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耳朵比别的地方更怕冷是因为(人的耳朵比别的地方更怕冷是因为什么原因)
6222023-08-2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古代高丽为何改名为朝鲜是因为朱元璋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韩国为什么叫高丽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这两天因为高句丽的问题,韩国人又跟咱们吵嚷不休,坚持说高句丽与渤海是韩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韩国人的祖先,这种话韩国人已经说了很多年。
实际上,韩国人真正的祖先是半岛南方的三韩,高句丽则算是三韩的宿敌。
韩国人的主体“韩民族”跟咱们境内的朝鲜族是同根同源,而韩国国号当中的“韩”就来自于他们的祖先三韩[澹奕],这是古时候半岛南方的三个部落的合称,是韩国人真正的先祖。
朝鲜半岛的文明出现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迟缓,而在中原地区,商王朝被周朝取代之后,商朝王室出身的箕子不愿意作为周朝的臣子,因此远走辽东,在半岛北部建立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是半岛上有典籍记载最早的国家,也是半岛文明的开端。
不过那时候箕子从中原带过去的人肯定也没有那么多,箕子朝鲜的居民主体上还是半岛上原本就有的原住民[澹奕],他们接受了大量来自于中原的文化。
汉朝时期箕子朝鲜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卫氏朝鲜诞生,直到汉武帝时代卫氏朝鲜又被汉朝踏平设置了四个郡[澹奕],也就是后来咱们所说的汉四郡。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汉四郡都是中原王朝对于半岛的直接管辖所设立的机构,大量中原文明由此传入了朝鲜半岛,而当时半岛的南方地区,却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那时的半岛南方有很多的小国家小部落,主要有三个部落联盟称作“三韩”。
所谓的三韩,包括马韩、辰韩与弁韩,而真正本地的只有辰韩,弁韩是箕子朝鲜被灭之后,其残存下来的民众逃到辰韩东部所建立起来的[澹奕],马韩则有大量的秦朝遗民。
来自于中原的遗民所建立的马韩实力强大,因此被三韩拥立为“辰王”,直到中原南北朝时代,来自中国东北的扶余人南下建立起百济王国[澹奕],辰韩发展成为新罗国,弁韩发展为伽倻国。
三韩不断发展的同时,半岛的本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扶余人建立起了高句丽王权彻底取代了汉四郡,当时的高句丽占据着辽东与朝鲜半岛北部大片的土地。
要知道,高句丽的建立者扶余人是我国东北的土著族群,跟韩国人可没啥关系。
甚至于扶余人的分支南下半岛建立起百济王国,而三韩当中的另外两家,也就是伽倻国与新罗国长期受到高句丽的攻击打压[澹奕],伽倻国又被新罗所兼并。
唐朝时期,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而新罗找到唐朝帮忙反攻,最终高句丽与百济王国都被唐朝所灭[澹奕],唐朝在半岛短暂设立了安东都护府、熊津都督府与鸡林州都督府进行管辖。
因为对唐朝的不满,新罗不断搞小动作,刚好那时候的唐朝到处打仗,没空管新罗的问题,最终使得新罗成功反攻,建立起了半岛上第一个本土的统一王权,也就是新罗王国。
有意思的是,新罗当时以唐朝诸侯国自居,各类典籍文书当中都自称“大唐新罗国”。
新罗衰败之后,半岛中部出现了“后高句丽”,西部出现“后百济”,与偏安东南的新罗合称为“后三国时代”[澹奕],虽然是打着高句丽与百济的旗号,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
而中原唐朝时期,东北出现了渤海王权,这是个由“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国家,可地处半岛南边的韩国人觉得高句丽是韩国的历史[澹奕],那渤海与高句丽一脉相承,也应该是韩国的历史。
从公元10世纪开始,半岛又出现王氏高丽与李氏朝鲜,这两个王朝都前后延续五百年岁月,深刻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而韩国民族也在此时基本形成。
可以说,韩国人的祖先就是古代半岛南端的三韩土著,而不是什么高句丽人。
但是朝鲜半岛受到中原数千年的影响,从先秦时代开始,有很多的中原移民还有东北的扶余人等等进入朝鲜半岛[澹奕],融入当地的族群,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韩”这个国号,就连韩国人自己都说是来自于三韩祖先,高句丽是三韩的宿敌,根本不是韩国人所谓的祖先[澹奕],当然,韩国人的祖先当中肯定也有不少的中原等地的移民。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其实很多人都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比如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曾前往山东长清寻根,另一位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祖籍浙江。
