对他们采用的策略得当以外,还因为蒙古人在进入中原地区,建立元朝以后,他们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很大,差不多已经被汉化。他们在被汉化以后,他们在黄金家族时代的那种野蛮性的侵略性,也被模糊了。当然了,谁未尝不是好事。虽然他们此后并没有再建立强大的帝国,但是他们的民族得以保存下来。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爱好和平的民族,完美地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而女真人在入主中原以后,同样被大量汉化。女真人变成了满人,最终也和蒙古人一样,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主要是清朝前期几位皇帝和蒙古统治者联姻有关,被认为满蒙一家。蒙古军队为清朝的建立立了汉马功劳。也证明了大清皇帝的政治智慧突出。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一个天降大任之人的雄起。以辽国开始雄主耶律阿保机;金国完颜阿骨打;蒙古成吉思汗;满族努尔哈赤。这些雄主的崛起有他特定的历史环境,而且都是百折不挠,人竞天择中的胜利者。
同样随着新贵族的崛起必然伴随老贵族的末落。遥想当年完颜阿骨打在自己的主场跟本不把辽国皇帝放在眼里,而被轻视的辽国皇帝没有一丝作为。虽然那时辽是君,金是臣,但双方无论领导人的能力还是国家的实力都已发生倾斜了。
后来金人成了北方的雄主。他们对其他民族也是不断欺压,每三年要去草原杀十四岁以上的蒙古小孩,为的是害怕蒙古的兴起。在如此不利的历史情况下,蒙古人继续北迁,远离金人,积蓄力量。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消灭了的金国。
金人的一部又回到了老家,此时女真族由三个部落组成。苦出身的努尔哈赤凭借雄才大略统一了女真各部,征服了朝鲜。连随炀帝,唐太宗都没完成的任务,努尔哈赤完成了。再看蒙古已不是当年强大的蒙元帝国了,被明朝又赶回了大漠草原了,也不再是统一帝国,成了一个个部落的松散联盟。各位首领面合心不合。
此时的后金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文明程度超过了蒙古。努力哈赤
对于距离比较近,比较小的蒙古部落,一般采用合亲的策略;对于力量大的蒙古部落采用武力解决的方式。总之经过几年的战斗蒙古各部都尊皇太极为大汗了。
同样当一个朝代统治很久了,统治者无不骄奢淫欲,其后代越来越无能。他们没有在竞争的环境下成长。我们看到骁勇善战的八骑子弟到最后不都变成烟民了吗?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英雄兴起才能推动人类不断向前进步!
在长白山脚下的建洲女真建立了大清帝国,统治中原和蒙古达二百多年。如果说逐鹿中原开拓疆域主要靠满蒙联盟的铁骑劲旅,那么,从未受异族统治过的蒙古,又怎么被驯服了呢?大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为联合蒙古不惜改变自己的种族,自称“我是蒙古遗种”①,顺治帝为巩固满蒙联盟曾保证:“朕世世为天子,尔等(指蒙古封建主)世世为王,享富贵于无穷,垂芳名于永世。”②清朝从最初的联盟到理藩院的建立及《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的颁布,一步步完成了对蒙古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的奴役统治。可以说,满清能够统治蒙古二百多年,完全归功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政策。一、政治方面的统治政策(一)分而治之的盟旗制度元朝退出中原后,其中央集权时而加强,时而涣散,也出现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到后金崛起之时,蒙古中央集权较为涣散。林丹汗曾想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但科尔沁等部的叛离,最终使他在青海含恨离世。清政府统一漠南蒙古后,为防止蒙古各部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清廷统治,便采取“广建诸候分其力”的原则,实行盟旗制度。同时,对其他归顺的蒙古各部也先后实行了这种制度。满清统治时期,漠南二十四部,分为六盟四十九旗。分别是哲里木盟十旗、卓索图盟五旗、昭乌达盟十一旗、锡林郭勒盟十旗、乌兰察布盟六旗、伊克昭盟七旗。这些属于内札萨克,即具有兵权的盟旗,各盟旗可统率本旗兵丁。漠北喀尔喀部分为四盟八十六旗,分别是图什业图汗部二十旗、车臣汗部二十三旗、札萨克图汗部十九旗、三音诺音汗部二十四旗,此为外札萨克,即没有统兵权,各旗兵丁归驻防大臣、将军所调遣。