此外,韩国的全智贤等名人也都祖籍中国,尤其是很多的名门望族都是如此。
古时候从中原迁居半岛的人相当多,比如闵子骞的后裔分支,在半岛上繁衍成为了著名的骊兴闵氏家族[澹奕],另外元末明初的时候,也有很多的中原移民到半岛上。
所以说,只能笼统说韩国人的祖先是半岛南方的三韩,但实际上韩国人的祖先构成复杂,甚至有不少韩国人的祖先是中国迁移过去的移民[澹奕],这些不能完全一概而论。
我认为,韩国用汉字起名字,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用自己的文化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从“难”姓之谜看,韩国姓名与中国姓名学有关根据袁义达(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的一项研究课题中发现,在河南发现四个姓“难”(读音作nìng)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
当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中国。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血缘姓氏根源。
经考证,难姓氏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吐难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中有鲜卑族吐难氏,亦称土难氏,为鲜卑拓拔部中的一个小部落。
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并迁都洛阳后,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中,吐难氏部族民众分改为汉字单姓难氏、山氏。其中的难氏一族后来随鲜卑族北迁至东北地区,其居住的松花江当时也曾一度改名为“难江”。随后,这些难氏的鲜卑族继续向北迁徙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
1997年,在河南省的焦作市武陟县曾出土了一通南北朝时期的古石碑,碑文记载了一个古代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作“难楼”,其后裔子孙在武陟一带生息繁衍。今武陟县有四个难氏小村,村民男女老少全姓“难”。
难姓的发现,可以窥见中韩两国姓名学文化的源头以及传承。
二、从姓名学起源看,中国姓名学是“回锅肉”姓名学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的国粹。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姓名学就如同“高山流水”,因取名需要高深的易理知识,故只能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传。
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躅”。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
古代有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也”。在《说》一书中,训义“名”为“命”,“名自命也”。
18世纪末,日本学者将我国姓名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命名为“圣学”,以后又传入新加坡、韩国、香港等汉字文化圈,再返回传入中国内地,与中国古代五行取名法相结合,而形成现在的姓名学。
汉语在韩国,曾一度被禁止过。二战爆发后,朝鲜半岛出现分裂,冷战时期,南韩北韩两国相继建立,在高昂的民族精神的催驶下,为了表现自己民族的独立和胜利,韩国政府下达政策要求废除了汉字,开始使用韩文。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实现的目标,毕竟韩国人民已经使用了汉字几千年,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韩国刚经历战争,想要迅速完成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如今的韩国即使汉字已经被废除,但是却依然被使用。
近年来,韩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汉语潮,学习汉语推广汉语成为了韩国现在非常时尚的一件事情,政府推广,文化界呼吁,全民加入。韩国越来越感觉到未来的经济发展,已经能离不开中国。
三、韩国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明显中韩两国同为东亚文明古国,交往历史超过两千年。由于朝鲜半岛一直处于被征服、被隶属的境地,朝鲜半岛以儒教文化为主,主要使用汉字。
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专门派人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以及治国的策略,中国的文化对新罗国影响十分久远,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直到1443年,世宗皇帝创立了28个字母的韩文,韩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但韩字当时并不是为了全面替代汉字而创造的,只是用来编纂那些国家机密文书或标榜王朝正统性的书籍等,其他大多数书籍仍然是用汉字编纂的。
不得不承认,韩国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是非常重视的,比如韩国的传统服装,依然是沿袭了中国明朝的风格。
中国有个成语,叫反客为主。韩国重视传统文化没有错,但不能把中国祖上的东西“韩流”化,看过韩国在平昌冬奥会的人都不会忘记,在韩国展示自己核心文化的8分钟宣传片里,就出现了活字印刷、古筝、水墨画等多种中国元素。
不得不说,孔子、孙悟空、活字印刷这些都中国的,而不姓韩。
姓名学源于中国,韩国用汉字起名字,是用自己的文化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虽久远,但跳不出中国传统文化。
外国名称的中文翻译,主要来源有2个:
1.中国人自己翻译的
2.该国自己指定的中文名称
大多数外文名称都是中国人自己翻译成中文的,大多数遵从的是谐音原则,且存在一定的历史演进。比如英国,英文写作“Britain”,中文翻译成“不列颠”,又因为“English”(英语)、“England”(英格兰)等发音影响,古代的中国人将之翻译成了“英吉利”。
过去的中国人实在是擅长于“信、达、雅”的文字运用,为了照顾外交,他们将褒义词尽善尽美的用到了船坚炮利的洋人身上。《广雅》有云:“英,美也”,那么“英吉利”自然就是“又美又幸运”的国家。
类似的国名有很多,比如“德意志”,它并非来源于惯用的“Germany”,而是来自于“Deutschland”的发音,德国首都“柏林”,也源于“Berlin”。还有“意大利”源于“Italia”,法国源于“France”(法兰西),爱尔兰源于“Ireland”,荷兰源于“Holland”,俄罗斯源于“Russia”等等很多。
还有些更早的翻译称谓,比如明朝时管西班牙、葡萄牙都一概叫做“佛郎机”,著名的“佛郎机大炮”即源于此。“佛郎机”并非直接音译,而是来自于中、西亚地区对“Frank”的称呼,这个音变调后传入南亚,在印地语里转换成了“Farangi”,很快被中国人翻译成了“佛郎机”。当然,有时候他们还被称为“红夷”,这个就是形容词意译了,红色毛发的蛮夷嘛。
俄罗斯早期还被称为“罗刹国”,说起来这个其实也是音译,只是翻译的不那么友好,与红毛夷、“西番人”差不多。
(注:法兰克本是日耳曼人族名,但在古代成为伊斯兰世界对欧洲人的称呼,类似中原人被一概称为‘汉人’的道理)
这类古称中文名其实相当多,比如今天的“马六甲”源于明朝中文名“满剌加”,新加坡叫还曾经叫“龙牙门”、“单马锡”、“淡马锡”,老挝古称叫“寮国”,反正那年代又没有汉语拼音,中国人的脚步走到哪里,就会给哪里起个中文名,这些名字要么是根据当地音译,要么是拍脑袋想的。
如今“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等基本上都被简化处理了,成了我每次常见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等,但“意大利”、“爱尔兰”、“俄罗斯”等等则保持了原词,大概是觉得顺嘴吧。
类似韩国这样的属于自定中文国名,他们的英文国名是“RepublicofKorea”,韩文国名是“????”,按发音写成“DaehanMinguk”,至于中文“大韩民国”是他们一开始就立法确定的。
上图.大朝鲜帝国,笑笑就可以了
众所周知,韩国现有的文字是后造的,属于拼音文字,他们之前一直使用的都是中文,虽然如今中文被取缔了,但韩国民间要求恢复中文的呼声一直未绝,再加上拼音文字对史料、名词使用的缺陷,在重要的东西上,韩国人依旧保持了中文标注。“大韩民国”作为国家专有名词,当然也会被专门拟定。
上图.汉阳大学,我武汉都不敢这样叫
类似的东西还有韩国首都“首尔”,2005年前我国对首尔的称呼还是“汉城”,这座城市古代被称为“汉阳”(Hanyang),后来李成桂迁都后改为“汉城”(Hansung),都是有汉字记载的。但韩国1948年建国后,取消了“汉城”的称呼,将之改名为“首都”,发音为“Sieur”,美国人画地图将之标为“Seoul”,韩国人写中文依然称之“汉城”,直到2005年韩国觉得“汉城”会有歧义,于是选出了“首尔”这个法定中文名。
就连“Korea”(高丽)这个词儿都不简单,如果按照英文国名来翻译,应该翻译成“高丽共和国”,只是中文中很少再在他们身上提及“高丽”了。如今“Korea”这个词如今被广泛用于朝韩国名,甚至还有“SouthKorea”(南朝鲜)、“NorthKorea”(北朝鲜)这种不正规但蕴含历史沿革的称呼。
韩国的“韩”也是有说法的,别看今天他们在英文里高丽高丽的叫,中文的“韩国”源于朝鲜半岛古代的“三韩”,即“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落。这三个部落位居朝鲜半岛南方,汉朝时与大汉的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相据。这三韩对朝鲜半岛影响非常大,被他们当做祖宗一样看待,以至于后来他们还搞出个“大韩帝国”,只不过这个“大韩帝国”没嘚瑟几下就在1910年让日本吞并了,当时日本都没敢喊自己是“大日本帝国”呢。