属于外札萨克的还有:驻西宁办事大臣所属二十九旗、伊黎将军所属十三旗、科布多大臣所属十九旗;驻扎宁夏理事司员所属阿拉善霍硕札萨克和硕亲王一旗;陕甘总督所属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札萨克多罗贝勒一旗;黑龙江将军所属伊柯明安旗额鲁特札萨克头等台吉一旗。满清政府设内札萨克旗四十九旗、外札萨克旗一百五十旗,此外还有“蒙古八旗”、“群旗”、“喇嘛旗”等,把整个蒙古居住地域划分为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旗。清政府在划分旗时,对于归顺较晚和归顺态度不太坚定的部落划分的旗较多,以此来分解和打击其力量。如喀尔喀蒙古分成了八十六旗、青海蒙古分成了许许多多互不统属的旗,他们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政治整体。从而,满清政府有效地瓦解了蒙古各部有可能的联合,分解了蒙古各部的力量,达到了统治奴役的目的。(二)羁縻蒙古的封建等级制度满清以前,蒙古人心目中的汗权思想极为浓重。蒙古各封建主及汗唯认大汗为尊,各汗及封建主均听命于大汗。后金时期,林丹汗是持传国玉玺的大汗。清朝击败林丹汗后,将其嗣子喀尔喀孔果尔额哲封为亲王爵,位冠漠南蒙古四十九旗贝勒之上,保证了汗的原有地位和特权,与此同时,保持了蒙古人民心目中的汗权思想,使蒙古其他部众早日归心于清廷。据此,清朝统一蒙古各部后,取消各封建主和汗原有的诺颜等称号,参照满族官秩,分别给蒙古封建主及黄金家族的成员授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爵位,此下设一、二、三、四等台吉,非黄金家族的封建主及贵族成员封为一、二、三、四等塔布囊的品秩。按照不同等级授予不同等级的俸银、俸禄、随丁及各自等级标志的服饰。同时给王公台吉之子授予相应的职衔。《蒙古则例》中规定:“内外札萨克及闲散汗、亲王之子授为头等台吉,郡王、贝勒之子授为二等台吉,贝子、公之子授为三等台吉。头二、三、四等台吉之子,俱授为四等台吉。均俟年及十八岁,分别给予职衔。”③满清政府始终保持满蒙最初联盟时的“分权原则”,保证蒙古封建主“世世为王,享富贵于无穷”,保证了他们的特权地位,达到羁縻蒙古封建主的目的。(三)监督控制的会盟和年班制度清朝在建立盟旗制度的同时,也制定了会盟制度。《蒙古则律》中规定:“凡内札萨克六盟、喀尔喀四部落各盟长,每届三年各率所属会盟一次,清理刑名,编审丁籍。”④为征用兵丁做准备。清朝通过会盟监督各盟旗对清廷的忠顺程度及军政组织情况,同时监视各盟旗离心清朝动态。对会盟时不到的王公、台吉均给子严厉处罚,以示警戒。清政府还制定了年班制度,规定:“蒙古朝觐,内札萨克分为三班,一年一班,轮流前来。”⑤“喀尔喀四部落汗、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等年班,由院按班俱题,指名咨调,令其来京朝觐。”⑧故蒙古各旗王公每年要轮流到清朝京都朝觐皇帝,清廷以此明确和加强对蒙古的宗主权力,并监视蒙古王公对清廷的忠诚程度,同时清廷还可得到蒙古王公以清廷的忠诚程度,同时清廷还可得到蒙古王公的驼马钱财。蒙古王公赴年班期间往往在京城学会荒滛奢侈的生活方式,使其意志消沉,失去斗志,更便于清廷驾驭。清朝后期,有些蒙古王公滞留京城不归,荒务旗政,给本旗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四)政治的联姻政策满清政府借鉴历史,制定“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政策,联姻政策是满蒙联合之初就已经开始的。如:努尔哈赤将科尔沁贝勒孔果尔女纳为妾;努尔哈赤次子代善聘蒙古扎鲁特贝勒钟嫩之女为妻;皇太极娶科尔沁贝勒斋桑之女为妻(即孝庄文皇后、顺治帝之母);舒尔哈赤之女嫁给内喀尔喀巴约特部台吉恩格德尔为妻;岳特之女和硕公主嫁给科尔沁部满珠习礼为妻;孔果尔额哲又娶皇太极之女为妻。清朝建立后把联姻政策写入《蒙古则例》,成为“备指额附”制度,以法律形式运行。《蒙古则例》行文规定科尔沁五旗(左翼中、前、后三旗,右翼中、右二旗)、巴林右旗、喀喇沁三旗(右、中、左)、以及奈曼、翁牛特、土默特、敖汉等十三旗“查取各该旗王、贝勒、贝子、公之嫡亲子弟,公主格格之子孙内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有聪明俊秀,堪指额附之台吉、塔布囊、将衔名、年命注明.每年于十月内送院。此内如有患病残疾事故,由该札萨克出具印结,报院开除,其已开送职名人等,令其父兄于年节请安时各带来京备指额附。”⑦“据统计,清代公主下嫁外藩蒙古王公者共有六十一名”。⑧清代皇帝的妻子及后妃也是大多来自蒙古王公贵族的女儿。清朝政府通过联姻政策,使蒙古封建主在血缘上与满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从而使一些蒙古王公逐渐丧失民族意识,把自己的生命和利益与清廷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清王朝统治者的工具。(五)防止蒙汉联合的隔离政策清朝的建立乃是满蒙联合共同逐鹿中原的结果。随着清朝建立及各项政策的完善,满清从肩并肩的联合地位变成统治者的地位,蒙古族逐渐沦为被统治的地位,汉民族更是成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对象。满清非常清楚自己的起步,所以深怕蒙古族和汉族联合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为此,清政府一方面强烈压制汉民族,另一方面给蒙古封建主各种特权官职及好处,并在《蒙古则例》中制定隔离蒙汉民族接触的“边禁”政策。禁止汉人越过长城到蒙古地区,更禁止蒙古人到内地。对“有私行来内地者,查出即行发还⑨;蒙古买内地民人出边者,永行禁止。”⑩既使笃信喇嘛教的蒙古人上五台山进香也严格规定人数,且须通过盟长告知理藩院许可后才能给通行证明,并规定不准带鸟枪等。清朝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边禁政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被压迫、被剥削的两个异民族不能相互接触,防止其联合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压迫。二、经济方面的统治政策(一)画地为牢的封禁制度一个民族经济的发展,必定造成能量的膨胀,有些民族会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而被压迫民族则要站起来推翻压迫民族。所以,如果要使一个民族沉默、顺服,就要从经济着手牢牢控制其经济的发展,使其生产力低下、民族经济衰落,被压迫民族从而失去了反抗压迫的能力。清朝统治者正是从抑制蒙古经济的发展和掠夺蒙古经济等方面来控制蒙古经济的。蒙古经济是以游牧为主,择水草而居。但是清廷却制定各种条例管束蒙古人,让蒙古人只能困居在所居旗境内,不得愈越。清朝建立之初的天聪、康熙到雍正年间一再申令,禁止“越自己所分地界肆行游牧者”⑾违者处以重罚。“王罚马百匹,札萨克贝勒、贝子、公七十匹,台吉五十匹。庶人犯者,本身及家产皆罚取,赏给见证人”⑿或王公“罚俸一年”⒀等处罚。这些禁令使蒙占人困居一隅,使各旗之间不能进行经济交流和相互联系,把蒙古人紧紧束缚在所居旗境内,使生产力落后。另一方面,清朝政府禁止汉人到蒙古地区耕作。对经商者也采取层层封锁和控制,被许可的商人须通过指定的边口才能到蒙古地区,使蒙古经济深受几大旅蒙商的垄断剥削,许多牧民更加依附于封建主,更加贫困潦倒,致使蒙古人家破人亡。清朝政府通过封禁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蒙古经济的发展,使蒙古经济处于停滞或倒退的境地,元朝以来曾享誉世界的文明发达民族蜕变成了落后贫穷的民族。这也是清政府统治蒙古的“成功”之处。恰如乾隆帝一语道破:“蒙古衰弱,中国之利也。”⒁(二)加官晋爵的搜刮政策清政府为应付各方面开支,想方设法压榨蒙古百姓。他们巧立各种名目,尤其是以加官晋爵为条件的搜刮钱财的政策,完全暴露了清政府赤裸裸的经济掠夺目的。咸丰六年(1856年)奏定《蒙古王公台吉等捐输银两和捐输驼马议叙章程》规定:蒙古各部,旗“札萨克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闲散王等捐银一百两给记录一次,二百两记录两次,三百两记录三次,四百两加一级,八百两加二级,一千二百两加三级,一千六百两加四级,二千两加五级,止。二千四百两以上,原有翎枝者,随时请旨。无翎枝者,请旨赏给翎枝。”“内外札萨克,各旗札萨克、头等台吉、塔布囊、闲散王、二、三、四等台吉、塔布囊,捐银五十两记录一次、一百两记录二次……一千六百两,系头等台吉、塔布囊、加辅国公衔,二等台吉、塔布囊者加头等衔……五千两以上,随时请旨。”有关捐驼马也采取相应的政策,捐输越多,加官愈厚。清政府采取这种政策,使一些昏庸的蒙古王公、贵族层层搜刮人民,为其买官爵所用,既间接地剥削蒙古人民,又达到了控制其经济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双得”。(三)“移民实边”为名的土地掠夺政策“移民实边”政策是清朝末期提出的。当时,由于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还要向外国赔偿四亿五千万两银,致使国库空虚。所以,清政府一改过去二百多年的边禁政策,实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开荒放垦蒙古土地。“仅1902年到1908年间内蒙古西部开垦土地七百五十七万亩,东部仅哲里木盟七旗共放荒二百四十五万余垧。大片水草丰盛的牧地被掠卖后,使许多蒙古游牧民被迫到荒山秃岭或砂碱地带去放牧。”⒂这致使许多牧民日益贫困、流离失所、奔走他乡。甚至有的仁人志士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移民实边”后,清廷获益匪浅。正所谓“垦务朝令一出,暮入千金。”