总而言之,韩国事物的中文名称让韩国人自己做主了,他们是嘴上不说中文,桌子底下对中文了解的一清二楚。
日本与韩国也差不多,估计是岛太小了没啥风景只能看太阳,这个国家自古以来认为自己是“日出之地”,当年圣德太子给隋炀帝写信:“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乎”?搞得隋炀帝怒槽都炸了——“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总之“日本”这个词儿在古代就很有文化基础。
按照中国古代的写法,日本应该叫做“邪马台”、“倭国”、“委奴国”,好听点也是“扶桑”、“东瀛”,近代也有“东洋”的叫法。日本官方改名在《新唐书》中就有记载,称之“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意思是日本人学了点中国话,开始讨厌“倭”这个名称,于是改名叫日本。
比较有趣的是“邪马台”(邪音耶)这个最初的称呼,日语中“大和”与“山本”发音高度相近,比如动画片高达SEED的主角基拉·大和就是“KiraYamato”,二战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则是“IsorokuYamamoto”;很明显“Yamato”这个词儿与“邪马台”就是一个音。
这中间后来又发生了变化,日本人不是不满“倭”这个字儿么,他们于是修改了读法,采用了与“倭”同音的“和”,以“わ”(音哇)字替代,于是“大和民族”就有了。后来他们进一步改了国名的用法,称之为“ひのもと”(日之本),继而又演变成了“にほん”(日本),“にほん”读作“Nihon霓虹”,也就是今天日本的称谓。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力逐渐加强,之后一路上升成为世界级的强国,他们很快就坐起了帝国主义的美梦,将自己称呼为“大日本国”,当时这样的称呼相当多,还有如“大日本皇国”、“天皇神国”、“大日本帝国”等许多称谓。最后日本在1936年正式将自己改为“大日本帝国”,连同宪法、政府文件等等全部进行了汉字、注音的修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还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大日本帝国”,最后在美国人干预的宪法之中又改回了“日本国”这一称谓,而且由于尴尬的天皇制度,日本国名简单到没有任何附带称谓,它没办法称“共和”,更不敢称“帝国”、“王国”,干脆就啥都不嚷嚷了。
蒙古人强盛的时候,几乎横扫欧亚大陆,特别是在东亚大陆上,蒙古人马蹄所向几乎没有国家能够幸免,金国、西夏、西辽、吐蕃、大理、南宋全部被蒙古人亡国,蜗居与高丽半岛,与金国、蒙古距离的高丽国,也未能幸免。党蒙古大军干掉东北的东辽(蒙古灭金时,契丹人在辽东建立)和东夏国(金末女真人蒲鲜万奴所建)后,高丽国就成为了蒙古人的下一个目标,而高丽国抵抗的结果是当然的失败,于是高丽王族逃亡到江华岛。
蒙古人的征伐
既然打不过蒙古人,于是高丽人立马拿出了他们能够维持民族千年不灭的法宝,拼命的讨好蒙古人,于是大批的朝鲜美女和朝鲜太监被输入蒙古人的后宫,于是依靠着美女和太监,高丽国居然保住了国祚,蒙元在高丽国建立征东行省(进攻日本的基地),此后蒙古人和高丽人通婚,高丽王都是蒙古女人所生,而元朝皇帝很多也是高丽皇帝所出,比如元顺帝的母亲就是高丽人,依靠着女人和太监这种关系的维系,蒙古人和高丽人关系比较紧密。
高丽国是元朝的征东行省
元末明初,朱元璋已经在南京建元称帝,并命令徐达率军北伐,明军一路势如破竹,而元顺帝早就没有了当年蒙古人的豪气,明军还没有达到大都(北京)他就已经逃走了,此时高丽人看上了东北地区尤其是与高丽临近的辽东地区,明军击败蒙古人纳哈出后,占领辽东设置铁岭卫,这引起了高丽国不满,高丽认为辽东以前是蒙古人的,他们与蒙古人关系如此深厚,蒙古人败了,就该他们继承财产,于是高丽王派遣大将李成桂进攻辽东的明军。
韩国影视剧中的李成桂
李成桂是反对进攻辽东明军的,他清醒认识到新兴的明朝的强大,但是王命难违,李成桂只得出兵,然而在出兵不久,李成桂就率大军突然返回高丽国,废掉了高丽王和权臣崔氏,掌握了高丽国的大权,然而高丽国也是存续国祚近500年的国家,李成桂以兵变夺取政权,名不正言不顺,李成桂害怕引起周边国家,尤其大明朝的干涉,于是立即派出使者,向明朝示好,并请求朱元璋赐国名,而此时的朱元璋也乐得出现这个送上门来的谦恭的藩属国,于是明朝以古朝鲜之名赐于李成桂的国家,并敕封李成桂为王,于是高丽半岛开启了朝鲜王朝时代,明清两代,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他们的新王登基必须得到中国的敕封,这样的传统一直持续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战败,中国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改国号“大韩帝国“,他们的国王开始称帝,但是不久之后,就完全被日本吞并。
明代疆域图
文章分享结束,古代高丽为何改名为朝鲜是因为朱元璋吗和韩国为什么叫高丽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