⒃通过“移民实边”政策,清廷解决了燃眉之急的经济危机问题,同时使蒙古游牧经济置于崩溃的境地,使其再难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三、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政策(一)禁止文化知识传播的愚民政策清政府对蒙古不仅从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严格控制,而且从思想文化方面大施愚民政策,严禁文化知识的传播、思想的交流,从而使蒙古民众文化知识落后、思想麻木,易于被清廷驾驭。这首先表现在清政府烧毁蒙文书籍(除佛教书籍外),制造满蒙同源论,抹煞蒙古历史,欲使蒙古人不知祖先为何人,自己为何族,渐渐失去民族意识、失去民族气节和斗志。清政府还严禁蒙古民族与其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尤其严禁蒙汉文化的交流。规定:“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准延传内地书吏教读,或充书吏,违者照不应重私罪仪处。”⒄禁止蒙古行用汉文。”⒅蒙古不能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吸收不到外界文化的先进部分,自己的文化也得不到更新发展,只能从佛教经典中吸取“行善战积德”追求来世幸福以及转世、轮回等消极哲学,从而意志消沉,形成听天由命的思想意识。(二)以黄教柔顺蒙古的政策黄教传入蒙古是在阿拉坦汗时代,到清朝初期,蒙古各部大多数崇信黄教。“蒙古唯信喇嘛,一切不顾”(19)“蒙古惑于喇嘛,馨其家资,此皆愚人偏信祸福之说,而不知其终无益也。”(20)清朝政府虽知黄教对蒙古祸害无穷,但是为了便于统治、奴役蒙古,仍用黄教来除其好斗嗜杀之性,替其喜动好战之风。为此,清政府采取种种政策,用黄教来柔顺蒙古第一,清政府对黄教采取尊敬和扶持保护的政策。当五世达赖到北京时,顺治帝亲自出城迎接,给予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以此拢络蒙古黄教信徒。乾隆皇帝对此曾说过:“黄教总司以此二人(指达赖、班禅),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21)以此可见,清朝大兴黄教,其最终目的是安众蒙古。第二,清政府在保护和扶持黄教的同时,大兴土木修建黄教寺院,鼓励各地建寺庙。“至清末,漠南(内蒙古)各地兴建寺庙有一千余座,漠北喀尔喀(外蒙古)蒙古地区有七百四十七座。青海甘肃、四川、新疆等蒙古和藏族聚居地区也有五六百座寺院。”(22)第三,清政府鼓励蒙古人当喇嘛,号召每户选送聪明伶俐的男儿出家当喇嘛,并免除喇嘛的兵役、赋税和差徭等。以此来吸引蒙古人当喇嘛。于是,各寺庙喇嘛人数大增,少则数十人,多则数千人。“据清代后期漠北喀尔喀地区各寺庙统计,共拥有在庙喇嘛人数为十万五千五百七十七名,占蒙古人男性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四。各地喇嘛在庙人数最多时,几乎占蒙古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23)清朝政府大兴黄教达到了预期目的。第一,英勇尚武的蒙古人逐渐养成了“行善积德”、逆来顺受的性格,民族意识几尽泯灭,思想意志消沉,斗争反抗压迫的意识淡漠。第二,大建寺庙,使蒙古经济遭到破坏,很难再度振兴。第三,鼓励蒙古人选聪明伶俐男儿当喇嘛,这一方面使蒙古人口锐减,另一方面使蒙古人种恶化。第四,清廷还时常利用黄教上层人物去镇抚抗清将士,愚弄受压迫的民众。蒙古民族崇信喇嘛教,但在满清政府有目的培植黄教的情况下,蒙古民族在思想意识上受到重创。从以往崇信激昂、充满斗志的萨满教到皈依消极悲观、等待来世幸福的喇嘛教,蒙古人逐渐失去了桀骜不驯的顽强斗志,从而被清朝奴役了二百多年。正如乾隆皇帝所说:“以黄教柔训蒙古,中国之上计也。”(24)蒙古民族自元朝以来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发达之民族,但经过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从发达民族蜕变成贫穷落后的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国民应有发展他们的义务,但在阶级压迫社会,尤其是有民族压迫的社会里,压迫民族对被压迫民族往往采取抑制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措施。满清对蒙古的统治就是在政治上压迫、经济上掠夺、文化思想上愚弄,从而达到了统治奴役的目的。但是,“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善政,异民族进行占领统治不可能成功……当被统治民族的能量充实起来的时候就成为解放、自由、独立的誓愿。”(25)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从此土崩瓦解。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